Categories
馨香雅句

【馨香雅句】周公解夢 周公到底是何許人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2月07日訊】生活中我們都會做夢,有時想知道夢境的含義,還會去查查周公解夢,那麼周公真的是解夢的嗎,周公到底是何許人呢。

周公是周文王的兒子,他姓姬,名旦,姬旦,我們之前分享過姬氏的來源,姬姓是黃帝的後裔,因為黃帝住在姬水邊上,所以就以姬為姓,周朝人延續了這個姓,周文王叫姬昌,周文王有十個兒子,周文王的第四個兒子就是周公姬旦,周文王第二個兒子是周武王姬發,周武王滅了商朝,建立周朝,開啟了中國歷史上最長的朝代周朝,從公元前的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先後八百年,周朝為什麼能延續這麼久,後世認為因為周公制禮作樂,中國被稱為禮義之邦,周朝的禮樂文明對後世起了很大的影響,以至於孔子非常仰慕周公,一生都希望能恢復周朝的禮樂文化,那麼周公為什麼制禮作樂,這些禮樂文化對後世又產生了哪些深遠影響呢?

據史料記載,周武王建立周朝之後日夜操勞,第二年就生病了,第三年就去世了,那時武王的兒子周成王繼承了王位,但是成王年齡還小,不能治理朝政,於是周公便進行輔佐。周公幫他平定國內戰亂,建立周朝的都城洛邑,就是現在的河南洛陽。然後就思考國家的治理了,國家怎麼樣能夠長治久安呢?

在周朝前面還有兩個朝代,夏朝和商朝,其實這兩個朝代都延續了很長時間,而且他們都相信君權神授,君主的權利是上天賦予的,如夏朝最後一個皇帝夏桀很殘暴,別人都規勸他不可如此下去,夏桀非常不以為然,他認為自己的權力是上天賦予的,他說我就像天上的太陽那樣,太陽消亡我才會消亡,但是夏朝很快被商朝滅亡了,商朝建立初期也很敬重神明,商朝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商朝君主每遇到大事都向神明占卜,但是商朝末年到了商紂王時開始墮落,紂王命人建造很多酒池肉林,每日飲酒作樂,最終民心盡失,商朝就被周朝滅了。周朝於是思索:如果夏商君主的權力都是上天賦予的,為什麼他們還會滅亡呢,現在是周朝執政,周朝又該怎麼做呢,周朝認為夏商雖然受命於天,但最終背離了天道,所以上天收走了賦予他們的權力,於是周提出了「周雖舊邦 其命維新」周朝雖然是一個歷史悠久的邦國,但是周朝的使命,是要不斷跟上天命對其的要求,才能配享天命。周朝就提出了「敬德保民」的思想,意思是君王雖然受命於天,但是也要注重德行,愛護臣民,實行德政。

其實周國的德政從周文王的時候就開始了,那時周國還是商朝的一個諸侯國,我們分享過虞芮之爭的故事,商朝末年有個虞國和芮國兩個小諸侯國,他們因為一塊田地起了紛爭,別人說你們去找周國的國君姬昌去評評理吧,他很賢德,姬昌就是後人稱的周文王。

虞國芮國兩個國君就到了周國,到了之後發現那裡農民都相互謙讓地邊,官員們也都相互謙讓,於是這兩個人非常慚愧,說算了我們還是走吧,我們相爭的正是人家相讓的。

周朝建立之後,周公又把一些德政的部分進行繼承發揚,比如中國文化裡有本重要的書籍《周禮》相傳是周公所做,《三字經》裡說我周公作周禮,漢代著名的經學家鄭玄也認為《周禮》就是周公所作。那麼《周禮》中都寫了什麼呢,我們下次和您接著分享。

(責任編輯:文宇)

Categories
馨香雅句

【馨香雅句】哪裡尋找純淨人心的音樂 | 德音雅樂 聽樂以治心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2月14日訊】上期我們分享到因為人有七情六慾,而每一種情緒太過,就會對身心造成傷害,所以周公作樂,來調和人心達到中正平和的狀態。那麼什麼樣的音樂才能起到這樣的作用呢。

古時不是所有的音樂都可以稱為樂,音樂分為三種層次,分別是:聲、音、樂,凡是可以發出聲響的稱為聲,如流水聲,鳥鳴聲,有節奏的聲稱為音,不管節奏輕重緩急,內容好壞,但是只有那些能夠淨化人心靈,提升人道德的音稱為樂,這種樂也稱為德音雅樂

相傳周公整理了從黃帝、堯舜禹到夏商之前音樂,他又親自編了一首樂舞,一共是六首樂,合稱六代舞。

黃帝所創作的樂叫《雲門》,雲門也就是天門,相傳華夏人文初祖黃帝統領天下的時候,以雲為圖騰,所以黃帝時期的官員,多以四種顏色的「雲」來命名,比如:青雲氏、白雲氏、黑雲氏等等。我們之前講過氏最早指神明,黃帝創作的《雲門》,主要是歌頌掌管天空的各種神,也是在喻示地上的人真正的故鄉,其實是來自白雲之上。

還有《大章》是歌頌堯帝以仁德一統天下,人們禮讚庇護華夏土地的神明。 《大韶》歌頌的是舜,以文德治邦安民,這部樂舞非常壯麗輝煌,所以在夏、商、周三代都把《大韶》用於國家大的典禮,孔子在齊國欣賞完《大韶》後,由衷讚歎「盡善盡美」。於是他廢寢忘食地潛心鑽習,以致「三月不知肉味」。

《大夏》歌頌的是大禹治水、劃定天下九州的功德。周公還作了《大武》,歌頌的是武王替天行道,滅了無道昏君紂王。 《六代舞》成為周朝宮廷雅樂,當時是周王室貴族,必學的內容之一。

我們看到很多出土的編鐘和磬都是古時奏樂的,古時從天子到士都會聽雅樂,為什麼德音雅樂重要呢?一方面它是淨化人心靈,修身養性的重要途徑。

另一方面樂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因為禮,讓人的行為時時處處合乎禮儀規範,發乎情,止乎禮,但是如果過於節制,大家按照君臣長幼尊卑,人人各安其位,各行其事,人和人之間就會變得疏遠。

中國文化認為雖然人和人之間在形式上有區分,但人在源頭上是相同的,萬事萬物在本源上是一體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事物越往上走越歸一,越往下走越繁雜。

事物因為相同而相親,因為不同而相敬。禮,因為彼此的不同,所以相互敬重,樂,因為彼此相同,所以能夠相互親近。如果禮太過,人之間就會變得疏離,如果樂太過,人就會失去彼此的界限,沒有相應的禮節。禮樂並用,可以讓人既能夠相親相愛又能夠彼此敬重,既和睦融合又各安本分、秩序井然。

因為樂的重要作用,古時很多場合都會奏樂,比如祭祀、出征、宴請、婚喪嫁娶等等,國君宴請諸侯的時候會奏樂,大家沉浸在音樂裡舉杯同祝,雖然有君臣的區分,但是音樂卻能夠讓彼此融合,這種融合讓君臣更能相互敬重,父老鄉親在一起舉辦宴席會奏樂,雖然人和人之間有長幼的區分,但是音樂讓人和人之間更加親近,家庭當中也會有樂,家裡雖然有父子的區分,但是音樂讓父子之間融合而相互愛護。

所以好的音樂有融合人心安頓人心的作用,但是不好的音樂,讓人追求慾望而迷失自我,這種音樂被稱為靡靡之音,不少君王因為喜歡這類音樂而導致亡國,比如周武王在討伐商紂王的時候,宣讀商紂王的罪狀,其中一條就是製作淫曲,取悅婦人,敗壞朝綱。

因為有禮樂文化周朝延續了八百年的文明,成為中國歷史上最長的朝代,而中國五千年的文化當中,也處處能看到禮樂的身影,人們常說:「安上治民莫善於禮 移風易俗莫善於樂。」

五千年的文明彈指一揮間,現在人們很難知道古時的德音雅樂了,現在的社會非常嘈雜,充斥各種各樣的音樂,人們很難找尋真正淨化人心的音樂了,不管我們是為了個人身心安頓,還是為了給孩子一個純淨的精神世界,很多人會問:現在哪裡還能找到德音雅樂呢,不知您是否知道神韻藝術團,最近幾年風靡全球,世界很多國家的政商名流都紛紛讚歎,看到了失落的中國文明,神韻裡邊有很多原創音樂,讓人彷彿穿越時空,回到古風中原,看到曾經輝煌燦爛的神傳文化,我們會把神韻交響樂的相關連接放在視頻下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去欣賞。關於中國傳統還有哪些文化呢,我們下次和您接著分享。

(責任編輯:文宇)

Categories
馨香雅句

【馨香雅句】孔子仰慕周公 為何後人多建孔廟?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2月21日訊】上幾期我們說到周公制作禮樂文化影響中國幾千年,周公有個很好的追隨者叫做孔子,孔子所處的時代禮崩樂壞,諸侯混戰,他非常仰慕周公,他希望能夠恢復社會的秩序,於是他的一生都在致力恢復周朝的禮樂文化。

按理說周公是禮樂文化的創始者,孔子是繼承者,為什麼我們現在看到全國很多孔廟,舉辦祭孔大典,祭祀孔子而不祭祀周公呢?

其實因為周公對中國文化的重要影響,在隋唐朝之前,文廟裡主要祭祀的是周公,孔子只是一個陪祭的角色,我們現存還有很多祭祀周公的廟宇,比如洛陽的周公廟,陝西岐山的周公廟等。

主要祭祀孔子而不再祭祀周公的改變發生在唐朝,唐初期唐高祖李淵的時候,還是主要祭祀周公,但是唐朝之後就把周公請出了文廟,唐朝時有大臣進諫說,周公輔佐周成王,雖然不是皇帝,但是相當於帝王,應該以帝王的禮制來祭祀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據說和一個女子有關,在唐高宗的時候,唐高宗大家對他可能了解不多,但是他有個出名的后妃,那就是武則天。

在中國歷史上,武則天作為唯一的一個女子當上了皇帝,這在幾千年歷史中從來沒有過的事,從前她是皇帝的后妃,現在她自己要當皇帝,如何名正言順呢?因為武則天姓武,之前我們分享過姓氏的文化,武姓出自於姬姓,黃帝姓姬,周王室的人姓姬,如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發,所以武則天就說:我武氏是周王室的後裔,她追溯周文王為始祖,改國號為周,並且她把都城遷到洛陽,為什麼要遷到洛陽呢?因為洛陽那裡曾經是周朝的國都,也是周公曾經選定的都城。

改了國號定了都城,名正言順之後,武則天還實施了很多舉措,比如她大建洛陽城,對應天上的七顆星星,她命人在洛陽城中軸線上,建造了七座重要的建築。

武則天就在洛陽城裡登基了,登基後她還舉行過封禪大典,在古代很多皇帝都沒舉辦過,公元705年八十多歲的武則天被迫退位,同一年十二月她去世了,武則天十四歲入宮,從一個才人開始,做到妃,再到皇后,再到皇帝,在王宮裡爭爭鬥鬥一輩子,是非成敗轉頭空,她留下了遺昭:死後去皇帝的稱號,稱呼她則天大聖皇后,和唐高宗合葬,留下一座無字碑,是非功過留給後人說吧,武則天創制的周朝覆滅後,皇權復歸李氏王朝。

根據《舊唐書》等記載,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後,為了消除武則天的影響,因為武則天曾經改唐為周,於是唐玄宗就追封孔子為文宣王,至聖先師,下令全國不再祭祀周公,只祭祀孔子。唐朝之後,祭祀孔子的孔廟就多起來了。後世宋朝明朝清朝都沿用了以前的舊制。
唐朝孔廟已有一千多處,到了明朝孔廟已有一千五百六十多處了,很多國家學習了中國隋唐時的文化,所以孔廟不僅在中國,還遍佈整個東亞文化圈,在朝鮮、韓國、日本、越南,台灣都有。

以至於後世辦學先祭祀孔子,但孔子真正仰慕的是周公,一生都在追隨周公留下的文化,孔子快老的時候說,「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他說我怕是老了吧,已經很久夢不到周公了,後人誤以為周公是不是解夢的,其實周公是中國禮樂文化真正的創制者。

但不管是祭祀創制者還是祭祀繼承者,都是希望通過禮樂的方式,修己安人,正己化人,倡導一種以德行管理天下,使天下百姓達到安頓的方式。關於中國的傳統還有哪些文化,我們下次和您接著分享。

(責任編輯:唐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