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南加新聞

挫敗感促使加州家長參選學區教委

【2022年09月10日訊】(記者徐曼沅洛杉磯報導)從大流行病初起時應對學校停課,以至學校復課後仍須配合防疫措施與教師工會的種種要求,加州的家長們在後疫情時代的挫敗感,正促使他們站出來競選學區教委。

2022年阿罕布拉聯合學區(Alhambra Unified School District)出現四位候選人爭取兩席空缺的情況,選戰轄區涵蓋蒙特利公園市(Monterey Park)Garvey Avenue以南的第四選區,以及柔斯密市(Rosemead)為主的第五選區。第四選區的兩位候選人是首度參選的范文亮(Wen Tony Fan)與爭取連任的甄銘新(Robert Bob Gin),第五選區的兩位競逐者是張龍正(Fred Chang)和Bryan Kim。

張龍正(Fred Chang,右)擬參選加州阿罕布拉聯合學區教育委員。(徐曼沅/大紀元)

范文亮目前是阿罕布拉聯合學區中英雙語課程的家長代表,他表示自己原先並不熱衷於選舉事務,但近年來發現學區的某些決策讓人難以認同,最終在多位家長的支持鼓勵下他決定參選。他說:「由於疫情為教育事業帶來前所未有的困難,面對入學人數減少,疫情期間流失面對面學習時間,整體成績下降,學區需要新一代的家長代表。」

另一名參選人張龍正的長女原已接獲嘉偉學區(Garvey School District)的中英雙語班入學通知;但阿罕布拉聯合學區的雙語班在推廣「正體中文」,這讓他決定讓女兒跨區入學,並最終促使他跨區參選。雖然大多數華人都在使用簡體字,但張龍正還是希望孩子可以接觸正統的中華文化,學習正體字,他說:「由繁入簡易,由簡入繁難。」為了讓自己子女和其他學生們擁有更好的學習環境,他毅然決然加入選戰。

加州是全美最大的公立學校系統,為超過600萬學生提供服務。學區教委必須定期參與學區的會議,幫助學區制定學校政策,監控財政責任和預算,並幫助整合學區規劃和方向。

有些學區教委參選人針對的是全國性的教育爭議,如加州實施中的批判性種族理論(Critical Race Theory)和LGBTQ+教育;也有些參選人想確保湧入加州學校的創紀錄教育資金能直接惠及學生。根據加州學校董事會(California School Boards Association)的資料,加州大約5,000個教委席位中,約有一半的席位將在今年重選,但未有官方數據顯示有多少家長角逐與這些爭議性議題關係緊密的職位。

沙加緬度的家長、學區教委候選人泰勒-卡亞塔(Taylor Kayatta)說:「無論我們今年賺了多少錢,都應該花在今年的學生身上。我不喜歡為存錢而收錢的想法。」他挨家挨戶與選民溝通、交談,希望家長們的需求能真正地被政府了解與獲得解決。

橙縣教育委員會於8月宣布,計劃起訴州長紐森(Gavin Newsom),因為加州政府要求學生在教室戴口罩,而這是一項「無理」的命令。橙縣教委們批評紐森濫用權力,可能對橙縣的學童造成嚴重傷害,學區教委的聲音引起了公眾的關注。

橙縣教育委員前主席瑪麗·巴克(Mari Barke)說:「我認為這將是家長的一年。」她將為孩子們而競選連任,以確保學校將教育重點放在學生、家庭和社區成員身上,而非關注特殊利益集團。瑪麗·巴克認為政客和官僚無法為孩子們做出教育選擇,這應該是為人父母的天職。

Categories
灣區新聞

加州公立學校開始為所有學生提供免費餐

【2022年08月17日訊】(記者盛元編譯報導)加州的所有公立學校將在2022—2023學年為學生提供免費餐。儘管部分學區早先已經實行了供應免費餐,但本學年加州的預算資金,免費餐可在全州公立學校推行。

這是加州教育部推行的「全民膳食計畫」(The Universal Meals Program),將為加州所有的600萬名學生提供早餐和午餐,無論他們是否有資格獲得免費或減價餐,也無論其家庭收入水平如何。

加州教育部表示,加州將成為第一個實施全民膳食計畫的州,該計畫旨在擴大聯邦全國學校的早餐和午餐項目,因為兒童營養豁免(允許公立學校在大流行期間為學生提供免費餐的聯邦豁免)即將結束。

此前有資格在學校獲得免費餐的學生,是根據某些特定的標準,如父母的收入報稅額、家庭居住的郵政編碼和學校周邊地區的貧困程度等。◇

Categories
灣區新聞

家裡上學成功育6孩 公立學校見絀

【2022年08月13日訊】(記者盛元洛杉磯報導)一位擁有雙碩士學位的年輕女性,畢業後沒有走入職場開始自己的事業,而是為了踐行心中教育理念,在家為自己孩子默默授課28年。她的6個孩子雖然高中前都是在家學習,從未上過公校,但都順利進入大學、職場。有兩名還是美國名牌大學研究生畢業。4名已工作的女兒都是行業內的佼佼者。

擁有雙碩士學位的洛縣新月谷鎮議員伊麗莎白· 阿勒斯(Elizabeth Ahlers, 右二),家庭學校成功教育6名孩子。(Elizabeth Ahlers 提供)

8月10日,本報採訪了這位成功培育孩子的家長、洛縣新月谷鎮議員伊麗莎白· 阿勒斯(Elizabeth Ahlers)女士,她分享了自己的教育成功經驗。

洛縣新月谷鎮議員伊麗莎白· 阿勒斯(Elizabeth Ahlers)女士的孩子在自己家學習很快樂。(Elizabeth Ahlers 提供)

家庭是社會繁榮健康基礎

阿勒斯認為,當一個人優先考慮自己的信仰、優先考慮自己的孩子和婚姻時,那就等於是成功了。因為強大的家庭,是社會繁榮穩定的基礎,也是社區和平健康的基礎。

她說在家教育孩子的想法萌生於18歲。因為從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獲碩士學位畢業時,她發現自己17年的讀書時間有很多被學校浪費掉。所有學生在一個大房間裡上課,一些學生不專心聽課,老師不得不一遍一遍地重復。

除此之外,每個學生被要求做相同的事情。當自己想做更多的時候,則被局限。而且校園裡有很多必須這樣必須那樣的規定,對每個學生要求有相同想法、相同個性,這樣學生就被放在一個有限的結構中,不能自由地成長壯大,成為獨具特性的本我。

18歲時,阿勒斯在教會讀到一本關於如何辦家庭學校的指導書籍,使她對如何開辦家庭學校有了基本的輪廓。結婚後當第一個孩子出生,她決定在家辦學任教。

家庭教孩子《音樂之聲》再現

阿勒斯的家庭學校,很像奧斯卡獲獎電影《音樂之聲》的升級版。電影中音樂教師瑪利亞帶著大小不等7個孩子在大自然中邊唱歌邊學習的歡快方式,給每個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阿勒斯的6個孩子同樣在自由歡快的環境中長大。他們雖然年齡不等,但每天都會相處一起,共同閱讀、唱歌、遊玩。

洛縣新月谷鎮議員伊麗莎白· 阿勒斯(Elizabeth Ahlers)的孩子在自己家學習很快樂。圖為小兒子在為植物澆水。(Elizabeth Ahlers 提供)
洛縣新月谷鎮議員伊麗莎白· 阿勒斯(Elizabeth Ahlers)的孩子在自己家學習很快樂。(Elizabeth Ahlers 提供)

阿勒斯為每個孩子定訂了不同的教育計畫,要求他們每天都要完成哪些課程。例如在一起聆聽閱讀時,小的孩子學到的是新單詞和句子的聲調;大一點的會記住故事的情節;再大的會分析故事的主題,字符的意思,人物行為的動機和複雜關係等。

她先讓孩子們用耳朵學習;聽完之後問孩子故事中發生了什麼,用自己的語言複述;再大一點讓他們用文字書寫表達出來。阿勒斯是語言學的碩士,她選的書從不是迪斯尼的娛樂性文章,而是修辭優美語法規範的典範之作。如《杜立德醫生》(Dr. Doolittle ),《納尼亞傳奇》(Chronicles of Narnia )等。這些書籍讓孩子們在聆聽閱讀中潛移默化掌握優美的語言。

小的孩子不能理解深意,就邊玩玩具邊聆聽,但被要求不能出聲影響大孩子學習。當孩子學會閱讀時,會讓他們讀給爺爺奶奶聽。

情景教學 掌握綜合知識及生活技能

每個孩子一出生,阿勒斯都抱在懷中,和寶寶親切交談教導。當孩子們坐在廚房,就教孩子們與廚房相關的一切,並讓他們學會做飯和清掃垃圾;在花園時,會讓孩子在樹上工作,如摘檸檬,聽她講解檸檬的味道顏色等相關延伸知識;當需要去採購時,會和孩子們列好清單,到超市,有的負責買蔬菜,有的負責買麥片,有的負責買牛奶等,到家後還要負責分類放置。

午飯時間到,大家會用自己採購的物品做午飯,相互配合。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掌握了生活技能,學會了關愛配合,長大後能輕鬆應對生活。

共進午餐時會播放科學視頻,朗讀有趣的歷史故事和貝多芬等人物傳記,孩子們在熏陶中將文化和知識內化。

每隔半小時,孩子們都會到外面玩。他們還會去拜會朋友,和鄰里孩子互動,到醫院幫助病人,打棒球、學跳舞、參加童子軍等。每週四,當家庭學校的合作小組會面時,家長們會分享他們最有興趣的話題和課程,教給其它家庭學校中的孩子。

培育孩子友愛體貼 公立學校見絀

阿勒斯介紹,目前美國孩子在家裡上學的比例還非常低。但疫情期間,在家上學一度曾達到50%。

她周圍親友都反應,現在公立學校培養的一些孩子,只在學校與同學交友,放假時常常與兄弟姐妹吵架,不知彼此如何成朋友。而在家庭學校培育成長的孩子,兄弟姐妹間關係友愛,互幫互助並享受彼此。

阿勒斯的孩子申請大學的考試都是一次通過。她的小女兒表示,大學課業主要也是在家讀書自學,而他們早已學會如何自學,所以進入大學後的過渡非常順利。

此次對阿勒斯女士的採訪就在她家中進行。採訪期間,看到她即將去弗吉尼亞州上大學的兒子本(Ben), 未經吩咐為客人們和阿勒斯端來咖啡、飲料;另外的孩子則主動將廚房的垃圾清掉;當客人有疑問時,他們立刻打開電腦幫助查詢;看到午餐時間已到,孩子們主動為家人及客人買來了盒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