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馨香雅句

【馨香雅句】射藝與靜心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3月21日訊】上期我們分享到中國射藝文化,為什麼射藝從夏商周一直延續到元明清呢,因為射藝一方面用於狩獵打仗等武事,另一方面它還承載了文化內涵,作為修身養性的一項運動,所以承傳千年,現在國際奧運會上還有射箭項目,您知道國際奧運會女子射箭比賽,獲獎最多的是哪個國家嗎?是韓國。從一九八四年以來韓國女子射箭隊,幾乎包攬了這個項目個人和團體的所有金牌。

為什麼韓國人這麼精於射箭呢?因為射箭在韓國很普及,台灣曾做個一項調查,調查韓國人的體育水平,韓國從小學至大學,射箭是他們體育課中的一門必修課,在社會上韓國也有很多射箭館供民眾體驗,他們從小就會接觸射箭。

為什麼韓國射箭氣氛這麼濃厚呢,在《為什麼韓國越南興起漢字復活》節目裡我們談到,朝鮮韓國之前是統一的,二戰後才分開,古朝鮮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古朝鮮的歷史書籍都是用漢語寫的,他們傳承了很多中國傳統文化,唐朝時射藝就從中國傳到朝鮮和日本。

上次我們和大家分享過明朝時非常注重射藝,各地建了很多「觀德亭」,「觀德」出自《禮記》:「射者所以觀盛德也」,意思是:射箭之禮可以觀察德行,「觀德亭」的用意是希望人們通過射箭調整身心,培養高尚的文武精神。

現在在中國大陸很難看到「觀德亭」了,但是在韓國濟州市中心卻還有一處「觀德亭」,它是一個著名的旅遊景點,也是當地歷史最悠久的建築,這處「觀德亭」建於朝鮮時代,是朝鮮王朝第四代國王–世宗大王三十年的時候建的,對應的西曆是一四四八年,正是中國的明朝時期,可以推測當時明朝大興「觀德亭」,影響了周邊很多國家。

《孟子》裡說:「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意思是:仁者的行為處事就像比賽射箭一樣,射手先端正自己的身心然後再射箭,如果箭射不中靶心,不怨恨勝過自己的人,只是反省自己還存在什麼不足之處罷了。

射箭要求射者心靜,箭射出之前摒棄各種雜念,箭射出之後,如果不中,不抱怨外界。射箭老師曾強調,射箭最重要的就是:冷靜、不受外界干擾, 其實這有點類似高爾夫球,都是安靜不斷要求自我的運動。

曾經有朋友約我去觀看一次世界大師杯高爾夫球賽,我很想知道世界級大師都是一種怎樣的狀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大師真的很平靜而專注。那天在湖邊陽光明媚,很多人前去觀摩,我想若是一般人肯定會緊張吧,一桿打得如何周圍人怎麼看呢,人群中有沒有我的粉絲呢,微風拂來湖面波光粼粼,小鳥鳴叫飛過,然而外在的人群美景對他而言視若無物,他只專注在球上,而且一杆打的如何,從他臉上基本看不出情緒的變化,可以看出他內心非常從容淡定。

而現代的我們太容易受到外界干擾了,手機電腦裡各種繁雜的信息,看起來豐富實際也容易讓人迷失,難以集中精力專注在自己該做的事情上。

除了外在資訊繁多,讓人難以靜心之外,很多人的情緒也難以活在當下,很多時候我們不是對於未來充滿憧憬或擔憂,就是對於過去充滿緬懷或悔恨,自己無法真正活在當下,如果對當下不帶絲毫貪求,也不帶任何憎惡,對一切事物無分別地接納,「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

或許我們能活得更簡單輕鬆,射箭在這一箭發出去之前,讓自己靜心讓心達到無求無我,無得失無榮辱,箭箭靶已渾然一體,中與不中,已不是最重要,只是在那一刻,是否達到了心淨,無所求。這或許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人,想要通過射箭等運動,來讓自己靜心,拋開外在的喧囂,讓心靈得到沉靜。

射藝裡除了在箭發出去之前讓人靜心之外,在箭發出去之後「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如果不中,不怪勝於自己的人,只是從自己身上查找原因,有人練習射箭五六年之後說,她最大的感悟就是:射藝融入了她的生活,射箭要求若不中先從自身查找原因,當她形成這個習慣後,生活中遇到一些不理想的狀況或答案時,她也會先從自己開始查找原因,然後她發現生活中很多煩惱慢慢不見了,很多讓她討厭的人和事慢慢消失了,因為她開始從關注外界到關注自己內心,從自己心裡尋找答案,所謂「行有不得 反求諸己」,關於中國文化還有哪些呢,我們下次和您接著分享。

(責任編輯:唐佳)

Categories
馨香雅句

【馨香雅句】原來這項技能承傳千年 曾讓中國人武藝高強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3月14日訊】上次我們和大家分享到中國古代的數學,我們也曾和大家分享過,古時男子出生會在門的左邊掛上一張弓,直到現在有些地方還保留著這一習俗,為什麼要掛一張弓呢,弓箭和男子又有哪些淵源呢?今天我們來和大家談談射藝

中國很多文化都和神話故事有關,在戰國時期曾侯乙的墓裡,出土一個文物上畫著后羿射日的故事,相傳上古時期天上有十個太陽,把大地都快烤乾了,有個人叫后羿,他神勇無比拉弓射箭,射下了九個太陽,只剩下一個太陽,從此人間太平。

據考古發現,在山西文化遺址出土了一個石箭頭,經過測定該石箭頭是二萬八千年前的產物,說明當時的人已經會用箭來狩獵了,我們這一次中華文明才五千年,兩萬八千年前是不是上一次人類文明時期呢,如果是上一次文明時期,那時的人已經在使用弓箭了嗎?可見在中國弓箭文化歷史悠久。

在我們這一次中華文明中,第一個朝代夏朝就開設學校,專門教授人如何射箭,1993年河南省平頂山出土了一件西周時的文物–柞伯簋,這個銅器的底部有一段銘文,清晰地記錄著關於周朝的一次射禮活動。

銘文大意是說,八月的一天早晨,周王在首都鎬京舉行一次射箭技藝的比賽。周王說你們要按長幼次序,謙和恭敬地進行比賽,射中較多的人可以得到賞賜。結果柞伯十發十中,周王便賞賜他十塊紅銅。柞伯為紀念這一殊榮,用周王賞賜的紅銅鑄造了這個銅器。

到了漢代射藝非常盛行,民間倡導百姓崇文崇德尚武,我們可以在很多漢代壁畫上看到關於射箭的活動。

唐朝皇帝還有一段關於射箭的故事,據《舊唐書·高祖竇皇后傳》記載:南北朝時期,周武帝姐姐家有個女兒容貌非凡,她的父親竇毅說我這女兒才貌雙全,一定要為她找個好人家,於是他就在屏風上畫了兩隻孔雀,約定若誰能射中孔雀的眼睛,就把女兒嫁給他。孔雀眼睛很小,若要射中得武藝高強才行,結果很多王公貴族都沒有射中。有一天來個年輕人,身材高大器宇不凡,他拉弓射箭啪啪兩下就射中了孔雀的眼睛,竇毅大喜就把女兒嫁給了他,沒想到這個人後來成了唐朝的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竇家的女兒成了竇皇后,竇皇后生下一個兒子,就是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如此看來,中國歷史上最繁盛的一個朝代唐朝,竟然和一段射箭的故事有關。

唐朝尚武,唐高祖李淵和唐太宗李世民都是神箭手,所以唐朝非常重視射禮。每年三月三日、九月九日都會舉行規模盛大的射箭活動。到了武則天時期,還設立了武舉制度,其中有九項內容,有五項都是考核關於射箭的。

從唐代到宋代,射箭在民間更為普及,據文獻記載在當時河北一帶,民間組織的「弓箭社」就有六百多個,參加的人員有三萬多,這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專業運動員組織了。

到了元朝更注重射箭,因為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蒙古人非常擅長騎射,從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到忽必烈建立元朝,都是藉助於弓馬騎射之長。

元朝在中國歷史上版圖空前遼闊,一度橫跨亞歐大陸,今天俄羅斯的貝加爾湖當時都是元朝國土,那時連烏克蘭都是元朝的,元朝國土總面積曾達到1500萬平方公里,是今天中國領土的1.5倍。蒙古軍擁有當時射程最遠的弓箭,再加上蒙古騎兵的靈敏,在冷兵器時代使得蒙古人縱橫亞洲,無人可敵。

明朝人也非常注重射藝,但是更註重文射,希望重振射以觀德,各個地方大建了很多「觀德亭」,希望通過射箭來觀察和培養一個人的品德修養。

到了清朝,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多次進行木蘭秋獮的活動,康熙二十年,康熙在蒙古草原建立了木蘭圍場,每年秋季皇帝帶領王公大臣、八旗軍隊、皇族子孫等數萬人前往木蘭圍場進行狩獵,蒙古的各部落首領也會參加,別人以為這是不是皇帝的閒情逸致,只有康熙皇帝曾語重心長地說,他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錘鍊軍隊鞏固邊防,另一方面也起到懷柔蒙古的作用。受康熙皇帝的影響,乾隆皇帝也非常精於騎射,清朝留下了很多關於騎射的繪畫。

然而這項承傳千年的文化,近代在中國大陸銷聲匿跡,射箭卻在其它國家得到承傳,如韓國、日本。目前部分中國的高校和民間組織,也希望能夠恢復這項承傳千年的傳統技能。關於中國的文化還有哪些呢,我們下次和您接著分享。

Categories
馨香雅句

【馨香雅句】射藝 君子無所爭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3月21日訊】上次我們和大家分享到射藝文化裡承傳的一些智慧,比如射箭之前先調整自己內心,讓心變得很靜,一箭射出去之後如果不中,不抱怨外界,而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關於射藝,古人還留給我們哪些智慧呢?今天我們和大家接著分享。

我們先從一個故事開始,有個小鎮那裡生活平靜,一天來個人覺得這裡人多就來賣西紅柿,他生意很好,有人看他生意好,就也來賣西紅柿,你賣西紅柿三塊,我賣兩塊五,對方一看就賣兩塊,兩人不斷爭執,利潤空間越來越小,最終兩人都做不下去了。

另外一個小鎮,也有人賣西紅柿生意很好,有人看他生意好就說:你賣西紅柿生意好,我就賣雞蛋吧,兩個人搭配著生意更好了,本來買西紅柿的人,順手買了雞蛋,本來買雞蛋的人順手買了西紅柿,後來又有人來賣蘑菇等等,大家相互搭配生意都越來越好,最終這一片成了商業區。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時候也會存在著競爭關係,有時我們會因為競爭而傷了和氣,彼此被深深地傷害,有沒有兩個人之間存在競爭,但是卻不傷和氣的智慧呢?其實這個智慧射藝裡就有提到。

《論語》中說「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意思是有德行的君子心平氣和,不會為了個人利益去和別人爭什麼。如果一定有所競爭的地方,那應該就是在比賽射箭的時候吧,即使比賽有競爭,他還會對別人進行禮讓,射箭一般是兩個人一組,將要上台比賽的時候,兩個人見面先行禮揖讓。

射箭比賽總會有輸贏,總會有人射中的比較多,有人射中的比較少。射中少的人肯定心裡會有失落,因為輸了,這時候射藝裡邊還會有一個重點,那就是「下而飲」。

雖然箭射完了,但我們的活動還沒有結束,我們還要喝一杯,而且讓輸的人先喝,其實是我們更重要的是有這一場彼此切磋的機會,我不在乎那些名譽,不是要爭個高低。就像傳統武術大家都是點到為止,重在切磋,即使最終有人技高一籌,也會說:承让,承让,意思是是你讓我的,不會因為有比試,技能上有高低就失了和氣。

中國古代有很多藩屬國,這些藩屬國每年會向中國納貢,他們會送來一些黃金象牙之類,但是中國一向都是「薄來厚往」,就是雖然你送給我東西,但是我還要賞賜給你東西,而且比他們送來的要更多,展現大國風範。

中國文化裡講「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中庸》居在上位的人,不仗勢欺侮下位的人,處下位的人,不攀緣上位的人。「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君子在處於富貴的地位時,他就做一些富人該做的事,比如以他的財勢,做些濟世利民的事;若處於貧賤的地位時,就安貧樂道,做貧困時該做的事。 所以君子無論處於哪個位置, 都能夠安之若素,安然處之。

「良田萬頃,日食三升;大廈千間,夜眠八尺。」縱有良田一萬頃,每天也只不過吃三升米而已;縱有寬大的房子一千間,晚上睡覺也不過就佔用八尺大的地方。

所以中國文化中素來對物質不過分追求,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培養自己內在的德行上面。所以對於外在的這些事物名利地位,君子無所爭。

(責任編輯:唐佳)

Categories
馨香雅句

【馨香雅句】中國文化中的六藝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3月27日訊】這幾期我們主要分享了中國文化中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上一期我們分享了禮和樂對人的影響,接下來我們談第三個方面射藝

中國文化裡有後裔射日的故事,在戰國時期曾侯乙的墓裡出土了一個箱子,上面就畫著后羿射日的故事,在我們這一次中華文明中,從夏朝開始就開辦學校教人如何射箭,周朝時就形成了完備的射箭制度(大射、賓射、燕射、鄉射),射藝承載了重要的文武之道,武事方面用於狩獵打仗,文事方面用於修養自己的品德,從夏商周到元明清,射藝是一項重要的活動,在這種文化中很多皇帝都是射箭高手,如唐朝開國皇帝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元朝成吉思汗,清朝的康熙、乾隆等。射藝的文化唐朝時傳到朝鮮和日本,這些國家如今還保留良好的射箭的文化。

第四個方面是關於御。御主要是指駕車,古代天子出行,諸侯相見,行軍打仗,都離不開駕車,駕車是一項重要的技能。我曾經在博物館裡看到一組文物,是明朝魯王朱檀出行的儀仗隊,非常威嚴。古語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左傳》,意思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事情:一個是祭祀,一個就是軍事,特別是先秦時期,主張人要用禮樂去教化,但如果有些人實在教化不了,也可以征伐。「天下有道,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論語.季氏》,意思是:當天下有道政治清明的時候,則奉行禮樂和徵戰討伐的事情,都是出於天子的政令;天下無道的時候,則奉行禮樂與徵戰討伐之事,出於諸侯的決定,比如商朝商紂王昏庸無道,百姓生活水深火熱,當時的諸侯國周國便替天行道,討伐商紂王。

先秦時特別注重:征伐的目的是「救無辜而罰有罪」,也就是為了救助那些無辜的百姓,而懲治那些無道昏庸之人,在《司馬法》中記載:周朝人在戰爭之前,向軍隊發布命令,很多事情不能做,比如:「不傷害頭髮花白的老人以及幼小的孩童;不能繼續打擊已經受傷的人,不抵抗的人也不應視為敵人;如果知道對方有喪事就不能乘人之危,在這時去攻打人家。」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是以正義討伐不義,而不是靠地形險要或偷襲一下取得勝利,所以行軍陣營處處會體現應有的威儀。

第五個方面是書,書一方面是指了解漢字本身的含義,另一方面是指寫得一手好文章,之前我們和大家分享過,中國很多文化起源於神話故事,相傳字源於倉頡造字,倉頡受到神明的啟發,從而造出漢字,所以中國的漢字和天上的字最近似,每個字背後有著深厚的含義,到了漢朝人們把字裡的規律分為六書:就是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注和假借,漢字的深厚含義和規律,當時影響了很多國家,比如朝鮮、日本、越南、泰國等,整個東亞文化圈也被稱為漢字文化圈,古朝鮮的歷史書籍都是用漢語寫的,然而近代在漢字的發源地中國,承傳千年的字體被簡化,簡化後的字體割裂了漢字原本的含義,所以很多民眾呼籲要恢復中國文化,恢復正體字,恢復原本人和上天之間的連接。

第六個方面是數,我們在神奇的中國古代數學那一期有分享,國際數學節是314日,為什麼是這一天呢,因為它和圓周率有關:3.14,提到圓周率,中國有個人曾讓中國數學領先世界一千年,他就是祖沖之,他是世界上首次將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後第七位的人。

祖沖之的成果不僅在圓周率上,他還制定了《大明曆》,《大明曆》有多精確呢,它測定的每一回歸年,和我們現在科學測定的只相差五十秒,他測定月亮圍繞地球一周的時間,跟現在科學測定的相差還不到一秒鐘。

祖沖之那個年代沒有望遠鏡、計算機之類,他怎麼能計算出這麼精確的曆法呢,有學者認為中國數學源自周易八卦,所以古時數學家不僅精通數理,可能對天文曆法,甚至星相都有研究,比如唐代李淳風是數學家,他曾為祖沖之的《綴數》一書做注釋,但他也精通星象,據《新唐書‧李淳風傳》記載,貞觀年間太白星多次在白晝出現,李淳風就預測到大事不好,這個現象一出未來可能有女皇帝掌管天下,果然後世出了個武則天。中國文化裡認為:數字和天文地理風水、人的命理都有著深厚的聯繫。比如知道一個人的生辰八字,就可以推算出這個人命數如何,知道天上的星象和地上的地形,可以算出在地上哪一塊是風水寶地,甚至可以推算出朝代更替、人間變化等等。

中國文化中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周朝時是貴族們必學的功課,也是古時君子需學的六種技藝,關於中國文化還有哪些呢,我們下次和您接著分享。

(責任編輯:黃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