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南加新聞

針灸、整骨或復健? 中西醫治療疼痛面面觀

【2022年11月09日訊】(記者徐曼沅洛杉磯報導)腰酸背痛聽起來不是病,但身體「疼痛」始終是困擾現代人的文明病前幾名,其原因各異,診療方法也大相逕庭。11月6日(週日)柔斯密市舉辦第8屆全民歡樂健康日,不少民眾向義診醫生們諮詢如何減緩頸肩、腰椎疼痛,或是因外傷而造成的長年疼痛頑疾。

針灸止疼

在美國執業逾廿年的于家山中醫表示,在疫情大流行之前,他的診所有八成患者都是為了「止疼」,但疫情後大多數人都減少外出運動,少了一些運動傷害的病人,但還是有約五、六成的患者是要舒緩身體疼痛前去看診。

于家山表示針灸對「疼痛」的治療效果特別顯著,很多人的疼痛是因為氣血不暢,針灸後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于醫師義診當天診視的患者病症五花八門五,雖以疼痛為大宗,也還有眼疾、耳鳴等問題。

上午不到兩小時的時間,于家山已為30多名病人看診,他說:「因為是義診,所以更重視療效。像疼痛的問題,針灸瞬間就會產舒緩的感覺。」但他強調,中醫重視「個性化」治療,就算是同樣的部位疼痛,但下針的地方也不一定相同。

一名患者提問,自己腿部疼痛,為何扎針在手上?于家山回應,根據中醫的觀點,人體經絡是循環的,扎針處往往是人體氣血不通處,而非疼痛的地方。一般而言,中醫止痛很少需要服藥,于家山說:「西人比較不習慣吃中藥,雖然科學中藥不用煎煮,但他們還是覺得有很大的味道。」早期在美國的公寓房裡煎煮中藥,還可能會引發鄰居報警投訴。

疼痛科常見的患者是下背痛、坐骨神經痛,這種症狀多源自於姿勢不良,許多上班族都有這個困擾;另一種引發疼痛的原因則是筋肌膜症候群,因長期使用肌肉的方式不對,小傷害逐漸累積成大毛病。比較棘手的還有神經痛,許多患者的神經痛無法以手術治療,止痛藥也不見效,因某些神經異常放電的情況會導致藥物效果受限。

脊骨神經治療

在南加州執業的脊骨神經治療師(俗稱整脊師、整骨師)戴春華表示,很多身體疼痛的患者都是因為神經受到壓迫,他在治療前會先「檢查」患者的脊椎,判斷其是否有錯位的現象,然後再依據患者情況進行拍打、按摩等方式使脊椎骨「鬆弛」,神經不再受到壓迫,從而消除疼痛。

2022年11月6日,脊骨神經治療師(俗稱整脊師、整骨師)戴春華為民眾檢查脊椎。(徐曼沅/大紀元)

中醫「整骨」泛指所有治療跌打損傷的手法,包括按摩推拿、理筋接骨,常見的「整骨」也包括在骨折或脫臼情況下將骨骼整復、固定的治療手法。相較「整骨」或者「整脊」,戴春華認為「正骨」是更準確的治療名稱,因為他是矯正病患脊柱關節,將錯誤的肌肉骨頭調整,以確保受傷的細胞組織能自行痊癒,改善肌肉軟組織的活動性。因為人體的關節腔中有許多氣泡,所以在整骨的過程中,有時會出現氣泡爆破的「啪啪」聲響,這種聲音聽起來雖然嚇人,但只要是專業醫生評估和診治,是相對低風險的治療方法。

現場民眾經過拍打調理後都覺得身體舒服了很多,但戴春華表示,這只是短暫的效果,患者需接受幾個療程,並改正自己的姿勢和生活習慣,才能徹底告別痠痛。

骨科復健

帶領西部健康科學大學(Western University of Health Sciences)一、二年級學生參與義診的阮醫生(Hieu T. M. Nguyen)表示,他們幫助民眾檢測血糖和膽固醇,以便了解患者的身體情況,方便治療患者。

2022年11月6日,阮醫生(Hieu T. M. Nguyen,著綠衣)教導學生為民眾復健。(徐曼沅/大紀元)

她說:「我們實際上是骨科醫生(Doctor of Osteopathic Medicine, DO),這意味著我們像其他醫學生一樣在正規的醫學院接受了四年的醫學培訓。然而,我們又在學習手工技術,以另一種觀點和另一種方式來治療人們。」

2022年11月6日,阮醫生(Hieu T. M. Nguyen,著綠衣)說明骨科醫生與一般醫生的不同。(新唐人電視台)

西方傳統醫學,骨科醫生被視為治療神經、肌肉與骨骼等問題,但阮醫生表示骨科醫生可以治療任何疾病。她說:「人們認為骨科醫生是治療神經肌肉骨骼問題,但整個身體表現在肌肉骨骼系統,也表現在其它系統,如神經、消化以及心臟系統和肺部。」他們不僅協助身體物理治療,也會使用藥物、補充劑和補充水分等方式。

阮醫生建議身體疼痛的患者多「走動」,她說:「血液循環對人體來說尤其重要。所以站起來,休息一下,到外面去走走,享受一下陽光也很重要。」她表示,人體裡總是有東西在移動,所以當人站起來移動,使血液循環和關節運動得到改善,那就是最好的復健方式。◇

Categories
灣區美食

灣區濃い豆乳:滴滴豆精華,濃濃綿滑乳

濃い豆乳
濃い豆乳採用天然海水鹽滷製作的滑嫩細密的豆花。(灣區豆漿,濃い豆乳提供)

豆漿,味美甘甜,食療效果明顯,二千年來一直是中國人非常喜愛的一道飲品。傳統的豆漿是用紗布濾掉豆渣,可大豆60%~70%的精華都在豆渣裡,非常可惜。位於聖荷西的「濃い豆乳」,將豆渣和豆漿一起煮,再經日本先進設備濾渣,90%的大豆營養保留在豆漿裡。濃い豆乳,接近於豆花的稠度,滴滴豆乳,清爽綿滑,意猶未盡。

灣區豆漿,傳統做法損失60%營養

《本草綱目》記載:「豆漿性平味甘,利氣下水,制諸風熱,解諸毒。」中醫認為「春秋飲豆漿,滋陰潤燥,調和陰陽;夏飲豆漿,消熱防暑,生津解渴;冬飲豆漿,祛寒暖胃,滋養進補。」

現代營養學研究表明:黃豆蛋白質含量40%左右,脂肪含量為20%;1斤黃豆相當於12斤牛奶的蛋白質含量。此外,還含豐富的植物蛋白和磷脂;維生素A、B、 D、E,及鈣、磷、鐵等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可傳統做法,是把磨好的豆漿用紗布濾掉豆渣,這樣的豆漿只留有30%左右的大豆營養,滋補保健功能已經打了一半多折扣。

灣區豆漿,「濃い豆乳」五步萃取豆精華

短短3年風靡台灣的「濃い豆乳」,今年3月落戶灣區聖荷西。經理James張,介紹了濃豆乳的生產過程:
第一步優質黃豆品種,只選用DHL非基因改良的單一品種的優質有機黃豆,指定有機農場供貨;清洗豆子前,篩掉那些發霉、髒污的豆子,它們會嚴重影響高品質豆漿的味道。

第二步醫療級研磨,按1:5比例將黃豆與水(市面上很多是1:10)浸泡6小時後,倒入日本三合一豆漿機,磨成顆粒大小一致的豆糊。

濃い豆乳,全天然多種口味。(硅谷豆漿,濃い豆乳提供)

第三步高溫蒸氣加熱,豆糊用110°C蒸氣熬熟,有效抑制與破壞有毒的豆皂和胰蛋白酶抑制成分,萃取黃豆的脂肪、蛋白質、磷脂等精華;蒸氣加熱不焦糊。

第四步,古法熬煮濾泡,在豆漿溢鍋時關火降溫,讓溫度三起三落,濾掉豆漿泡泡。第五步萃取濾渣,利用日本機器的高壓分離技術,用內經0.05mm的濾網,將豆漿與豆渣(幾乎被萃取完營養)分離;最後流出清純郁香的「八度濃漿」。

硅谷豆漿,濃い豆乳不用消泡劑

當豆漿煮到88°C時產生氣泡,泡泡是豆漿裡的「皂素」產生的。皂素會讓人產生腹瀉、腹痛、嘔吐等症狀,過量時人會失明,尤其兒童中毒後會快速惡化,搶救不及時會導致死亡。豆漿完全煮沸15到20分鐘,飲用才安全。

一般豆漿店家採用簡單方便的消泡劑,讓豆泡(含豆皂)變成豆漿。「濃い豆乳」則採用非常費時的自然濾泡法,即分別在豆漿煮到不同階段起泡泡時關火,濾掉泡泡後再煮,經過溫度三起三落,徹底倒掉豆漿中的泡泡等不好的成分。這種做法,可是會損失掉1/4的濃豆漿喲!

灣區豆漿濃い豆乳,全天然多口味

8度指的是豆漿的濃度(一般市售豆漿濃度約在2、3度左右),9度是製作豆花的濃度。「濃い豆乳」的8度濃漿,是豆漿的最佳口感,天然爽稠,沒有一點大豆的澀腥味;同時保留大豆9成的養分。而採用消泡劑製作的豆漿,會有豆腥味。

「濃い豆乳」整個生產過程中不使用任何添加劑(即使合法的),完全是天然的。它有多種口味:原味豆乳、黑芝麻豆乳、杏仁果豆乳、抹茶豆乳、豆乳可可等。這裡用的可不是現成的調味粉,而是將杏仁、黑芝麻小火慢烤,再調入豆乳,留有穀物本身的營養、油脂,味道香濃又營養。

灣區鹽滷豆花豆腐,入味爽滑Q彈

市售的豆腐成本低,大多數是用石膏或半石膏半鹽滷製成的,做一塊豆腐只用很少的豆漿。石膏豆腐滑嫩,卻沒有彈性。

「濃い豆乳」採用天然海水鹽滷製作豆花、豆腐,需要耗費更多的豆漿。做的豆花滑嫩細緻,不加糖水,用自己的微糖濃漿,點綴上有機紅豆、綠豆,豆香味是石膏豆花的3倍。

用13度的濃漿,做成的絹豆腐,吹彈可破;做成的木棉豆腐,口感Q彈,煎炸後外酥內嫩,中間有海綿一樣的孔洞,充分吸收湯的鮮味。

8度濃漿,沒有動物性蛋白中激素、抗生素的風險,豐富的天然營養可以代餐,非常適合運動瘦身的人,或對牛奶過敏的兒童,或身體虛弱的人。

聖荷西「濃い豆乳」的現場製作過程完全是開放的,可以看到顆粒飽滿的優質黃豆,以及磨成豆糊、萃取、過濾、出漿的整個過程。您可以一邊品味極品濃豆乳,一邊觀賞James與員工們製作豆漿時的一絲不苟與精益求精。歡迎來店試喝。

美國濃い豆乳灣區硅谷店的聯繫方式
547 S. Bascom Ave., San Jose, CA 95128
電話:(408) 352-5568

Categories
健康與養生

晚間健身運動弊害多 中醫:逆天而行最傷身

【大紀元2022年06月30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李蓓綜合報導)夜晚跑步,夜晚健身,結果卻導致猝死。近來,媒體上報導了多起因夜晚健身而猝死的案例,使人們開始反思這些本該清晨或白天做的運動,卻選在晚上做,到底對身體有益還是有害。

最近一名45歲電腦工程師夜間健身猝死的新聞,以及一篇連續兩天衝上微信熱搜榜的關於中醫健康養生的文章,再次引發人們對中醫關於「順天而行」的養生理論及夜間運動猝死原因的關注。

6月15日,45歲的北京曠世科技公司人工智慧(AI)首席科學家、研究院院長孫劍死於突發疾病。據內部人士透露,孫劍是在夜跑後猝死的。

據介紹,當晚(15日)他跑步的時候沒事,回家後突然倒地,緊急送醫無效。據稱孫劍平時喜歡運動,如騎車等。

2月22日,中國高科技公司字節跳動(抖音的母公司)的一名28歲員工,晚上在健身房運動時突然暈倒,後搶救無效離世。

此前在中國發生的晚上健身猝死的較著名的案例還有,47歲的中國AI企業商湯科技(Sense Time)的一名業務開發經理,於2020年12月在晚上健身後暈倒猝死;35歲的台灣影星高以翔,2019年11月於中國在晚上錄製激烈跑步節目時猝死。

有中國媒體在養生欄目中介紹說,西醫把這些猝死大多歸結為心源性,特別是一些長期過勞的人,運動時更容易激發心血管疾病,導致猝死風險增加。

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說,在勞累了一天後,晚上繼續(熬夜)工作或運動,會讓交感神經變得比較亢奮,增加心臟的跳動、血流速度和熱量消耗,進一步增加身體負擔。

不過,從中醫的角度看,這些夜晚運動後猝死的主要原因在於,違背時令和時辰等自然規律,不但不健身,反而會對健康造成損害。

在6月25日和26日兩天登上微信熱搜榜的一篇帖文,用戶名為「文小叔」的中醫師,也闡述了類似的觀點。

生命要遵從自然規律,否則就是「逆天而行」。他以冬泳為例,認為這種做法「最傷身」,因為「天地萬物都在冬天封藏,你卻在開泄」。

他警告說,冬泳並不適合所有人,也不是只要有意志力去做就可以受益的事。中國人體質不同於歐美人種,如果不是特殊體質,就不要盲目效仿,違背自然規律。

他還講到中醫的「天人相應」理論,認為人要順應自然界的時間和氣候變化,在適合的時間做該做的事,才能真正養生,反之則會損害健康。

按照中醫「順應時令」養生之道,要按照「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變化順勢而為,這在中國古老醫書《黃帝內經》中,都有很詳細的描述。其中冬天時需要「閉藏」,所以要避免寒冷、保持溫暖,不要使皮膚開泄出汗耗損陽氣——而冬泳所做的,與這些正好相反。

《黃帝內經》在講順應時令的同時,也講了應和時辰的養生,即便是春夏生長季節,也要入夜即眠;而到了秋冬收藏季節,更需要早睡。

中國古人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了晚上,勞累了一天的身體就需要休息;而中醫講,人的經脈在一天中的不同時辰都有不同變化。夜晚,不同的經脈運行會補充和修補身體器官的消耗和疲累。

但現在的中國人、特別是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大都無法早起晨練,所以健身、跑步、騎自行車等,都基本放在晚上進行,夜跑、夜騎等活動最近在中國都很流行。

至於冬泳,在中國最開始就與中共第一代黨魁毛澤東在1958年兩次冬泳的宣傳相關,成了中共所謂「磨練意志」、「與天鬥與地鬥」的一種宣傳,所以參加冬泳的大多是退休的老年人。近幾年,每年冬天中國一些地方都會舉行最多達萬人的冬泳活動,來紀念毛的冥誕和他生前的冬泳。

「文小叔」說,「磨練自己的意志有很多方法,沒有必要與天鬥與地鬥,人定勝天那是口號,不是真理。」「逆天而行的做法最傷身」,「冬泳就是逆天而行」。◇

責任編輯:連書華#

Categories
健康與養生

發作像心臟病、覺得快死了?3方法遠離恐慌症

陳小姐最近常有胸悶、心悸的症狀,甚至會突然感到一陣恐慌、心跳加速,強烈地覺得自己快要死掉了。經歷多次無預期的發作,她去過醫院急診、心臟內科,卻檢查不出原因。經過幾次轉診,她最後被診斷為恐慌症

恐慌症患者平時好好的,卻會非預期發作且症狀很強烈,多次下來讓人越來越憂鬱、不安。患者除了接受治療之外,發作當下可以做一個動作緩解恐慌。另有3個方法可避免恐慌症再發作。

恐慌症、憂鬱症常合併出現

醫學上對「恐慌症」的診斷,為下列13項症狀中至少4項;症狀在10分鐘內達到高峰,且在不同時間會反覆、無法預期地發作。

恐慌症自我檢測:

1. 心悸、心跳加速

2. 出汗

3. 發抖或震顫

4. 感覺呼吸困難或窒息感

5. 梗塞感

6. 胸痛或不適

7. 噁心或腹部不適

8. 頭暈不穩感昏沉或暈厥

9. 失去現實感、失去自我感

10. 害怕失去控制或即將發狂

11. 害怕即將死去

12. 感覺異常

13. 冷顫或潮紅

心絞痛、胸痛時,如何迅速自我急救?(Shutterstock)
恐慌症患者會有心悸、胸痛,甚至害怕即將死去的感覺。(Shutterstock)

但是,患者往往會有典型、不典型之分。承恩中醫診所院長朱恩立指出,不用達到4項症狀,「臨床上若病人有明顯驚恐症狀,幾乎就是恐慌症」。

但是,很多恐慌症患者往往合併有憂鬱症,只是恐慌的感受較強烈,而忽略了自己有憂鬱症的情況。常治療恐慌症、憂鬱症患者的朱恩立表示,一個嚴重的恐慌症患者會伴有心情低落,不會有很興奮的恐慌症患者,「看不到這種人」。

中醫看憂鬱症是肝火太大、肝鬱氣結,就會造成憂鬱症。隨著病情從輕到重,肝火慢慢延伸,「引燃」心火,就會引發恐慌症。

人類所有疾病都與肝、心、脾、肺、腎等五大系統有關,且多始於肝火,轉移到不同系統會反應不同症狀:

憂鬱症:患者會有頭暈、頭痛、睡眠品質差、情緒低落等症狀,屬於肝的問題。

恐慌症:患者會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屬於心的問題。

當肝火影響到胃,會反應出胃悶脹、脹痛、腸胃不適等問題。例如,很多憂鬱症、恐慌症患者也會合併有腸胃症狀。

朱恩立指出,門診近日有一位20幾歲的女病人因為恐慌、焦慮、煩燥而來求診,經仔細問診,發現還有胸悶、心悸、憂鬱、睡眠品質不佳等等自律神經失調的相關症狀,診斷後為心火旺引起的典型恐慌症。

經過1~2個月的中藥治療後,心火明顯降下來,恐慌症的主症狀和相關合併症狀都得到順利改善。例如,患者的恐慌、焦慮、煩燥明顯減輕,其他合併的胸悶、心悸、失眠等症狀也好轉。原先患者會感到莫名的恐慌、焦慮,但她現在心情已平靜許多,本來會害怕開車出門,治療1 個月後已能順利開車外出。

發作時覺得自己快死了?2招緩解恐慌

因心臟很敏感,恐慌症患者不舒服的感受也很強烈。輕症患者可按三焦經上的外關穴,瀉掉三焦火、小腸火,胸口不適的症狀就能減輕。

外關穴:將手背朝上,從腕關節中央往手肘處約三指橫寬的位置。

外關穴。(健康1+1/大紀元)
外關穴。(健康1+1/大紀元)

「恐慌症很嚴重的人,按穴道就緩不濟急,因為症狀太強了」,朱恩立說。他指出,重度恐慌症患者,發作當下覺得自己快死了,此時可試著「觀呼吸」,嘗試過的患者反應良好。

作法:閉上眼睛,把意念放在鼻樑,專注在呼跟吸。「看」氣體往下呼出去、往上吸進來,就能把恐慌感降下來。但是,若把意念放在鼻樑以外的其它地方,效果就不好。

發作當下,這個方式可有效轉移注意力。

3方法避免恐慌症復發 當心常溫水

中醫治療憂鬱症、恐慌症的方式很單純解決肝經阻塞,就能漸漸改善憂鬱症;降下心火,恐慌症會改善很多。

降心火的方式有直接和間接。例如,黃蓮可直接降心火,但用藥較嚴格,太多、太少都會讓患者不舒服。「我最近是用間接方式,依五行相克的方式去開藥,以補腎(水)、補脾胃(土)來降心火,患者反應更好」,朱恩立說。

保守估計,中醫治療恐慌症約需3個月,但有些人僅需1個月就改善非常多,甚至不需要再服藥。

每位來到診間病人,朱恩立還會與他們溝通,希望患者調整生活方式,做到以下要求,才能降低復發機率:

1. 保持正常作息、早睡:肝膽經運行時間在晚上11點至凌晨3點,這是睡眠的黃金時間,而熬夜會損傷肝膽。

若因身體問題影響到睡眠,情緒也會跟著受影響,變不好控制。例如,年長者雖然都很早睡,但容易睡不好,長期下來容易有老年憂鬱症、恐慌症。

保持良好的作息、不熬夜,可降低恐慌症復發機率。(Shutterstock)

2. 避免喝冷水:比體溫低的水、食物就算冷,例如常溫水比體溫低就可歸為冷水。

無論冷水或熱水,喝進體內都會進行熱平衡。喝進冷飲,人體的能量要去平衡冷飲帶來的低溫,身體的氣血就會降低。若是喝熱水,熱水的能量傳給身體,身體能量就會增加。就像生病喝冷水會加重病情,憂鬱症、恐慌症也是身體生病了,不宜喝冷水。

3. 三餐飲食正常:三餐按時好好吃飯很重要。長期三餐太晚吃飯易使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臟腑就會出現一些不正常的表現。氣血變弱時,肝火會變大,就容易有胃悶脹、睡眠障礙,逐漸產生自律神經失調,嚴重時會導致憂鬱症。

若肝火擴張、延伸到心臟時,會有心火產生,容易引起胸悶、煩躁、驚恐、半夜易醒不寐、心悸,嚴重時就會引發恐慌症。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 恐慌症有13個症狀!5招立刻緩解、治療方法全圖解

· 身體有4種「快樂物質」 抗壓力解憂鬱 還能止痛

· 遠離憂鬱症 1個秘訣最平凡卻最有效

責任編輯:李清風◇

Categories
健康與養生

【健康1+1】出現6大症狀 你該排毒了

你的身體有多久沒大掃除了?6大症狀代表你該排毒了!

器官過勞會積毒,如何排除?排毒看時辰?這樣做叫你排毒一身輕!

直播時間】

美東時間4月5日(週三)早上9點

中港台時間4月5日(週三)晚上9點

【今日專家】

加拿大公立學院中醫教授 Jonathan Liu

每週二~週六鎖定直播防疫身心靈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責任編輯:李清風

Categories
健康與養生

脂肪肝讓大腦提早老了4.2歲 中醫2招為肝減脂

在現代,脂肪肝罹患率很高,可說是現在最常見的肝病。脂肪肝雖然不會有明顯症狀,卻會讓大腦悄悄提早老化、萎縮。中醫可藉由藥材、穴道,逆轉脂肪肝。

肚子的大小 可能透露了你有沒有脂肪肝

脂肪肝可以簡單分為二種:第一種是過度飲酒引起的酒精性脂肪肝,第二種是非酒精性脂肪肝,也是最常見的脂肪肝。

漢補世家中醫診所副院長許中嚴指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成因有二個:一個是攝取過多熱量;另一個是消耗太少,與日常生活模式有關。

飲食:

囤積在肝臟的脂肪主要是三酸甘油脂,高油高糖的飲食內容是主因。經常飲酒也容易有脂肪肝,很多人喜歡吃炸雞配啤酒,就成了脂肪肝的危險組合。

許中嚴提醒,在正餐之外攝取大量的澱粉類食物,長期下來對身體是個負擔。平時一餐吃一碗飯,都在正常範圍內,如果額外把餅乾、麵包、紅豆湯、綠豆湯等澱粉類食物當點心,就不要吃太多。

生活因素:

現代人多有久坐,運動量不足的情況,熱量消耗太少,也會造成脂肪肝。另外,壓力、熬夜、生活作息不正常等因素,會造成代謝變慢,脂肪消耗不掉而堆積在身上。負責解毒、儲藏能量的是肝臟,多餘的脂肪就會選擇儲存在這裡。

心理壓力加上飲食不當,就是引發腦中風的危險方程式。(Shutterstock)
壓力、熬夜會造成代謝變慢,也容易產生脂肪肝。(Shutterstock)

一般而言,肥胖者及體重正常的人,都可能有脂肪肝。有些人四肢不胖、體型正常,但肚子偏大,有脂肪肝的可能性也較高。

腹部肥胖的人,代表內臟脂肪多。雖然腹部的脂肪跟膽固醇、三酸甘油脂不能畫上等號,但是許中嚴在臨床上觀察,發現有脂肪肝的患者,肚子通常會大一點。

因為脂肪肝初期、中期幾乎沒有徵兆,所以人們通常是在健康檢查時才發現。人們在健檢時可以照超音波,檢查是否有脂肪肝。許中嚴補充,抽血檢查不一定能發現脂肪肝,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不見得會高,因為多數被肝臟存起來了。

脂肪肝讓你加速老化?!研究發現腦齡增加

脂肪肝不僅會有肝硬化、癌化的風險,也會造成大腦提前老化、萎縮。

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神經病學》(JAMA Neurology)2018年1月發表研究指出,非酒精性脂肪肝與較小的腦容量顯著相關。

這項針對766人的研究,從整體的腦容量差異來看,發現脂肪肝患者比沒有脂肪肝的人,大腦老了4.2歲;60歲以下的受試者中,患脂肪肝的人,大腦老了7.3歲。

許中嚴指出,這個發現也與中醫理論相符。他解釋,脂肪肝代表肝陰有變化,中醫講肝腎同源,肝陰會影響到腎陰,使腎陰也出現問題。而腎陰又跟脊髓液、大腦的成分有關。

他推測,當肝臟的三酸甘油脂多了,代表散布在體內的三酸甘油脂比例也較高,等於血管也有較多的三酸甘油脂,就會出現大腦營養供應問題。

失智症有哪些徵兆?若想預防失智症、減緩惡化,就要及早留意。(Shutterstock)
脂肪肝會造成大腦萎縮、提前老化。(Shutterstock)

藥膳、穴道按摩 中醫2招逆轉脂肪肝

如果對脂肪肝置之不理,拖上數年會對健康造成重大危害。幸好,在脂肪肝進展到肝纖維化之前,都還來得及逆轉。

西醫目前主要是鼓勵患者控制飲食、減重、運動來改善脂肪肝。中醫則是使用消脂、活血化瘀的中藥治療脂肪肝。許中嚴表示,患者服藥約3個月就可以改善。有患者3個月後再去照超音波,發現脂肪肝從中度變輕度了。

活血化瘀的藥,有丹參、三七,可促進肝的血液循環、代謝,讓油脂排出去。只是這類藥材不適合民眾自己使用,尤其是服用抗凝血劑的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患者。要促進代謝,還是靠運動最安全。

但是消脂的草藥,就適合民眾依自己體質來使用:

山楂:藥性偏溫,適合體質偏寒,平時容易拉肚子的人。

洛神花:藥性偏涼,適合火氣大,平時容易便祕的人。

一天以5~7克的山楂或洛神花,加500~700ml的水煮開後,即可飲用。

許中嚴指出,山楂、洛神花可降血脂,減少體內脂質的生成。只是這兩者偏酸,胃不好的人,不能太常喝,也不能空腹飲用。

洛神花搭配甘草、山楂或蔓越莓乾,保健效果更好。(Shutterstock)
洛神花有降血脂,減少體內脂質生成的效果。(Shutterstock)

針對胃不好的人,可以改用荷葉和決明子。

荷葉:容易腹瀉的人以荷葉為主。荷葉可以入菜,蒸魚或泡成荷葉茶。

決明子:可降血脂,但以排便效果最為突出,適合容易便祕的人。

這兩類藥材的份量可以多一些,一天10~15克,加500~700ml水去煮就可以了。

雖然荷葉和決明子對胃的影響較小,但效果不如山渣、洛神花。

除了藥膳,民眾平時還可以按3個穴道:

按摩3穴道,有助逆轉脂肪肝。(健康1+1/大紀元)
按摩3穴道,有助逆轉脂肪肝。(健康1+1/大紀元)

豐隆穴: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兩次5指併攏),脛骨前緣外二橫指處。

許中嚴表示,脂肪肝內的脂肪,也是痰濕的表現,而胃經上的豐隆穴,是很有名的去痰濕穴道。

太衝穴:腳背上,第一趾和第二趾趾縫間,往上約一拇指橫寬處。

壓力大,久坐少動,有腹部肥胖的人,可搭配肝經的太衝穴,讓肝氣疏暢,增加肝的氣血運行。

三陰交穴:小腿內側,腳踝往上四橫指寬,脛骨後緣凹陷處。

三陰交穴是保健大穴,按摩此穴可以活血化瘀,促進肝的血液循環。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 咖啡讓你遠離脂肪肝、肝癌!養肝咖啡冠軍是它

· 吃素食和水果也會得脂肪肝?1杯茶飲護肝消脂

· 咖啡、薑黃都在內 對抗脂肪肝的5種方法

責任編輯:李清風◇

Categories
健康與養生

【健康1+1】簡單方法 搞定猴痘不發疹

猴痘疫情蔓延30多個國家!3因素決定是否大流行?哪些人容易感染?

1簡單方法感染猴痘發疹!發生膿皰怎麼辦,發疹後該怎麼調理?

直播時間】

美東時間6月9日(週四)早上9點

中港台時間6月9日(週四)晚上9點

【今日專家】

英國資深中醫師 舒榮

每週二~週六鎖定直播防疫身心靈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責任編輯:李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