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健康與養生

伸展是天然止痛藥 1招提升全身柔軟度、降血壓

提到運動,人們多半會想到有氧運動、阻力訓練,卻忘了「伸展」的重要性。伸展不僅能讓身體變柔軟、關節不卡卡,還有降血壓、緩解疼痛等多種好處。

保護關節、緩解疼痛 身體變柔軟有4大好處

在30歲引退也不稀奇的運動界,被稱為「冬奧傳奇」的日本跳台滑雪選手葛西紀明,41歲在索契冬季奧運會贏得銀牌。對於他的運動成就,葛西紀明在他的著作《40歲起,保持最佳狀態》提到,他注重柔軟度,特別是過了40歲的人,保養身體的最優先事項就是從拉筋加強柔軟度。

為什麼柔軟度這麼重要呢?脊椎力學專家鄭雲龍指出,柔軟度不好的人,容易出現肩頸酸痛、下背痛、膏肓痛、足底筋膜炎等肌筋膜的酸痛。而擁有正常的柔軟度,對關節、筋膜和身心有4大好處:

1. 減少關節磨損、讓關節更健康

關節不舒服和關節炎,與柔軟度不好有著最直接的關聯。

過去人們認為,關節是因為重量、壓力等因素才會造成關節炎,例如膝蓋、髖關節。但是,手指、手腕、肩膀等關節的發炎,多與活動度不足、柔軟度消失有關。

尤其是很多人因年紀增長,活動減少,使關節的活動度變差,造成關節在活動時,加重關節軟骨壓力。

因此,做伸展動作、提升柔軟度可以讓關節保持在好的活動度範圍內,活動時不會擠壓到關節軟骨,減少關節磨損,讓關節更健康。

2. 讓筋膜滑順、避免肌筋膜疼痛

很多人會肩頸酸痛、腰背痛,鄭雲龍指出,筋膜纖維化、緻密化都會造成筋膜滑不動,產生疼痛。

● 筋膜纖維化:筋膜本身因纖維化導致厚度增加,變得不柔軟,難伸展。

● 筋膜緻密化:筋膜的層跟層之間被變質、黏稠的大分子玻尿酸把間隙撐開了。

正常情況下,筋膜層之間的玻尿酸應是充滿水分的小分子玻尿酸,但是當一個人經常久坐不動,會使原本像「乳液」的玻尿酸變成「口香糖」質地,塞在筋膜層之間造成酸痛。

鄭雲龍指出,適當的伸展可以讓全身的肌筋膜變滑順,避免活動時緊繃、僵硬。

簡單的坐姿前彎運動,能伸展全身後側的肌肉,並鍛鍊肩膀的柔軟度。(Shutterstock)
適當的伸展可讓全身的肌筋膜變滑順,避免活動時產生緊繃感。(Shutterstock)

3. 安定身心、降血壓

柔軟度不好的人,可能因胸擴幅度變小、呼吸比較短淺,而造成胸式呼吸,使這些人容易緊張和緊繃,也容易出現肩頸酸痛和頭痛。

一些瑜珈或中國式養生運動,如八段錦,都有伸展動作,而且很多動作在伸展後會停留較久,約30秒以上。這種靜態伸展能使副交感神經收到放鬆的訊號,讓身體真正放鬆。很多人做瑜珈能收到安定身心、舒壓的效果,就是因為緩慢放鬆的緣故。

另外,靜態伸展還能得到降低血壓和心跳速度的生理效果,末稍循環也會變好。

來自日本的一項薈萃分析發現,伸展運動可降低中老年人的動脈僵硬度、心跳次數和舒張壓,並改善血管內皮功能。[1]

另有研究針對一群正常血壓偏高或 1 期高血壓(即 130/85 mmHg~159/99 mmHg),平均年齡為61.6 歲的男性和女性,進行8週伸展運動或步行運動。結果發現在8週之後,伸展運動比快走更能降低血壓。[2]

4. 降低疼痛感

筋膜內有大量的感覺接受器,柔軟度不好的人,通常筋膜沒有彈性較不健康,其本體感覺也變差,間接導致對疼痛訊號比較敏感。身體僵硬的人比柔軟度功能正常的人更容易感受到慢性疼痛的訊號。

鄭雲龍表示,無論是瑜珈或是中國式養生運動,讓背部放鬆、減輕疼痛的效果,跟止痛藥相似。因此,西方很流行通過伸展來緩解背痛。

伸展是「天然止痛藥」

已有許多研究證實伸展能緩解疼痛、甚至減少依賴止痛藥。《物理醫學與康復檔案》(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在許多年前就刊出一篇研究:讓244 名肌筋膜疼痛的人進行伸展動作後,94% 的人發現疼痛立即緩解,63% 持續得到疼痛緩解。[3]

美國有一項研究發現,讓長期受肌筋膜疼痛所苦的患者,進行長達1年的伸展運動。1年後,84.4% 的患者減少了止痛用的鴉片類藥物總劑量,34.4% 的患者則完全戒斷鴉片類藥物。[4]

還有一項研究雖然與筋膜疼痛無關,卻證明了伸展運動的效果形同止痛藥。研究人員將痛經的女學生分成兩組:一組進行伸展、一組服用止痛藥。結果發現,在治療原發性痛經方面,伸展運動與止痛藥一樣有效,而且伸展運動對緩解經痛的作用,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5]

伸展運動可以增加身體柔軟度、調節自律神經,有許多好處。(Shutterstock)
伸展運動可以降低疼痛感、減少依賴止痛藥。(Shutterstock)

全身直角伸展 防駝背、緩解肩頸酸痛

柔軟度不好,不僅不利於關節、筋膜的健康,平衡感也會比較差,外表還會顯老。因為肩頸筋膜的緊繃感會延伸到頭部,成為把臉皮往下拉的強大力量,促使皺紋生成。

因此,想要健康、逆齡,伸展是有必要的。但鄭雲龍提醒,柔軟度不是越高越好,身體過度柔軟時,若沒有強大的肌力去穩定關節,同樣會有腰酸背痛等問題。因此,一般人只需做簡單的伸展,讓關節能恢復正常的活動即可。

人們在做伸展運動時,建議以放鬆的心情進行。從小範圍伸展慢慢變成大範圍,肢體在伸展中感到微微緊繃即可,不用到疼痛的程度,就可以停止。伸展過程中配合深呼吸,慢慢吸氣和吐氣,尤其吐氣時間可以稍微久一點,能誘發放鬆的反應。

鄭雲龍介紹一個「直角全身伸展」的動作。雖然動作簡單,卻有2大好處:

● 預防駝背,達到緩解肩頸酸痛、膏肓痛等因駝背造成的問題。

● 做此動作時,會壓肩胛,使背部變成平的。通過這個動作可以伸展從足底、小腿、大腿、臀部、後背到肩胛的筋膜,是很全面的伸展方法。

「直角全身伸展」動作:

1. 扶牆、桌緣或穩定的椅背。

2. 慢慢往後走,上身前傾,屈髋成90度,此動作停留30秒至1分鐘。過程中保持深呼吸,想像有人輕輕扶著你的髖,往後延伸。

全身直角伸展的動作1、動作2。(鄭雲龍提供/大紀元合成)
全身直角伸展的動作1、動作2。(鄭雲龍提供/大紀元合成)

3. 緩和深呼吸,圓背往前跨一大步,準備逐步返回。

4. 回到啟始姿勢。

全身直角伸展的動作3、動作4。(鄭雲龍提供/大紀元合成)
全身直角伸展的動作3、動作4。(鄭雲龍提供/大紀元合成)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 睡前1個最佳動作 放鬆全身筋膜、助入眠

· 改善五十肩 2個簡單動作拉開肩關節沾黏 

· 駝背帶來9大壞處!簡單2招 輕鬆矯正駝背

責任編輯:李清風◇

Categories
健康與養生

臉上7處皺紋是健康警訊!3方法讓皺紋變少 還護內臟

臉部皺紋不僅是衰老的標誌,還會反映出身體器官的健康狀況。改善皺紋,可以反過來照顧到五臟六腑。

臉上7處皺紋暗示健康問題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身體健康狀況往往能反映在皮膚表面。當一個人生病、時常焦慮憂愁,不僅腸胃吸收能力變差,氣血循環也會鬱滯,不利於長出光華有彈性的皮膚。如果皮膚保水、筋膜恢復水分的功能不足,就會在臉上定型成皺紋。

專研中醫和阿育吠陀(Ayurveda)的鼎妍中醫院長林孟穎指出,以下常見的臉部皺紋,代表身體不同部位的健康問題:

1. 額頭的抬頭紋

在印度傳統醫學阿育吠陀裡,抬頭紋暗示著憂愁、焦慮。因憂愁、焦慮等情緒會使身體分泌較多的壓力荷爾蒙——皮質醇(cortisol),當皮質醇過多,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機率。

現代研究也發現,額頭抬頭紋越深、越多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就越高。

歐洲心臟病學會(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曾發表一項研究,由醫生對3,200名32至62 歲的參與者進行評估,為他們前額皺紋的數量和深度進行評分。零分代表沒有皺紋,而3分意味著有許多深皺紋。[1]

研究人員追蹤這些參與者長達20年的時間,結果發現:

● 皺紋評分為 1 的人,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略高於沒有皺紋的人;

● 在排除年齡、血壓、血脂水平等因素後與皺紋得分為零的人相比,皺紋得分為2和3的人,死亡風險幾乎是10倍。

研究認為,較深的抬頭紋可能是動脈粥樣硬化的標誌。動脈粥樣硬化是因為油脂累積、內膜增厚而形成粥狀斑塊,造成血管硬化、狹窄、甚至阻塞的病理現象。而動脈粥樣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見病因。

抬頭紋的形成與膠原蛋白流失、自由基過剩造成的氧化壓力有關,這些要素同時也會導致動脈硬化。此外,額頭的血管非常小,它們可能對斑塊的形成更敏感,這意味著抬頭紋可能是血管老化的早期跡象之一。

抬頭紋越深的人,與憂愁、焦慮、心血管疾病都有關。(Shutterstock)
抬頭紋越深的人,與憂愁、焦慮、心血管疾病都有關。(Shutterstock)

2. 雙眉間的皺眉紋

位於兩眉間的皺眉紋(川字紋),在阿育吠陀面部診斷學裡,中間的紋路暗示著多疑的性格,左邊是紋路代表脾的疲勞,右邊是肝的疲勞。而肝、脾疲勞的人,也較容易有肝、脾的疾病。

另外,中醫理論也認為負面的情緒與肝、脾有關。發怒傷肝,長時間思慮一些事情會傷脾,而生氣、過度思慮的人,自然容易皺眉,甚至留下紋路。

3. 眼周的眼袋、淚溝

出現眼袋,可能是體內濕氣重且代謝差。

林孟穎解釋,眼周的皮膚是全臉最薄、最脆弱的部位,如果體內濕氣過多,眼周肌膚就很容易凸出去,形成眼袋。

體內濕氣多,還會影響脾。中醫認為脾負責消化、吸收及運送養分,是身體氣血生化的來源。但脾喜燥惡濕,過多的濕氣會造成脾運化失常,進而產生身體所有機能的亞健康狀態。

另外,眼袋有部分原因是壓力促成的,會先以黑眼圈為表現。黑眼圈與眼周循環差、造成眼周組織液過多有關。林孟穎指出,「眼袋可說是黑眼圈嚴重到一定程度造成的」,輕微症狀是黑眼圈,嚴重就會形成眼袋。

有2個原因會造成眼周組織液過多:

● 鼻子過敏。

● 壓力大,睡不好。這會造成顱內壓升高,使頭部到頸部的循環路徑變得很緊繃,造成循環不良。

因此,當黑眼圈出現,代表有鼻子過敏、睡眠的問題要解決,以免惡化成眼袋。

4. 雙眼的魚尾紋

魚尾紋的形成,跟眼睛疾病有關,主要成因是眼周肌肉過度使用。當人們的眼睛無法看清東西,容易不自覺瞇眼睛想要看得更清楚,過度使用眼輪匝肌造成肌肉肥厚,就比較容易在笑的時候形成眼尾的紋路,就是魚尾紋。

5. 鼻子的山根橫紋

鼻子山根處的橫向紋路,暗示著「心」的功能疲勞。林孟穎表示,這類橫紋以女性居多,人比較虛弱,容易累。

6. 臉頰的法令紋

鼻子過敏的人,因常常擤鼻涕,會反覆使用到提上唇鼻翼肌和其他鼻周的肌肉。這些肌肉變肥厚,就容易產生周圍的凹槽,例如法令紋、淚溝。

另外,阿育吠陀裡,嘴角處的法令紋如果過深,常常暗示著生殖系統方面的問題。男性可能與性能力有關,女性則是卵巢子宮的疾病。

鼻子過敏的人,因常常擤鼻涕,也容易有法令紋。(Shutterstock)
鼻子過敏的人,因常常擤鼻涕,也容易有法令紋。(Shutterstock)

7. 下巴皺紋

下巴的皺褶,暗示著壓力,與壓抑有關。林孟穎解釋,當人很想講話卻不能講時,唇周的張力會升高,或是常苦笑的人,下巴也會比較出力。

內外調理 3招逆轉皺紋、改善內臟健康

皺紋的形成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即使上述的健康問題,如動脈粥樣硬化、鼻子過敏、肝和脾的疲勞等問題都進行治療、改善,也只能避免已經定型的皺紋持續惡化下去。

林孟穎解釋,除了身體健康、情緒、局部肌肉過度使用等因素之外,還包含局部的筋膜脫水沾黏、皮膚乾燥脫水,進而僵化了已經形成的紋路。因此,如果只從內在問題去改善,頂多減緩皺紋加深、變多的速度。

要解開筋膜與皮膚已經形成的結構變化,恢復其水分與彈性,需要一段時間和一些方法。而在改善皺紋的同時,內臟也會得到調理。

● 面部美容針灸(Facial Cosmetic Acupuncture)

使用面部美容針灸,可直接調整臉部肌肉和筋膜的張力,改善筋膜脫水的狀況,進而逆轉紋路,甚至達到撫平皺紋的效果。

韓國在2018 年有一項研究綜述表明,面部針灸可有效減少皺紋數量和面積,還能促進臉部血液循環、改善皮膚狀況、讓臉縮小。[2]

2020 年美國的一項審查發現,面部針灸可能改善與衰老相關的皮膚鬆弛,還能縮短皺紋長度。[3]

面部美容針灸主要作用是在筋膜,面部筋膜層在臉部表情的呈現上並無明顯功用,但要讓全臉輪廓線條看起來自然、有精神、有氣色、有彈性,筋膜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擁有超過3萬5千次面部美容針灸操作經驗的林孟穎介紹, 無論是中醫的筋絡或是阿育吠陀的脈輪,這兩種醫學的能量系統,都是走在筋膜層。因此,藉由美容針灸改善臉部筋膜,無形中也改善了局部的能量循環。

而且,在中醫學說裡,五臟和五官有對應關係,會藉由經絡這個能量流動的通道互相影響。「五臟六腑都開竅於頭面部的五官,把臉調整好,等同五臟六腑都受到照顧了」,她說。

面部美容針灸可直接調整臉部肌肉和筋膜的張力,進而逆轉皺紋。(Shutterstock)
面部美容針灸可直接調整臉部肌肉和筋膜的張力,進而逆轉皺紋。(Shutterstock)

● 筋膜補水

服用膠原蛋白、透明質酸的補充品,可為筋膜補水,也可以從天然的食物攝取,如白木耳、燕窩。

林孟穎表示,有些人會覺得吃膠原蛋白的效果差,但是這本來就不是立即見效的,是慢慢填筋膜的水分,避免僵化成紋路。

● 皮膚保濕

使用為皮膚保濕的乳液、面膜、防曬乳等保養品。

乳液還可作為臉部按摩時的潤滑劑,避免按摩太大力,反而增加紋路。「有些人自行做臉部按摩,結果把嘴巴、眼周的部位的皮膚給扯鬆了」,林孟穎提醒。

避開長皺紋的壞習慣

無論是使用保養品還是美容針灸,隨著年紀增長,外表終究會老化、產生皺紋。但避免以下這些行為,可以預防皺紋提早出現和惡化,可以讓自己的外表比同齡人還年輕。

靜態生活、姿勢不良:長時間滑手機、打電腦的人,多有駝背、肩頸僵硬的問題,肩頸筋膜的緊繃感會延伸到頭部。當肩頸筋膜張力變高時,會成為很強的、把臉皮往下拉的力量。

過度訓練:與長時間的靜態生活相反,有些人是投入強度過高的運動。林孟穎指出,過度重訓會影響筋膜張力調整,因此運動要適量,過猶不及都不好。

喝水不足、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喝水不夠會造成皮膚筋膜缺水、脫水;吃太多鹽分過高的食物也容易使身體脫水;常吃烤、炸、辣等食物,會增加體內自由基,加速身體老化。

不良生活習慣:熬夜、抽菸,以及沒有防曬就直接暴露在太陽下,這些行為均會加速皮膚老化,讓皺紋提早生成。[4]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 怨恨是一種毒素!讓你長皺紋、老得快 

· 中醫3步抗老養顏 天天做去皺紋、讓皮膚變年輕

· 常按9大「美肌穴」 和魚尾紋、法令紋說拜拜

責任編輯:李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