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硅谷風雲

蘋果iPhone產量暴跌 富士康轉移生產線

【2022年10月31日訊】(記者李言綜合報導)富士康正在尋求將其鄭州廠蘋果iPhone生產線轉移到其它地區。中共實施清零政策之際,該廠陷入「閉環管理」的工人開始出現大批逃離,但求躲過日益惡化的COVID-19疫情及生存條件。

員工們說,在疫情爆發期間,該廠未能提供足夠食物和安全的工作環境。

蘋果公司將其大部分供應鏈設在中國,中共執意實施極端戰略清零政策,使蘋果公司深受影響。

台北富邦研究公司(Fubon Research)分析師本月表示,富士康(Foxconn)是蘋果最大iPhone製造商,生產的iPhone占其全球出貨量的70%,占富士康收入的45%。

「我們現在正處於生產旺季,所以我們需要大量的裝配線工人……我們公司正在協調其它工廠的備用生產能力。」富士康工廠一位發言人告訴媒體。

富士康在週日晚間提交的一份證券交易所文件中說,「在目前的大流行形勢下,要做好二十多萬員工的安全工作是一場持久戰。」富士康在台灣上市的實體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票週一下跌1.4%。

《金融時報》報導,天風國際證券(TF International Securities)分析師郭明錤(Ming-chi Kuo)估計,鄭州的情況影響了「iPhone超過10%的全球產能」。

郭明錤表示,COVID爆發尚未影響到對蘋果公司本季度iPhone出貨量的預測。他說:「預計富士康的產能將在幾週內逐步提高,對2022年第四季度iPhone出貨量的影響應該有限。」

剛過去的週末,社交媒體上傳播的大量視頻和圖片顯示,富士康工人為了逃離「清零」,白天徒步穿越田野,晚上沿著公路徒步行走。

《金融時報》報導說,兩名在廠區周圍自我隔離的富士康工人說,週一他們裝配線上人手不足。其中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員工說:「我的工作崗位上沒有人說他們在上班。」

第三名員工說,他正在考慮週一晚上是否報到。「大流行讓我感到害怕……但我需要賺錢。」他說,由於上週工人短缺,裝配線已經很緊張。

富士康和蘋果公司沒有立即回應《金融時報》評論請求。

當局已經封鎖鄭州部分地區,試圖控制該市新一波COVID疫情。週一,這個人口超過一千萬的城市報告了40個新增COVID病例。不過,中共官方疫情數字被認爲有少報、瞞報之嫌。

路透社報導說,一名直接了解此事的人士週一表示,由於中共收緊COVID-19禁令,蘋果公司在其全球最大的工廠——鄭州富士康工廠下個月的iPhone產量可能下滑30%之多。

該人士稱,富士康正在努力提高深圳市另一家工廠的產量,以彌補產量不足。

蘋果iPhone生產受到影響之際,正值年終假日季到來之前,電子製造商通常都很繁忙,這也是蘋果等供應商的黃金時期。

蘋果公司沒有回應路透社評論請求。

根據中共極端COVID-19清零政策,地方必須迅速採取行動遏制疫情,措施包括全面封鎖。

受影響地區的工廠通常被允許在「閉環」系統下繼續營業,員工在現場生活和工作。企業表示,這種安排帶來許多困難。

富士康於10月19日禁止在鄭州工廠的食堂就餐,並要求工人在宿舍就餐。很多員工在社交媒體上抱怨食物和藥品供給不足。

今年3月和7月,由於南方城市病例增加,富士康在其深圳工廠也實施了「閉環」措施。

Categories
硅谷風雲

為何更多蘋果供應商在加州增加製造業務

【2022年10月05日訊】(記者夏雨綜合報導)疫情地緣政治兩大原因重塑供應鏈,外企感覺在華經營環境越來越惡劣,紛紛減少投資,轉移供應鏈。蘋果公司已經把部分iPhone 14生產線轉到印度,而更多蘋果供應商在2021財年開始在美國,特別是加州增加製造業務。

蘋果公司總部位於加州庫比蒂諾(Cupertino)。根據蘋果本週發布的供應商名單,截至2022年9月,在蘋果的180多家供應商中,有48家在美國設有生產基地,高於一年前的25家。其中加州有30多個站點,而一年前還不到10個。

這份清單顯示,芯片製造商高通公司和台積電、產品組裝商富士康科技集團和圖像傳感器供應商索尼集團等許多主要供應商,今年在美國增加了生產基地。這些公司為蘋果公司提供關鍵部件,如調製解調器、圖像傳感器和產品組裝等。

蘋果供應商清單透露哪些信息

這份清單沒有說明蘋果公司與每家公司合作了多少業務,也沒有描述供應商做了什麼。它還包含一些明顯錯誤,因此實際情況可能與清單中內容略有不同。

儘管如此,從最新清單中可以看清一些趨勢,這是自大約16個月前發布2020財年列表以來首次發布的最新清單。清單雖然顯示蘋果仍依賴東亞,尤其是中國,中國企業在最新供應鏈名單中合計增加1家,但在中國地區(China mainland)研發生產站點數量不增反減,從先前的156家減少到現在的149家。

中國以外地區站點卻在增長,在台灣增加19家,由原先26家上升至45家;印度設有站點的企業,也從10家略增至13家。

《華爾街日報》10月4日報導,美國站點雖然仍是少數,但正在發揮更重要作用。供應商的官員表示,加州的業務通常不像中國那樣是大型工廠。他們說,相反,這些業務往往是規模較小的生產線、新產品測試線或與服務相關的業務。

由於中共COVID-19限制,自2020年初以來,加州和中國之間的旅行一直很困難。在疫情期間,蘋果更多依賴於中國大陸以外的工程師,並採用直播等技術幫助總部員工遠程跟蹤中國工廠車間的情況。

不過,供應商的官員表示,在蘋果總部附近仍有幫助,尤其是在涉及新產品的材料和零件測試的時候。他們還表示,出於政治原因,表明蘋果及其合作夥伴正在提升美國在生產中的作用是有幫助的。拜登總統一直在推動將更多高科技製造業帶回美國,並於8月簽署一項法律,其中包括為建設半導體工廠提供超過500億美元的直接援助。

蘋果告訴供應商:希望在中國以外增加產量

蘋果供應商在加州增加生產業務的舉措是供應鏈更廣泛轉型的一部分。蘋果已經告訴一些製造合作夥伴,希望他們在中國以外的地方增加產量,越南和印度等是蘋果合作夥伴正在密切關注的國家。

上週在發布最新款iPhone 14之後三週,蘋果公司表示,已開始在印度生產iPhone 14。這是蘋果第一次在新手機發布不久就開始在中國境外生產。

截至2022年8月,蘋果已在越南測試生產Apple Watch和MacBook Pro。富士康還計劃投資3億美元來擴大其越南北部的工廠。

根據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hina Business Council)8月進行的一次調查,96%受訪者表示,看到了中共的防疫措施對其業務產生的負面影響,包括暫停營運、利潤減少及供應鏈中斷。

以賽亞研究院(Isaiah Research)的高級分析師艾迪‧韓(Eddie Han)此前告訴《日經亞洲》,美中緊張關係中,電子製造商正試圖取得平衡。

「自從貿易戰以來,中國大陸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製造工廠的角色受到挑戰,後來其能源和『清零』政策也帶來了挑戰。」韓說,「這確實使靠近中國的越南成為許多電子製造商的理想目的地,因為該國在逐步發展其供應鏈生態系統。」

責任編輯:葉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