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健康與養生

發作像心臟病、覺得快死了?3方法遠離恐慌症

陳小姐最近常有胸悶、心悸的症狀,甚至會突然感到一陣恐慌、心跳加速,強烈地覺得自己快要死掉了。經歷多次無預期的發作,她去過醫院急診、心臟內科,卻檢查不出原因。經過幾次轉診,她最後被診斷為恐慌症

恐慌症患者平時好好的,卻會非預期發作且症狀很強烈,多次下來讓人越來越憂鬱、不安。患者除了接受治療之外,發作當下可以做一個動作緩解恐慌。另有3個方法可避免恐慌症再發作。

恐慌症、憂鬱症常合併出現

醫學上對「恐慌症」的診斷,為下列13項症狀中至少4項;症狀在10分鐘內達到高峰,且在不同時間會反覆、無法預期地發作。

恐慌症自我檢測:

1. 心悸、心跳加速

2. 出汗

3. 發抖或震顫

4. 感覺呼吸困難或窒息感

5. 梗塞感

6. 胸痛或不適

7. 噁心或腹部不適

8. 頭暈不穩感昏沉或暈厥

9. 失去現實感、失去自我感

10. 害怕失去控制或即將發狂

11. 害怕即將死去

12. 感覺異常

13. 冷顫或潮紅

心絞痛、胸痛時,如何迅速自我急救?(Shutterstock)
恐慌症患者會有心悸、胸痛,甚至害怕即將死去的感覺。(Shutterstock)

但是,患者往往會有典型、不典型之分。承恩中醫診所院長朱恩立指出,不用達到4項症狀,「臨床上若病人有明顯驚恐症狀,幾乎就是恐慌症」。

但是,很多恐慌症患者往往合併有憂鬱症,只是恐慌的感受較強烈,而忽略了自己有憂鬱症的情況。常治療恐慌症、憂鬱症患者的朱恩立表示,一個嚴重的恐慌症患者會伴有心情低落,不會有很興奮的恐慌症患者,「看不到這種人」。

中醫看憂鬱症是肝火太大、肝鬱氣結,就會造成憂鬱症。隨著病情從輕到重,肝火慢慢延伸,「引燃」心火,就會引發恐慌症。

人類所有疾病都與肝、心、脾、肺、腎等五大系統有關,且多始於肝火,轉移到不同系統會反應不同症狀:

憂鬱症:患者會有頭暈、頭痛、睡眠品質差、情緒低落等症狀,屬於肝的問題。

恐慌症:患者會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屬於心的問題。

當肝火影響到胃,會反應出胃悶脹、脹痛、腸胃不適等問題。例如,很多憂鬱症、恐慌症患者也會合併有腸胃症狀。

朱恩立指出,門診近日有一位20幾歲的女病人因為恐慌、焦慮、煩燥而來求診,經仔細問診,發現還有胸悶、心悸、憂鬱、睡眠品質不佳等等自律神經失調的相關症狀,診斷後為心火旺引起的典型恐慌症。

經過1~2個月的中藥治療後,心火明顯降下來,恐慌症的主症狀和相關合併症狀都得到順利改善。例如,患者的恐慌、焦慮、煩燥明顯減輕,其他合併的胸悶、心悸、失眠等症狀也好轉。原先患者會感到莫名的恐慌、焦慮,但她現在心情已平靜許多,本來會害怕開車出門,治療1 個月後已能順利開車外出。

發作時覺得自己快死了?2招緩解恐慌

因心臟很敏感,恐慌症患者不舒服的感受也很強烈。輕症患者可按三焦經上的外關穴,瀉掉三焦火、小腸火,胸口不適的症狀就能減輕。

外關穴:將手背朝上,從腕關節中央往手肘處約三指橫寬的位置。

外關穴。(健康1+1/大紀元)
外關穴。(健康1+1/大紀元)

「恐慌症很嚴重的人,按穴道就緩不濟急,因為症狀太強了」,朱恩立說。他指出,重度恐慌症患者,發作當下覺得自己快死了,此時可試著「觀呼吸」,嘗試過的患者反應良好。

作法:閉上眼睛,把意念放在鼻樑,專注在呼跟吸。「看」氣體往下呼出去、往上吸進來,就能把恐慌感降下來。但是,若把意念放在鼻樑以外的其它地方,效果就不好。

發作當下,這個方式可有效轉移注意力。

3方法避免恐慌症復發 當心常溫水

中醫治療憂鬱症、恐慌症的方式很單純解決肝經阻塞,就能漸漸改善憂鬱症;降下心火,恐慌症會改善很多。

降心火的方式有直接和間接。例如,黃蓮可直接降心火,但用藥較嚴格,太多、太少都會讓患者不舒服。「我最近是用間接方式,依五行相克的方式去開藥,以補腎(水)、補脾胃(土)來降心火,患者反應更好」,朱恩立說。

保守估計,中醫治療恐慌症約需3個月,但有些人僅需1個月就改善非常多,甚至不需要再服藥。

每位來到診間病人,朱恩立還會與他們溝通,希望患者調整生活方式,做到以下要求,才能降低復發機率:

1. 保持正常作息、早睡:肝膽經運行時間在晚上11點至凌晨3點,這是睡眠的黃金時間,而熬夜會損傷肝膽。

若因身體問題影響到睡眠,情緒也會跟著受影響,變不好控制。例如,年長者雖然都很早睡,但容易睡不好,長期下來容易有老年憂鬱症、恐慌症。

保持良好的作息、不熬夜,可降低恐慌症復發機率。(Shutterstock)

2. 避免喝冷水:比體溫低的水、食物就算冷,例如常溫水比體溫低就可歸為冷水。

無論冷水或熱水,喝進體內都會進行熱平衡。喝進冷飲,人體的能量要去平衡冷飲帶來的低溫,身體的氣血就會降低。若是喝熱水,熱水的能量傳給身體,身體能量就會增加。就像生病喝冷水會加重病情,憂鬱症、恐慌症也是身體生病了,不宜喝冷水。

3. 三餐飲食正常:三餐按時好好吃飯很重要。長期三餐太晚吃飯易使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臟腑就會出現一些不正常的表現。氣血變弱時,肝火會變大,就容易有胃悶脹、睡眠障礙,逐漸產生自律神經失調,嚴重時會導致憂鬱症。

若肝火擴張、延伸到心臟時,會有心火產生,容易引起胸悶、煩躁、驚恐、半夜易醒不寐、心悸,嚴重時就會引發恐慌症。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 恐慌症有13個症狀!5招立刻緩解、治療方法全圖解

· 身體有4種「快樂物質」 抗壓力解憂鬱 還能止痛

· 遠離憂鬱症 1個秘訣最平凡卻最有效

責任編輯:李清風◇

Categories
健康與養生

眼睛老花是身體老化!2茶飲天天喝養身又護眼

老花眼症狀出現,等於身體有老化情況。然而,有越來越多三十幾歲的人提早得了老花眼。日常保健中,有些方法可護眼、抗老化。

老花眼提早報到?小心是身體老化的警訊

東西必須拿遠一點才能看清楚,是老花眼患者很常見的動作。除此之外,視力出現短暫模糊、眼睛脹痛,也可能是老花眼的症狀

睿鳴堂院長吳宛容解釋,當眼球裡負責調節的水晶體、睫狀肌,因過度使用開始老化,它們的功能就會變差。初期的表現為,患者的眼睛在看遠、看近之間切換,視物會有一瞬間的模糊。「出現這種調節能力不好的情形,就代表眼睛已開始退化了」,她說。

在老花眼的早期,眨眨眼就能使眼球的調節功能恢復正常。到了後期,會出現近物看不清楚的情況。再更嚴重下去,患者的眉心會酸痛、眼框容易脹痛、眼壓變大,甚至感到頭痛、噁心、想吐。因為睫狀肌調節功能變差,需要更用力去看東西,導致眼壓增加,引發頭痛。

一般情況下,老花眼會在40歲之後慢慢發生,但在吳宛容的門診,出現了越來越多三十幾歲的患者。

這些年輕的患者除了反映眼睛問題之外,也多有面色暗黃、容易掉髮、白髮多、頭髮乾燥等情況。吳宛容指出,當老花眼提早出現,代表身體也正提早老化。因為五臟六腑的精氣聚集在眼睛,眼睛退化會使這些臟腑的氣血受到影響。尤其,肝跟眼睛的關係很密切,當肝血不足,不僅眼睛視物會不清楚,還會影響面色和頭髮。

吳宛容認為,現代人因為手機、電腦過度使用,加上生活緊張工作壓力大,使的肝調節氣血疏泄功能變差,造成提早老化。此外,根據中醫「肝腎同源」的理論,肝血之旺盛有賴腎精以化,肝血不足也會加速腎精虧損。因此,老花眼的治療上,會兼顧肝、腎。

現代人過度使用手機、電腦,加上工作壓力,會造成老化提早發生。(Shutterstock)

這個時間點睡 有助眼睛修復

要預防、改善老花眼的情況,首先要調整用眼習慣,避免眼睛太疲勞。

最理想的狀況是每用眼30分鐘,就要讓眼睛休息5~10分鐘。休息時,可以閉眼1分鐘,並上下左右轉動眼球,讓肌肉放鬆。

休息時,還可以按摩眼周的穴位:眼內角的晴明穴、眉頭的攢竹穴、眉毛中間的魚腰穴、眉尾的絲竹空穴、眼尾的瞳子髎穴、眼睛瞳孔正下方的承泣穴。

吳宛容表示,用指關節定點按壓這6個穴位,各旋轉5~10秒鐘,休息時按個三回合。若記不清哪些穴位,也可以用指關節在眼眶骨周圍按壓,都有助雙眼放鬆。

眼睛周圍的穴位有睛明穴、攢竹穴、魚腰穴、絲竹空穴、瞳子髎穴、四白穴等。(健康1+1/大紀元)
眼睛周圍的穴位有睛明穴、攢竹穴、魚腰穴、絲竹空穴、瞳子髎穴、四白穴等。(健康1+1/大紀元)

保持良好的作息,對眼睛的健康也很重要。

保護眼睛從養肝開始,晚上10~11點之間就要上床睡覺。吳宛容表示,眼睛氣血循環多由肝經、膽經來掌管,這兩條經絡在11點至3點間循行。「這個時間點熟睡,對眼睛修復較好」,她說。

若有失眠問題要早點解決,否則老化可能提早出現。(推薦閱讀:深度睡眠有1個秘訣 腦神經醫師教你一夜好眠

2味茶飲改善腎虛、延緩老化

老花眼的食療,主要是針對腎水不足,可經常食用黑色食物來入腎、補腎,如黑豆、黑芝麻、桑椹、藍莓、核桃等。

還可以食用含維生素A、B的食物,例如豆製品、綠色蔬菜、胡蘿蔔、南瓜、番茄等。

吳宛容指出,現代人常熬夜、用眼過度,因此多有腎陰虛體質,陰液不足。因此,建議吃些滋陰食物,如山藥、黑木耳、白木耳,有助改善眼睛乾澀、疲勞,又可延緩老化

她提醒,滋陰的食物多偏涼,容易拉肚子的人不宜吃太多。以黑木耳露為例,依照飯碗的量,一天一碗即可,最多兩碗。

「黑白木耳湯」近來很夯,它不僅能從內而外養白皮膚,而且富含膠質。(Shutterstock)
黑木耳露可滋陰,但不宜喝多。(Shutterstock)

除了飲食,還有藥膳茶飲可做為平時的食療保養。老花眼患者的體質可粗分為腎陰虛、腎陽虛。

腎陰虛患者會有較燥熱的情況,大便多乾硬,睡眠品質差、多夢,眼睛有刺刺的感覺且些微發熱。這類患者可以飲用清肝明目茶:

材料:桑葉2錢、菊花2錢、麥門冬3錢、炒決明子2錢。

腎陽虛患者則是容易怕冷、眼睛乾澀,容易疲累,適合喝枸杞菊花護眼茶:

材料:菊花2錢、枸杞3錢、麥門冬3錢、黃耆2錢。

2味茶飲的作法:1000cc的水煮滾,放入全部藥材,小火悶煮5~10分鐘後關火,放涼後就可飲用。

這些茶飲都可當茶水喝,一天的量1000cc就足夠。建議白天喝完,避免影響睡眠。

吳宛容提醒,如果平時有脾胃不好的情況,如飯後脹氣、容易腹瀉,要趕快治好。唯有調理好脾胃,讓吸收功能變好,才能透過飲食的後天之氣來補養屬於先天之氣的腎精,讓身體恢復正常。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 【胡乃文開講】中醫師70歲不老花!分享3招預防老花眼

· 逆轉老花眼40歲是關鍵 中醫2招助視力回春

· 她白內障半年消失 中醫教你眼球操 還改善老花眼

責任編輯:李清風◇

Categories
健康與養生

中國有5千年防疫史 中醫:2022抗新冠飲這一碗

中國傳統醫學認爲,病毒的感染特點與每年的氣候變化相關。了解疫情變化的規律,我們可以由此進行早期預防。對於2022年的疫情,我們應該重點關注在哪些方面?

中國古代如何抗瘟疫?變通使用藥方才有效

中國5000年的歷史也是一部抗瘟疫的歷史。

早在神農時代就有很多嚴重瘟疫發生。為了尋找抗瘟疫的藥物,神農嚐百草來辨別各種草藥的功效,將有治愈功能的草藥發給族群里的人服用,讓他們能夠生存下來,最後神農自己卻死於斷腸草。

中國古人在5000年前就有了很多抗瘟疫的方法,隨着時間推移又產生了大量的變化。

每個時代都有適合這個時代的抗瘟疫藥。因此,古人的藥方有時候並不能直接拿來使用。

在歷史上就有這樣的教訓。東漢末年瘟疫非常嚴重,尤其是三國魏晉時期,由於戰亂加上瘟疫,在40年間就有90%的人死去。

由於古代沒有紙張,很多藥方都是靠口傳心授流傳,時間一長就亂套了。在魏晉時期,人們就不知道怎麼樣治療瘟疫了。

這個時候,張仲景在《黃帝內經》的理論指導下撰寫了《傷寒論》,有效地控制了瘟疫。

到了金元時期出現瘟疫的時候,人們又拿出張仲景的方子使用。張仲景被尊稱為醫聖,所以他的方子沒有被更改絲毫,可是那個時候,他的方子卻沒有用了。

張仲景的《傷寒論》曾經救治了那麼多人,為什麼會沒有用了呢?

當時,一位偉大的醫學家劉完素提出,隨著季節、氣候和時間發生變化,藥方也要隨之而變,不能再用過去的藥來治瘟疫。

劉完素爲什麽會懂得這個道理呢?原來他是參照《黃帝內經》的五運六氣的學說——五運指的是五行之氣在天地陰陽中的運行變化,六氣則是氣候的區化與特徵,五運六氣是古人研究氣候變化與疾病關係的一門學問,這是內經裡最高的智慧。瘟疫跟季節氣候的關係非常密切,如果不考慮這些因素,機械地學習古代的方藥,就很容易出錯。

在劉完素的影響下,金元的不同時期又出現了三位偉大的醫學家。

當疫情再度出現時,他們在不同的氣候下,根據五運六氣學說又分別研製了新的藥方,與劉完素被合稱為金元四大家。

感冒喉嚨痛老是好不了,哪些中藥方可以治療止痛?(Shutterstock)
隨著季節、氣候和時間發生變化,藥方也要隨之而變,才會有效。(Shutterstock)

中國的疫情現況,如果能夠找到一批真正懂得古代醫理的中醫師,讓他們來創一些方子,分發給老百姓,民衆可以自行根據藥方抓藥;或者是直接通過政府的力量把藥生產出來發給老百姓,這樣既減少了病人的痛苦,也減少了國家的醫療負擔。對民生、經濟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好處。

在沒有嚴重基礎疾病的情況下,如果用對藥物,能在病情初期很快見效,基本上,只需1~3天就可以控制症狀

2022年需要重點關注的新冠症狀

隨著病毒不斷出現新的變種,新冠肺炎的症狀、重症率跟死亡率每年都有所不同。從傳統醫學的角度看,病毒的感染特點跟每年的氣候變化相關,我們是否可以由此進行早期預防呢?

2020年很多新冠患者死於呼吸衰竭,2021年則主要是心血管疾病:當時醫院在患者去世之前,都沒有發現他們的心血管出現了問題,直到做屍檢的時候才發現患者有心肌炎、心包炎,還有血栓等等的問題。然而早在2021年1月,我們就提到過,要多關心心血管問題。

今年又是新的一年,情況又發生了變化,對於今年的疫情,我們應該重點關注在哪些方面?

從傳統醫學角度看,新冠病毒的感染特點跟每年的氣候變化相關。(健康1+1/大紀元)
從傳統醫學角度看,新冠病毒的感染特點跟每年的氣候變化相關。(健康1+1/大紀元)

1. 肝臟

今年肝木太過,對準的就是我們的肝臟,肝成了一個弱臟。

新冠病毒傳播的時候,首先一定會傳染到肺部,因為它是呼吸道感染。接下來它就會傳到弱臟上去,這是疾病走向的一個規律。

如果肝臟被傳染,一般會引發肝炎、膽囊炎、眼睛紅或者是腹脹。肝克脾土,會引發脾胃系統的一些問題,例如腹瀉或是噁心嘔吐,不過這些情況引發生命危險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小的。

2. 腎臟

更值得擔心的是,肝會往腎臟傳染疾病。因爲腎和肝的關係就像母子關係,腎是水而肝是木,水生木,子病母受,母親也特別容易承受孩子的苦難。如果肝臟把疾病推向腎臟,就會非常危險,如果發生腎衰竭,可能就會很快死亡。這是需要特別注意的,也是我們很容易忽視的一個方面。

3. 心臟

腎臟又容易將疾病傳向心臟,造成心血管的問題。因為水克火,水是腎,火是心,強的地方就把疾病傳到弱的地方。所以腎臟感染就很容易造成心血管方面的問題。現在的醫務人員會更多地關注心血管問題,反倒更可能忽視腎臟。

今年肝變成了一個弱臟,而肝又會往腎臟傳染疾病,腎臟又容易將疾病傳向心臟,造成心血管的問題。(健康1+1/大紀元)
今年肝變成了一個弱臟,而肝又會往腎臟傳染疾病,腎臟又容易將疾病傳向心臟,造成心血管的問題。(健康1+1/大紀元)

感染新冠後 4種腎臟症狀需警惕

所以我們要更多地關心自己,把注意力放在更容易被忽略的地方。看看有哪些徵兆,可能是感染新冠導致腎臟出現問題:

● 感染新冠以後,出現小便增多或者是減少;

小便的質量出現問題,例如變得渾濁或出現氣泡;

● 感染新冠後,出現莫名的腰痛;

● 眼睛或腿部出現水腫。

如果發現這些症狀,都要告訴醫生,也可以提醒醫生,會不會是腎臟出現問題,是否需要做檢查。

如果我們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儘早治療,就不至於會出現腎衰竭。

2022年治療新冠藥方——《扶正祛疫方》

今年新冠傳播的速度,跟以前相比,是慢了一些的。前年病毒直接傳染了肺,引起呼吸衰竭死亡;去年病毒傳到肺之後,會傳到心臟;又因為濕土,容易傳到脾,而脾和心也是母子關係,還是會傳到心,所以心臟方面的問題比較多。

那麽,根據古代傳統醫學的理論,結合現在疫情的特點,我們具體可以用什麽方子來治療新冠患者呢?

適合2022年治療新冠的《扶正祛疫方》配方如下:

扶正祛疫方。(健康1+1/大紀元)
扶正祛疫方的配方及服用方法。(健康1+1/大紀元)

荊芥、防風、黃芩、桔梗、板藍根都是清熱解毒的藥物;蒼耳子可以清理病毒,改善感染早期流鼻涕、打噴嚏的症狀。

甘草、茯苓、黃耆、大棗有「扶正」的功效,可以加强人體的正氣,還能保護脾胃。溫性的桂枝可以暖中,祛除邪氣。

病毒早期會入侵肺部,桔梗、杏仁可以潤肺、肅肺。

這一劑方藥對新冠早期的症狀有很好的控制作用,我們可以常備於家中。如果在感染的當天就服用,睡一晚之後,超過70%~80%患者的症狀都會消失。可是,有些患者不重視自己的病情,繼續熬夜、飲酒、吃火鍋等,就會拉長病情好轉的周期。

按此帖藥方服用,如果症狀不嚴重,一天就可以控制住,稍微嚴重的病情則需要三天。如果三天還沒有收到效果,或者病情迅速惡化的話,説明病毒可能已經擴散,一定要及時就醫。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 善良竟然有療癒力!提升免疫功能、抗炎抗病毒

· 染新冠10天輕鬆痊癒 提升免疫力只要做11件事

· 下一場大流行有2種可能性 疫情是誰在控制?

責任編輯:劉炎心◇

Categories
健康與養生

退化性關節炎容易找上誰?小心4個徵兆

如果時常感到腿脚僵硬,上下樓梯時,膝蓋隱隱作痛,可能是退化性關節炎的徵兆!若是不注意,20歲也可能患上退化性關節炎。

出現這4種徵兆 小心退化性關節炎

現在有很多朋友長時間從事「靜態活動」,包括整天坐在家裡看電視等,膝關節受力較少,比較脆弱;但是周末卻到健身房運動,一下子轉爲動態活動,對膝蓋造成衝擊,使關節開始出問題。我們要怎麼發現自己有退化性關節炎徵兆呢?

1. 關節活動時有「喀喀」的聲響;

2. 關節出現疼痛、腫脹、無力;

3. 關節僵硬、動作有困難,蹲下之後站不起來;

4. 上下樓梯時膝關節疼痛。

許多年輕人長時間久坐不動,下肢的循環差,膝關節沒有頻繁受力,導致變得非常脆弱。這也使退化性膝關節炎發作的年齡層正在逐漸下降,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所以,無論年紀大小,如果出現以上徵兆,就要警惕。

女性患關節炎的概率比男性高3~4倍

女性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病率高於男性,平均每四位60歲以上女性就會有一位患有關節炎。這是爲什麽呢?

生理結構:女性生產之後骨盆會變得更寬大,使得得膝蓋內側承受較多壓力,關節就容易磨損。

運動習慣:很多女性沒有運動的習慣,膝蓋旁邊的韌帶不夠強壯,就無法保護關節;加上女性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常見的「傷膝行為」,例如:穿高跟鞋、蹲著上廁所等,也可能加重或提早關節的退化。

荷爾蒙影響:荷爾蒙也會影響女性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機率。更年期之後,因為缺乏女性荷爾蒙的保護,65以上的婦女患退化性關節炎的機率是同齡男性的3到4倍。

月經影響:女性關節的韌帶在月經週期前半段最為脆弱,因此在經期運動更容易損傷膝蓋。

穿高跟鞋會對腳產生很大傷害嗎?手術後可否穿高跟鞋?(Shutterstock)
女性穿高跟鞋、蹲著上廁所等行為,可能加重或造成關節提早退化。(Shutterstock)

膝蓋受損不只是因爲膝蓋問題?

中醫除了從解剖學的角度看待膝蓋之外,還要結合經絡的理論。

我們的下肢有足三陽、三陰經通過,下肢內側的足三陰經包括了足厥陰肝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與我們的脾、肝、腎有關係;下肢外側有足太陽膀胱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膽經通過,跟我們的臟腑也有很大的關係。

因此,在中醫用藥方面,膝蓋問題可能會需要用到補肝益腎、健脾利濕、疏肝理氣的藥。

除了經絡之外,中醫還會從「上和下」來看待膝蓋的問題。膝關節是連接大腿及小腿的中繼點,問題的發生往往不只是膝關節本身的磨損,還可能是上段腰部、髖部、大腿肌群、小腿發生問題,或是腳踝錯位使然。比方説,如果髖關節錯位,或是扭傷了腳踝,長期而言就會改變走路的姿勢,進而造成膝蓋內外受力不平均,導致磨損、活動不利,甚至變形、退化。

中醫看退化性關節炎,會結合經絡理論。(健康1+1/大紀元)
中醫看退化性關節炎,會結合經絡理論。(健康1+1/大紀元)

留意退化性關節炎4階段 小心需要換關節

膝關節炎的發生一定不是悄無聲息的,我們需要及時注意身體發出的訊號,不要忽視疼痛。膝蓋的老化也與年齡有關,80歲以上的長者,超過50%的人有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

退化性關節炎有4階段。(健康1+1/大紀元)
退化性關節炎有4階段。(健康1+1/大紀元)

退化性關節炎的發展過程,有4階段,各有以下症狀

第一期:

主要發生在20~40歲。這個階段可能會出現反覆性的膝蓋疼痛,或持續疼痛,這通常是退化性關節炎第一期的表現。這個時候去拍X光片,膝蓋關節看上去是正常的,但是膝蓋周邊會有一些白白的,表面略有些粗糙,彈性較低,這是關節軟骨初期輕微發炎的症狀。

第二期:

主要發生在40~50歲。膝蓋疼痛若沒有及時的處理,人爲了避免疼痛,會逐漸改變走路的姿勢,慢慢地可能會形成「O型腿」,這就牽扯到退化性關節炎第二期——輕微的關節變形。如果出現膝關節腫大,表示膝蓋已經反復地發炎,可能膝蓋周圍的組織已經出現發炎、鈣化,蹲站也開始出現困難。

很多人在這個時候拍X光片會發現,膝關節表面開始變得不平整,發炎部位有隆起的現象,關節縫變狹窄。

退化性關節炎第一、二期的X光片。(健康1+1/大紀元)
退化性關節炎第一、二期的X光片。(健康1+1/大紀元)

第二期的患者需要積極治療,無論是採用西醫的復健治療、中醫的針灸治療或是在家熱敷都可以。

退化性關節炎的第一、二期階段,很難透過X光看到明顯退化,必須用關節鏡才能看得更清楚。

第三期:

主要發生在50~60歲。肝主筋,腎主骨,人在這個時候已經自然走到退化階段,腎氣不足,筋骨也不夠強。如果保養不得當,膝蓋也開始退化,從輕度變成中度的變形。還可能會在X光中看到關節軟骨隆起的部分破裂,變成髮絲狀的組織,骨骼也長出骨刺。

第四期:

主要發生在60歲以上。如果退化性關節炎在早期沒有及時處理,到四期的時候軟骨逐漸裂開、分解,露出骨頭,膝關節的間隙就消失了,關節也嚴重變形。這個時候就必須更換人工關節,而換人工關節只是復健的開始。很多患者換完人工關節之後不注意復健,甚至會需要換第二、第三次。

退化性關節炎第三、四期的X光片。(健康1+1/大紀元)
退化性關節炎第三、四期的X光片。(健康1+1/大紀元)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 雨天真的容易關節痛?2方法保養、防發作

· 5個動作傷膝蓋 名醫教你預防退化性膝關節炎

· 25種食物和營養素 保健關節抗發炎

責任編輯:李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