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投資理財

個人理財:通脹導致美元貶值

【2022年09月17日訊】(Michael Wilkerson撰文/大紀元記者曲志卓編譯)金錢就像電池,它是供未來使用的能量儲存。金錢所儲存的能量就是金融價值。美國人希望用儲存的錢在未來購買房屋,為孩子提供教育或為退休做準備。

但是,當電池無法再保持電量時會發生什麼?我們都經歷過老化的手機的挫敗感,電池在短短幾個小時後就會耗盡,而它曾經持續數天。類似的現象也發生在美元身上,而且情況還會變得更糟。通貨膨脹正在迅速耗盡消費者儲蓄和退休帳戶中的現金儲存能源。

過去一年通貨膨脹的最大驅動力是現代經濟所需的能源。截至7月,天然氣價格上漲了44%,燃料油比去年上漲了76%。不斷上漲的能源成本又助長了其它領域的通貨膨脹。雜貨價格上漲了兩位數,牛奶價格上漲了15%以上,雞肉,可以說是適合人類消費的最便宜的動物蛋白增長了18%,雞蛋的價格比一年前高出38%。消費者不得不購買更便宜的不太健康、加工程度較高的食品來維持自己的預算。

雖然近幾個月能源價格有所下降,比如天然氣價格目前低於每加侖4美元,但隨著冬季的臨近,它們可能會走高。短期價格利益,例如釋放美國戰略石油儲備所造成的供應過剩,以及其它國家類似主權儲備的釋放,現在已經用完了。歐佩克(OPEC)估計,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38個國家的應急儲備目前處於20年來的最低水平。

沒有了通常由俄羅斯提供的天然氣,歐洲大陸正面臨著極其嚴重的能源危機。為了準備一個寒冷的冬天,歐洲人甚至到森林裡砍柴,因為商店連木柴再也沒有了。儘管如此,歐盟還是決定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執行對俄羅斯石油的禁運。

歐佩克+(OPEC+)是石油生產和出口成員,以及包括俄羅斯和墨西哥在內的非歐佩克出口國的財團。OPEC+剛剛舉行會議,並同意減少10月份的全球產量,以提高石油價格。

實際上,我們今天購買的東西並不比過去更值錢。事實是,美元正在失去購買這些東西的力量,正在失去「能量儲存」。雖然拜登政府把物價上漲歸咎於其它原因,從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到COVID-19疫情,再到美國前總統唐納德‧川普,但真正的問題早在這些因素登上舞台之前就開始了。

根據美國政府自己的消費者價格指數數據,自二十多年前世紀之交以來,美元已經失去了44%的購買力。這不是美國人的購買力第一次因通貨膨脹而減半。在1965-1982年的「大通貨膨脹」中,美元貶值了三分之二。事實上,自1913年美聯儲負責「維持價格穩定」以來,美元已經貶值了97%。美國人一次又一次地承受了由美國政府支持通貨膨脹政策造成的後果。

為未來存錢,這是正常時代文明的美德和基石,但現在卻是破壞性的。未使用的現金價值每天都在變低。最好的保值辦法是將這些現金儲蓄轉化為實物資產,無論是商品,房地產還是其它有形商品,其價值應該隨著通貨膨脹而增長。然而,另一方面,如果消費者擔心未來通脹率上升,所以將所有現金都花在消費上,這本身就會推高物價,結果通脹惡化就會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

美元幾乎肯定會繼續貶值,工人階級和大多數退休人員將進一步貧困化。美元貶值的後果絕不僅僅是美國人的購買力下降。隨著美元作為價值儲存手段變得越來越糟糕,它作為交換媒介的作用也隨之下降。最終,外國人將停止持有和使用貶值的美元進行交易,轉而支持其它貨幣。這已經在中國和俄羅斯發生,並且在這些國家勢力範圍之內的全球其它地區也發生了。

雖然美元最近兌歐元和其它外幣的表現非常強勁,但這更多地反映了其它地方的疲軟,而不是美元的強勢。一旦刺激措施和貨幣供應擴張的影響達到全球貨幣市場的價格,美元將硬著陸,這最終將反映美元貶值。

如果美元不再是受人尊崇的全球儲備貨幣,美國作為世界善良的力量的作用也會減弱。貨幣問題專家詹姆斯‧里卡茲(James Rickards)曾經寫道:「雖然根據定義,所有貨幣都代表著某種價值儲存,但美元是不同的。它是美國經濟價值的儲存,而美國在道德價值觀上是一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例外,因此是世界的一盞明燈。美元的貶值必然與這些價值觀和道德的貶值聯繫在一起。」

拜登政府的政策,特別是在能源政策和萬億美元的刺激計劃,正在加劇通貨膨脹,並相應地貶值美元。讓我們希望華盛頓最終醒悟過來,並採取必要措施在為時已晚之前控制通貨膨脹。但這不太可能會很快實現。

邁克爾‧威爾克森(Michael Wilkerson)是一位投資者、戰略顧問,也是stormwall.com的創始人。他是即將出版的《為什麼美國很重要:新例外論》(Why America Matters: The Case For a New Exceptionalism)一書的作者,該書將於2022年10月出版。

原文「The Dollar’s Batteries Are Running Low」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大紀元時報》版權所有©2022。本文僅代表作者的觀點和主張,內容僅作一般資訊參考用,沒有任何推薦或招攬之用意。大紀元不提供投資、稅務、法律、財務規劃、房地產規劃或其它個人理財的建議。大紀元不擔保文章內容的準確性或時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