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社會廣角

時尚「北歐健走」調動全身九成肌 消腹部脂肪

【2022年09月26日訊】(記者張雨霏編譯報導)很多人都在尋求一個既能健身,又不至於太過勞累的鍛鍊方式。健走,無疑是一個理想的選擇。現在,在世界各地正流行一種新興的健身運動——「北歐式健走」,即雙手持杆(即健走杖,類似滑雪杖)模仿越野滑雪動作向前大步走。

起源

北歐式健走(Nordic Walking,又稱越野行走)起源於滑雪運動盛行的芬蘭,原本是越野滑雪選手在夏季時進行的體能訓練,後來芬蘭一家運動器材公司EXEL對滑雪杖和腕帶加以改良,製成新式健走杖,使之更適合健走、登山,從而發展出這種新型運動方式。

該運動的原理是利用兩根特製的健走杖來協助走路,健走杖底端裝有橡膠,可以吸收地面的反彈力。運動時兩手要一前一後推動健走杖,所以除了下肢進行運動外,還可強化背部、腹部、腿部和手臂肌肉,同時可促進心肺功能,是一項大眾皆可參與的戶外全身運動。

益處

一、幫助燃燒更多卡路里

由於此項運動會用到全身90%的骨骼肌,消耗的熱量也會增加,能有效消除腰、腹、臀部的多餘脂肪,是用於健身減肥、保持身材的理想運動方式。據EXEL公司介紹,普通行走每小時消耗280卡路里熱量,而這種健走方式所消耗的熱量每小時可達400卡路里。

二、減少關節磨損

由於北歐式健走是借著健走杖行走,健走時手臂用力較多,而膝蓋等關節處承受的重量相對於走路、跑步等運動要輕,所以這種運動方式可以有效減輕身體對下肢關節的壓力,減少關節磨損,可以起到保護膝蓋的作用。

三、改善上身力量 

北歐式健走不僅可以鍛鍊雙腿,健走杖還需要雙手推動,在運動過程中,上肢、頸部和肩部都得到了運動、放鬆,因此可增強手臂、肩部和胸背部肌肉的力量。因此該運動對於久坐不動多患有肩周炎、頸椎病的上班族來說很適宜,而且增加肌肉力量也可有效防止受傷,例如提重物時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四、提高核心力量

同普通走路相比,北歐式健走更多地運用了核心肌群(包括腹肌、背肌、臀肌、大腿肌等),從而更高效強化了身體的核心力量,有助於改善身體姿勢、平衡以及活動能力。

五、增強心肺功能 

由於在此運動中全身90%的骨骼肌都得到了鍛鍊,使心率增加,提升有氧運動的效能,可讓更多的氧進入到肺部,從而有效增強心肺功能。

此外,有研究表明,北歐式健走在短短4週時間內就可以改善心血管健康;另一項針對肥胖女性的研究還顯示,北歐式健走可以改善血壓;該運動還被證明可以改善絕經後女性的血糖水平,它對預防糖尿病以及改善血液中膽固醇水平都非常重要。

六、減少跌倒風險

隨著年齡增長,肌肉力量會逐漸減弱,身體平衡性變差等等,很多人走路時更容易被絆倒和跌倒。

北歐式健走的好處是在用腿行走的同時,還藉助健走杖的支撐,它可以幫助改善平衡能力,讓你不容易摔倒,從而大大提高了安全性。所以對於平時行走不便、有膝關節問題的糖尿病患者(需要通過鍛鍊保持體能降低血糖)可以嘗試該項運動。

七、走得更快

北歐式健走可以比普通步行讓你更快到達目的地。一份有關北歐式健走的評審顯示,跟普通行走相比,該運動方式可以把行走速度平均提高25%。由於走路速度快,因此燃燒的卡路里也就更多。

方法

北歐式健走的要領很簡單:首先,肩膀放鬆,雙手各握住健走杖的手持處,擺臂走。步伐要大,身體稍微向前傾,抬頭挺胸,雙手和健走杖保持靠近身體;然後,雙臂向後撐手杖,主動擺動雙臂使下臂與健走杖呈約90度,有節奏地擺到胯後;最後在前行的時候,利用健走杖觸地的反彈力推動身體向前,右腳向前的同時,左腿向前伸,讓右腳跟先著地,左腳掌要有向後蹬的動作,如此循環。在結束了一個完整的步伐之後,溫和伸展身體。

老年人運動時可以先慢慢走,算是熱身,然後再逐漸加快速度。

注意事項

對於這種健身方式,最好幾個人結伴同行,如果一人出現意外其他人可以及時呼救。此外,健走杖的選擇也是要點,其與普通的登山杖不同,登山杖功能單一,而健走杖可以有彈性、可以彎曲,彈直的反作用力讓使用者得到借力。健走杖的底部具有減震、防滑作用,避免人在運動中摔倒。所以如果您打算進行北歐式健走運動,一定要先到運動店購買適宜的健身杖。

Categories
社會廣角

挑戰年齡成見 德國82歲奶奶晚年愛上健身

【2022年05月30日訊】(英文大紀元記者Anna Mason報導/張雨霏編譯德國一位82歲的老奶奶因非常熱愛運動健身而在社交媒體上大受歡迎。

來自德國的埃里卡‧里施科(Erika Rischko)晚年時才開始接受健身訓練,並且決心越來越大。現在,她能保持高強度的平板支撐(plank,台灣稱棒式)超過8分鐘,她對健身的積極態度和專心致志的精神激勵了各個年齡段的追隨者。

現如今,埃里卡在多個社交媒體平台上廣受追捧,她說她正「興趣盎然」,從鍛鍊中獲益的同時,也向人們的一種普遍認識發起挑戰。

(Erika Rischko提供)

埃里卡告訴《大紀元時報》,人們通常認為「40歲或50歲以後的人」就無法做健身運動,或者說老年人更喜歡打網球或高爾夫,而不想去健身房或「不想把自己搞得太疲憊」。

當埃里卡55歲時,她的女兒在當地一家健身房為她報了名,現在她每週要去六次健身房。「我每天鍛鍊兩次,或每週至少鍛鍊三次。所以,平均而言,我每週合計鍛鍊12—14小時。」她說。

當德國因中共病毒(新冠病毒)爆發於2020年3月進入封鎖狀態後,埃里卡開始參與在社交媒體上發起的一些鍛鍊挑戰。同年4月,她的女兒為她開設了一個社交平台帳號,截至目前,她已經累積37.7萬名粉絲和500萬個讚。

此外,埃里卡還與同齡的丈夫迪特(Dieter)一起製作舞蹈視頻,這對夫婦深受網民的喜愛。

(Erika Rischko提供)

幾年前,埃里卡接受了膝關節置換術(Knee Replacement,即更換了人工膝蓋),但這並沒有阻止這位自稱是「健身迷」的老人,她說她「很快就恢復正常了」。

她採取多種健身方式,包括功能性健身、普拉提、TRX(全身抗阻力鍛鍊)、動感單車(spinning,室內自行車訓練)和舉重。

「堅持不懈是關鍵」,埃里卡說,「找到一個你真正喜歡的運動。如果你不喜歡鍛鍊的話,可以找一個鍛鍊夥伴或參加一項團體運動。」

埃里卡喜歡與教練一起健身,並且偏愛較小的私人健身房所。「他們通常會提供更好的服務以及更多與教練一對一工作的機會。定期與教練一起訓練非常重要。這樣,你才能看到進步,更重要的是,不會傷害到自己。」她說。

令人欣喜的是,這位82歲的老奶奶從健身中受益良多,心情越來越好、身體更加健康、持續收穫進步並不斷創造新的紀錄。她說,她唯一不能做的是跑步和跳躍。

「我對自己非常自信,而且我確信我現在非常健康,因為我在健身房花了很多時間」,她說,「我熱愛運動,當我不能去健身房時,我真的會很難過。我很高興也很感激能夠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雖然迪特不像他的妻子那樣熱衷於鍛鍊,他每週會去健身房三次,但埃里卡說她丈夫一直很支持她。

今年2月,這對恩愛的老夫妻慶祝了他們的60周年結婚紀念日,並錄製了一段溫馨的舞蹈視頻。◇

責任編輯:韓玉#

Categories
社會廣角

生病時應該運動嗎? 專家這麼說

【2022年06月01日訊】(記者陳俊村報導)人們運動通常是為了健身,避免自己生病,但人們在生病時應該運動嗎?這會對病情產生正面或負面影響?

據生活科學(Live Science)網站報導,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運動與內科學專家瓊斯科(Michael Jonesco)表示,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於你生了什麼病。

瓊斯科說,他會依據「頸部查驗」(neck check)的指導原則來判斷。如果發病的部位在頸部或頸部以上,那運動通常是安全的。

舉例來說,如果你有喉嚨痛、流鼻水、頭痛或耳朵感染等病症,但沒有發燒,那在大多數情況下,你去運動是沒有問題的。

但如果你的病症出現在頸部以下,你最好待在家裡,這包括胃腸問題、肌肉疼痛甚至發燒。發燒通常是系統出現問題的跡象。

瓊斯科解釋說,這個經驗法則之所以有效,是因為頸部以上出現的大多數症狀不涉及心臟和肺部這兩種重要器官。

當然,這只是個指導員則,而非硬性規定。舉例來說,如果你鼻塞而且難以呼吸,你最好還是不要去運動。

生病的男子
這是一名生病的男子。(Fotolia)

生病時運動會有什麼壞處?

在生病時運動可能會讓病情加重。比如說,先前有研究顯示,跑馬拉松會抑制免疫系統,讓人們在跑完3天內承受更高的感染風險。

雖然你平時的運動項目不一定是跑馬拉松,但在生病時運動同樣會對你的系統施加類似的壓力。瓊斯科說,你的身體會忙著把能量從其他系統傳送到運動所需的系統中。

即便你沒有讓自己的病情惡化,你也可能不會得到你一開始想從運動中獲得的好處,例如:燃燒熱量。

瓊斯科說,如果你不確定自己到底能不能去運動,你應該傾聽你身體的聲音,先觀察幾天看看。

一旦你感覺比較好了、能去運動了,你也不要立刻恢復生病前的運動強度,而是應該以一半的運動強度作為開始,再慢慢地增強。

責任編輯: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