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社會廣角

泰國瀕危小海豚擱淺 緊急救援牽動眾人心

【2022年09月01日訊】(記者張雨霏編譯報導)泰國一隻伊河海豚寶寶一個月前被漁民發現擱淺在一座潮池裡,它因肺部感染已無力游泳,生命岌岌可危。在獸醫和志願者團隊的經心照料下,現在這隻海豚雖然仍未強壯到可以回歸自然,但情況正在好轉。

這隻海豚被暱稱為「帕拉東」(Paradon),意思是「難兄難弟」。7月22日,在泰國的東部海岸,當潮水退去,帕拉冬被困在礁石間的水窪裡,險些死去。幸虧漁民們及時發現並通知了當地海洋保護組織。隨後,救援人員趕至現場,將奄奄一息的小傢伙送往位於羅勇(Rayong)府的泰國海洋資源研究中心。

伊河海豚「帕拉東」肺部嚴重感染,上個月被發現擱淺於潮池中。(Sakchai Lalit via AP)

帕拉東被發現時僅4至6個月大,體重約27公斤,身長約138厘米,肺部感染情況相當嚴重。研究中心人員為它取這個名字的含意,就是因為深知要挽救它的生命絕非易事。

伊河海豚(Irrawaddy dolphin,又稱伊豚、伊洛瓦底江豚或短吻海豚)主要生活在南亞和東南亞的淺海水域以及緬甸、柬埔寨和印尼的3條河流中。由於棲息地逐漸喪失,加上污染和非法捕獵的威脅,該物種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泰國海洋資源研究中心認為,泰國東海岸的伊河海豚僅剩下400隻左右。

該中心獸醫崇春(Thanaphan Chomchuen)表示,獸醫彼此之間談論時都說,帕拉東活下來的機率非常渺茫,「通常被擱淺在海灘的海豚,情況都很糟糕,但我們從那天起為了救它做出了最大的努力。」

獸醫崇春陪帕拉東玩耍。(Sakchai Lalit via AP)
伊河海豚「帕拉東」肺部嚴重感染,經過一個月療養,現在正在康復中。(Sakchai Lalit via AP)

在這裡,十幾名獸醫和志願者輪流照料它,並特別為它準備了一個裝滿海水的小水池。由於帕拉冬起初非常虛弱無法游泳,工作人員需要全天候輪班觀察它的情況;給它餵奶時,必須進入水池抱著它喂,以防止它溺水。一開始,只能通過細管每20分鐘餵它喝一點點牛奶,後來狀況稍有起色就改用奶瓶餵。

工作人員每8小時輪班一次,每個時段都有1名獸醫和1至2名志願者一起照顧帕拉東。白天其他人員則負責處理水泵、過濾器,並為帕拉東製作合適的配方奶。

32歲的志願者、理財顧問提普君塔(Thippunyar Thipjuntar)表示,看著帕拉東那張圓圓的臉和似乎在笑的模樣,讓人不禁對它產生憐愛。「它吃得不夠多,又很貪玩,我擔心它沒有得到充足的營養。」

志願者提普君塔正餵食帕拉冬。(Sakchai Lalit via AP)
獸醫崇春給帕拉東餵奶。(Sakchai Lalit via AP)

提普君塔一邊餵著昏昏欲睡的帕拉東,一邊說道:「當你投入了時間、體力和精神上的付出還有金錢,到這裡當一名志願者,你當然希望它能變得強壯,存活下來。」

經過一個月的全天候養護,帕拉東的狀況正在好轉,儘管仍然虛弱,但已經可以自己游一會兒泳了,而且肺部也沒有感染的跡象了。不過,該研究中心表示,帕拉東還可能需要長達一年的照護,直到它長出牙齒,然後訓練它吃些小魚,確保它可以獨力覓食,才能讓它回歸自然。

獸醫崇春說:「如果我們能拯救這隻海豚,我們也能從中學到很多相關知識。因為成功救活伊河海豚的案例並不多。而且,救它、給它活下去的機會,我們也能提高人們對於這種動物的保護意識,讓大家知道這種動物是稀有的,存活下來的已經不多了。」◇

譯自美聯社(The Associated Press)

Categories
社會廣角

組圖:黑美洲豹的罕見斑紋猶如「印花絲綢」

【2022年06月09日訊】(英文大紀元記者Anna Mason報導/張雨霏編譯奈隆(Neron)是一隻華麗的黑美洲豹,它超凡脫俗的皮毛上長著罕見的玫瑰形斑紋,看上去有種天鵝絨般的質感,其獨特精美的外表在英國一保護區內贏得了許多人的心。

所有的黑美洲豹(jaguar,又叫美洲虎)周身都會有明顯的玫瑰形斑紋,但像奈隆這樣具有粗花紋線條的卻很少,它的皮毛像「印花絲綢」一樣閃閃發光。

「奈隆的玫瑰形斑塊特別引人注目,尾端線條顏色稍淡,向頭部延伸顏色越來越深。」大貓保護區(The Big Cat Sanctuary)的發言人哈里庫克(Harry Cooke))告訴《大紀元時報》。

大貓保護區提供)

4歲的奈隆生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的阿蒂斯動物園(Artis Zoo),2018年來到英國肯特郡的保護區內,作為歐洲瀕危物種繁育計劃的一部分。它與一隻剛滿5歲的名叫凱拉(Keira)的雌性美洲豹配成一對,準備繁衍後代。

庫克說,當凱拉第一次在大貓保護區遇見奈隆時,真可謂一見鍾情。「它們在2019年首次見面時,我們就觀察到它們之間『打情罵俏』的行為,當住在一起後,它們越來越依戀彼此。」

凱拉和奈隆是大貓保護區內最引人注目的一對美洲豹夫婦,並於2021年4月成功誕下它們的第一隻幼崽茵卡(Inka)。

奈隆和凱拉。(大貓保護區提供)

當它們依偎在一起時,凱拉會明顯展現出它溫柔的一面。這對情侶經常互相梳理毛髮並表達它們的愛意。

雖然奈隆性格沉著、冷靜,但寶寶茵卡的性情則不同。

「它和父親奈隆完全相反,非常活潑好動!」庫克說,「它發育得非常好,我們期待看到它快快長大。」

剛出生不久的茵卡。(大貓保護區提供)

大貓保護區位於鄉下,是各類瀕危貓科動物的寧靜避難所。該團隊表示,他們「欣喜若狂」地歡迎奈隆加入該團隊,特別是考慮到它威嚴壯麗的外表。

「奈隆是一隻安靜、溫柔的美洲豹,它的內心和外表一樣漂亮」,庫克說,「在它碩大而強壯的外表下,有著一顆金子般的心。」

(大貓保護區提供)

美洲豹毛皮的底色通常為黃褐色,但在野外,大約10%的美洲豹擁有黑毛基因,這是由一種稱為黑化症(melanism,即黑色素沉著過度)的基因突變引起的。

據了解,野生美洲豹的數量一直在減少,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已被列為「近危」物種,因棲息地的不斷消失,在不久的將來就有瀕危或滅絕等危險。由此可見,美洲豹的復育工作確實是刻不容緩。◇

責任編輯:韓玉#

Categories
社會廣角

攝影師深入偏遠森林 拍到極稀有的東北虎

【2022年04月18日訊】(記者張雨霏編譯報導)不久前,一位野生動物攝影師在一片白雪皚皚的自然環境中捕捉到一張極其稀有的東北虎的照片。 

綜合媒體報導,這張令人難以置信的照片是由攝影師薩沙豐塞卡(Sascha Fonseca)於2021年12月使用隱藏相機拍攝到的。他在俄羅斯遠東的森林裡小心翼翼地設置了一個相機陷阱(camera trap),以便捕捉到這種瀕臨滅絕的貓科動物。

「一隻雄性東北虎從我的相機前經過」,來自德國的豐塞卡說,「原來這是一隻未被記錄在案的未知雄性老虎。因此,在我的相機陷阱項目中與我合作的研究人員請我給它取一個名字。」

點擊這裡查看照片

在思考名字的過程中,豐塞卡注意到這隻動物身上有一個獨特的標記「L」,這時他的腦海中突然浮現出一個名字。

「我們最終一致同意叫它『Leo』,一是因為它的左顴骨上有這個獨特的L型圖案,並且還借用了俄國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Leo Tolstoy)的名字。」他說。

伏在木檻上的一隻東北虎(公有領域)

東北虎又稱「西伯利亞虎」或「阿穆爾虎」,舊稱「滿洲虎」、「烏蘇里虎」、「阿爾泰虎」等,朝鮮半島稱「朝鮮虎」,是體形最大的老虎亞種,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貓科動物,主要分布於俄羅斯遠東、朝鮮和中國東北等地。 

西伯利亞虎在東北亞地區曾經很常見。然而,由於對該物種及其賴以為生的獵物的廣泛偷獵,這種動物已被推到滅絕的邊緣。2008年,西伯利亞虎被美國網站《生活科學》評為「全球十大最瀕危稀有動物」物種之一。

點擊這裡觀看影片

根據野生動物保護學會(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的說法,野生成年西伯利亞虎或東北虎大約有350隻~400隻,其中95%棲息在俄羅斯遠東的森林中,它們在生態系統和當地文化中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豐塞卡說:「當今世界上還存在野生東北虎這一事實的本身就是一個奇蹟。在該物種的分布區內,僅有3%到4%的區域受到野生動物保護區和國家公園的保護。」

「目前處於瀕危狀態的東北虎仍受到棲息地喪失、伐木和採礦、偷獵、狩獵以及基因庫的縮小等諸多因素的威脅。」他補充道。

據了解,多年來,豐塞卡一直在通過他的攝影技巧促進對各種大型貓科動物的保護工作,他現在主要關注東北虎。◇

責任編輯:韓玉

Categories
社會廣角

用雙鰭「行走」 極罕見粉紅色手魚再現蹤

【2022年02月08日訊】(記者張雨霏編譯報導)澳洲海洋研究人員前不久在塔斯馬尼亞(Tasmania)州外海,意外發現一條極為罕見的粉紅色手魚」,其特別之處在於它能夠利用超大的雙鰭在海床上「行走」,該物種歷史上僅有4次目擊記錄。

綜合媒體報導,2021年2月份,研究人員來到塔斯馬尼亞州外海的塔斯曼斷裂帶海洋公園(Tasman Fracture Marine Park),準備在水下放置一部誘餌攝影機,計劃研究當地的珊瑚、龍蝦和魚等物種。

10月份,一名研究助理、隸屬塔斯馬尼亞大學南極和海洋研究所的巴斯蒂安森(Ashlee Bastiaansen)查看當時的拍攝畫面時,在眾多被誘餌吸引的較大型動物當中,忽然注意到這條手魚(Handfish)的奇特身影。

「我正在查看其中一段影片,然後在暗礁上方突然有一條小魚出現,看起來有點奇怪」,巴斯蒂安森告訴澳洲廣播公司(ABC),「我仔細看了看,你可以看到它的小手。」

(Institute for Marine and Antarctic Studies/Parks Australia via University of Tasmania提供)

從畫面中可以看到,一條約15厘米長的粉紅色手魚受到一隻岩龍蝦的驚擾,從暗礁後方竄出,旁邊還有許多其它生物。一開始它對周遭的騷動場面感到好奇,但在原地只觀望了幾秒鐘後就遊走了。

塔斯馬尼亞大學副教授、也是本次研究領銜者的海洋生物學家巴雷特(Neville Barrett)說:「這是一次令人驚喜的發現,為粉紅色手魚的繼續存活提供了希望,顯然它們的棲息地和分布範圍較先前認為的更廣。」

科學家先前普遍認為,這是一種生活在隱蔽海灣的淺水物種,如今卻在塔斯馬尼亞州荒僻南岸的外海、120米深水處發現了它的蹤跡。

巴雷特還表示,這種粉紅色手魚在過去只有4次目擊記錄,最近一次是在1999年由一位潛水員發現。

粉紅色手魚是在塔斯馬尼亞州附近觀察到的14種手魚之一,從名字就可知,手魚有一雙猶如「大手」的魚鰭,除了能游泳外,還可以用來在海床上自由「行走」。由於這一物種相當罕見,在去年早些時候被塔斯馬尼亞官方列為瀕危物種。

這一發現明確顯示海底有一定數量的粉紅色手魚群體,且生存狀態應該十分穩定,巴雷特樂觀地表示,他的研究團隊希望通過進一步研究,重新評估粉紅色手魚的瀕危分類,「如果我們真能發現它們有個極大群體,或許能讓它們從瀕危名單中剔除。」

受官方保護的塔斯曼斷裂帶海洋公園和瑞士差不多大,涵蓋面積超過42,476平方公里,一路延伸至圍繞南極洲的南大洋(Southern Ocean),以擁有一處地殼長裂縫聞名,可發現在4,000米深海處生活的海洋生物,生態十分多元豐富。◇

(英文大紀元Epoch Inspired Staff對本文有貢獻。

責任編輯:韓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