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硅谷風雲

【財商天下】美晶片出口禁令 打擊中共AI 野心

【2022年09月22日訊】最近,美中科技戰不斷升級。美國對中國的出口限制,從用於芯片設計的EDA軟件,到14納米以下製程的產品,最近,又擴展到了高性能人工智能(AI)芯片。此外,拜登政府還計劃下個月發布新規定,擴大對美國銷往中國用於人工智能的半導體和半導體製造設備的限制。

那麼,人工智能為何成為中美科技競爭的焦點?中共又是依靠什麼,在人工智能方面突飛猛進?美國的出口禁令,又將會對芯片產業產生怎樣的影響呢?我們今天就來談談這些內容。

人工智能成中美競爭前沿

8月31日,美國芯片巨頭英偉達(Nvidia)和超微半導體(AMD),接到政府禁令,要對中國區客戶斷供高性能GPU(圖形處理器)芯片。結果,市場的反應很迅速,第二天,紐約股市開盤後,這兩家公司的股價,就分別暴跌了大約11%和7%。

英偉達表示,他們被告知停止向中國出口的兩種芯片,是A100、H100和DGX系統,它們是開發尖端超級計算機的高級人工智能加速器。另一家,超微半導體則表示,他們被要求停止向中國出口的芯片是MI250集成電路,也是人工智能加速器,另外還有部分高端GPU。

對於這一次的斷供禁令,美國商務部表示,這是為了保護美國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利益,並避免任何先進的美國技術最終被使用在中國軍事應用之中。

當然,失去中國這個客戶,收到禁令的公司會有相當的損失,英偉達就提到,新的規定可能給該公司的銷售額造成4億美元的拖累,甚至不得不把部分業務撤出中國。而對英偉達這個美國市值最大的芯片設計公司來說,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大市場,在英偉達2022財年的269億美元的收入中,有超過四分之一是來自於中國和香港。

像是阿里巴巴、騰訊、百度、聯想集團(Lenovo Group)等這些中國知名公司,都是英偉達A100芯片的用戶。不僅如此,路透社還報導說,中國一些最具戰略意義的研究機構,一樣對英偉達的A100芯片有很高的需求。

比如,清華大學曾經在去年10月時,斥資超過40萬美元,購買了兩台Nvidia AI超級計算機,每台由4顆A100芯片驅動。也是在同一月,中國科學院(CAS)頂級研究機構計算技術研究所,花費在A100芯片上的資金大約是25萬美元。今年7月,中科院大學人工智能學院,也在高科技設備上花費了大約20萬美元,其中,也包括了部分由A100芯片驅動的服務器。

另外,中國的國防科技大學(NUDT),也是A100芯片的買家之一。5月份的一次招標顯示,國防科大的研究所,計劃購買24個帶有AI應用程序的英偉達圖形處理單元。而中國國防科技大學,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超級計算機之一「天河二號」的所在地。

專家表示,這些美國芯片在高性能或超級計算機以及人工智能中非常重要。沒有這些芯片,中國將無法經濟且高效地執行用於圖像和語音識別等許多任務的高級計算。而且,關鍵的一點是,在中國本土找不到這些芯片的替代產品。

所以,美國這個的最新舉措,標誌著美中科技戰的一個重大升級。美國政府以前是阻止某些美國公司向某家中國公司比如華為供貨,但現在的動作是,要全面禁止將某些美國產品出口到中國。

而且,這還不算完,根據媒體9月11日的報導,拜登政府還計劃在下個月發布新規定,擴大對美國銷往中國用於AI的半導體和半導體製造設備的限制,涉及的企業,包括科磊(KLA)、科林研發(Lam Research)、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英偉達(Nvidia)、AMD、英特爾(Intel)等等。

顯然,人工智能這一塊,已經成了美中競爭的新前沿。那麼,為什麼人工智能(AI)會成為中美戰略競爭中的一大焦點呢?

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迅速 依靠的是什麼?

在二十一世紀三大尖端技術中,人工智能,就是其中之一,它也被認為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

在2017年,中共國務院就發布了一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目標就是,要「力爭到2030年,把中國建設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

自然,就像「中國製造2025」一樣,這個「人工智能2030」計劃,也引起了美國的警覺。例如在2019年10月,美國政府就宣布,禁止8家中國頂級信息技術公司購買美國公司的零部件,除非獲得美國政府的特批。這些公司包括商湯科技和科大訊飛等6家人工智能技術公司。

但是,這樣的禁令能遏制住中共的野心嗎?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ational Security Commission),在2021年春發布的一份AI報告中作出警告,美國在AI時代尚未做好防禦,中國將在2030年底前超越美國,成為AI行業的全球領導者。接下來,這份報告的許多建議,就被美國之後頒布的《國防授權法案》、《情報授權法案》(IAA)、《美國創新與競爭法案》(USICA)等採納。

美國哈佛大學,也在去年12月發表了一份報告,標題是《偉大的科技競爭:21世紀的中國與美國的較量》。這份報告中就提到,在未來許多重要且不可缺少的技術領域上,包括AI、5G通訊協議、生物科技、綠能、量子科技等項目中,中國有可能成為世界的領導者,並且在某些領域躍居第一。

事實上,不可否認,就像這份報告指出的,在實際的AI應用上,包括人臉識別、語音識別和金融科技領域,中國目前已明顯領先於美國。

不僅如此,中國正在建立起一個「人工智能極權王國」。目前全世界,大約安裝了10億多個監控攝像機,而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安裝在中國。

信息研究公司比較技術(Comparitech)在今年7月11日發表的一份研究分析,中國部署了5.4億~6.26億架監控攝錄機,平均每一千人就會有372.8架~432.2架監控攝錄機,其數量是世界上其它100多個人口最多的城市的幾百倍。比如,全球第一大都市日本首都東京,平均每千人只有1.06架監控攝錄機;美國的第一大城市紐約,平均每千人有6.87架監控攝錄機。

這麼看,中共國絕對是無出其右的「監控帝國」,我們也相信,中共絕不會就此滿足的。事實上,多年來,中共一直在開發人工智能技術,包括人臉識別系統,打造了全方位的城市監控網絡,這個監控自然不僅僅用於維持治安,更為了監視和壓制異議人士和人權活動人士,以及為了監控新疆的維吾爾等少數民族。也就是說,人工智能成了中共維穩的必備工具。

而且,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在今年7月的研究報告中還指出,每當中國什麼地方發生群體事件以後,當地購買人工智能技術產品的數量就會增加。

那麼,中國的人工智能技術為什麼會飛速發展呢?人才,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研究顯示,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的最大來源就是中國。

美國智庫馬可波羅(MarcoPolo)的研究顯示:全球頂級人工智能研究人員中,有59%在美國工作,但是,其中只有20%是源自美國。而在美國工作的頂級人工智能研究人員中,有53%是源自外國,而其中,又有37%是源自中國。

《紐約時報》2020年6月的一個報導中提到,在2019年全球知名的一個頂級人工智能學術討論會上,有129名在中國獲得本科學位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員提交論文,其中有54%的人在美國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他們全部留在了美國工作。

而且,中共也很擅長挖牆角搶人才。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Andrew Ng),曾經是谷歌人工智能研究的負責人,2011年創建了人工智能項目「谷歌大腦」。2014年他加入百度後,負責的一個人工智能項目,叫做「百度大腦」。

另外,美國著名的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曾經在美國國防部資助下研發解析度10億像素的相機,但是後來美國國防部停止資助。研發這項技術的首席研究員大衛·布拉迪(David Brady)籌資無門,在2016年移居中國。在優厚待遇和雄厚資金的支持下,布拉迪兩年後成功開發出超級相機,使得中共的「天網」工程等監控項目大大提升了效力。據說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上,也安裝了布拉迪研製成功的監控攝錄機。

當然,美國政府也意識到了這種威脅,近年來也一再提醒美國人工智能界,要警惕中國科技公司和學術機構對美國知識產權的盜竊,並警告麻省理工學院等機構,不要和中國大學及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合作。從2018年起,美國也開始限制一些敏感技術專業的中國留學生的簽證申請。

我們看,人才是流動的,這一方面,美國政府已經在堵漏,而另一方面,就是這個芯片出口禁令了,因為中國的芯片研發現在還屬於第二梯隊,美國現在的芯片出口禁令,對中國的一些科技項目來說,也就像是釜底抽薪。

也因此,對美國的芯片出口禁令,中共政府表達了強烈反對。在9月1日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就抨擊美方的禁令是「典型的科技霸權主義」。

習近平再度強調「集中力量辦大事」

與此同時,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在9月6日審議通過《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的意見》時,還再度強調,要發揮中國「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要在重要領域形成競爭優勢、贏得戰略主動。

目標雖然是這麼定的,但是在過去幾年中,中共推動的「芯片大躍進」運動,不僅多個項目爛尾,導致巨額虧損,近期還因為牽涉腐敗,導致了多個半導體業的大佬們先後落馬。

此外,企業徵信機構「企查查」資料顯示,今年1月到8月,中國吊銷、註銷芯片相關企業達到3,470家,超過往年全年的企業數量。

這些都說明,「集中力量」不一定能辦成大事。尤其是芯片產業牽涉數千家供應商、元件、化學材料和技術,中共想單獨依靠自己的力量發展芯片產業基本不可能。

另外,就像《華爾街日報》刊登的一位硅谷讀者的來信所說的,他曾經與華為和中興等中國工程師並肩工作,發現中國的主要科技公司,還在努力解決美國公司在5年或10年前就已經解決的技術問題。以他的觀察,中國公司中的一流工程師數量很少,原因在於中國的教育系統,限制思維、阻礙創新。

中國投資流入美國風投基金 拜登頒行政令堵漏

我們看,就在中美科技戰升級之際,另一邊,中國投資正在流入美國的風投基金。

根據智庫捍衛民主基金會(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的數據,今年中國的投資額有望達到約8.8億美元,是至少12年來第二高的水平。報告顯示,自2010年以來,中國政府實體、基金、私人和企業,向美國風投公司投資了至少40億美元,另有至少35億美元流向了美國私募股權公司。

儘管多數美國大型國際基金表示,中國資金對基金總投資占比不到5%。不過,美國官員指出,美國政府關切的不是投資額,而是這些投資者在中共政府中的人際關係和商業關係,及其獲取技術情報的能力和在風投公司的影響力。

就拿2020年的一起訴訟來說,硅谷風投公司Hone Capital的前合夥人聲稱,該公司的中國投資方「中科招商」,要求他們每個季度將大約20家初創企業帶到中國,以尋求合作、合資和額外投資。利用美國的體制,中國投資人獲得了接觸300多家公司的機會。

可能就是為了補上這個漏洞,9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行政命令,要求美國外來投資委員會(CFIUS),加強審查外國公司在美國的投資,聚焦在敏感數據、網路安全、以及微電子、人工智能等領域,以防範中共以投資為名獲取美國的關鍵技術。

目前的情況是,無論如何,中美之間的技術脫鉤已經不可逆轉,因為中共已經被美國視為21世紀面臨的最重要的地緣政治威脅。雖然目前美國宣布的芯片禁令,可能不會在短期內對中國的技術產生重大影響,但從長遠來看,勢必會加速芯片等高科技產業的生產線離開中國。

財商經濟研究所
策劃:宇文銘
撰文:李松筠
編輯:蔚然、宇文銘
粵語配音:Ada
剪輯:曲歌
監製:李松筠
訂閱《財商天下》:https://bit.ly/2XuEbjP

Categories
硅谷風雲

美收緊對華芯片出口 韓國何去何從引關注

【2022年09月21日訊】(記者陳霆綜合報導)半導體供應已從經濟民生,上升至國家安全層級。美國政府也採取了一系列行動,希望遏制中共半導體發展。然而,韓國對中國市場的高度依賴,可能是華府能否順利圍堵中共的關鍵。

自2019年,川普(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科技巨頭華為實施制裁以來,美國一直加緊努力,試圖將中國排除在國際高科技供應鏈之外。

近日,美方針對半導體接連公布多項法規與禁令。有分析指出,這些行動有別於2019年以來,把個別中企列入實體清單(黑名單)的「點狀」制裁,開始走向更全面的禁令,也使北京越來越難以突圍。

美國正步步防堵中共科技野心

9月初,拜登政府宣布,任何從《芯片和科學法案》中獲得資金的美國技術公司和企業,在10年內,將禁止在中國建立涉及「先進技術」的工廠和設施。(了解更多)

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表示,這項10年禁令是保障美國國家安全的重要步驟。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Drew Angerer/Getty Images)

此外,商務部也對一系列技術實施出口限制。美國商務部已致信三家美國公司:科磊(KLA)、泛林集團(Lam Research,又譯拉姆研究)和美國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禁止他們未經許可向生產14納米以下(sub-14nm)先進半導體的中國工廠出口芯片製造設備。

商務部也通知英偉達(Nvidia)和超微(AMD),要求兩家公司在取得許可之前,不得向中國銷售數款高階AI運算芯片。

有消息指出,美國商務部正準備出台一系列規定,以整合最近給個別美國公司「通知信」中的出口限制。

這些「通知」(is-informed)信函,允許商務部繞過冗長的法規編纂過程,並迅速實施管控措施,但效力僅適用於個別公司。若將通知信中的限制編寫成新規,將擴大禁令範圍,使其它生產類似技術的美國公司也受限。(了解更多)

同時,美國正在號召成立一個稱為「芯片四方聯盟」(Chip 4)的國際協調框架,成員包括美國、日本、韓國和台灣,其總市值共占全球半導體市值的70%以上。該聯盟旨在構築安全的半導體供應鏈,並作為對抗北京科技野心的堡壘。

對中高度依賴 韓國恐成戰略漏洞

面對加入Chip 4的邀請,韓國總統尹錫悅的回應卻相當保守,並補充說韓國半導體正積極和各界合作。

韓國依賴美、日的半導體設備和材料,但又高度仰賴中國市場,近來處境十分尷尬。

儘管三星宣布將在德州投資2,000億美元興建11座工廠,但另一方面,韓國在第17次韓中經濟部長會議時,也與中方簽署了三份備忘錄,承諾加強供應鏈合作。(鏈結)

美國雖是韓國最重要的安全夥伴,但在佩洛西出訪亞洲時,尹錫悅也以休假為由,僅與其進行電話會議。同時,韓國外長隨即出訪中國,似乎同時想討好美中,不願放棄中國市場。

2022年9月20日,在紐約市聯合國總部,韓國總統尹錫悅在第77屆聯合國大會會議上發言。(Michael M. Santiago/Getty Images)

同樣地,尹錫悅先是在9月中旬,與中共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會晤。緊接著又在聯合國大會上,與拜登總統會面。

據韓聯社報導(鏈結),大韓商工會議所(Korea Chamber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 KCCI)在8月的調查指出,近20年來,韓國半導體對華出口依賴暴增近13倍。

報告稱,2000年半導體僅占韓國對華出口總額的3.2%,但20年後已占39.7%。

「與經濟安全直接相關的高科技行業,對外部風險非常敏感」,KCCI警告說,「政府應該拿出計劃,通過持續的多源化政策,防止中國(中共)將韓國對華出口依賴武器化。」

相比之下,日本、台灣對組建Chip 4聯盟都有高度興趣。

僅管有關該聯盟內部運作的細節,仍是保密狀態。分析人士認為,該聯盟可協調產業政策,包括提供補貼和控制對華出口,是美中科技戰之下,華府防堵中共重要措施。台灣占全球最尖端芯片產量約90%,將該島納入多邊框架,也可提前做好準備,以防台海發生緊急衝突。

中共政策之下 韓半導體地位面臨危機

據9月初公布的一項調查(鏈結),韓國有逾7成的專家認為,韓國芯片製造業因多重外部風險而處於危機之中。

據大韓商工會議所(KCCI)對30名半導體業專家的調查,76.7%的受訪者認為,韓國芯片製造業「處於危機之中」。

除了全球供需不匹配、美中之間的緊張關係,許多專家認為,中企的快速發展是主要的外部風險。

KCCI表示,中方正全力追趕韓國,特別是在NAND閃存製造技術方面。值得注意的是,蘋果公司已將中國長江存儲科技(Yangtze Memory Technologies Co)加入其Nand閃存芯片供應商名單。

三星電子平澤半導體園區。(ANTHONY WALLACE/AFP)

僅管韓國不願放棄中方市場,但與中國貿易仍出現巨額逆差。

據台灣《遠見》雜誌報導(鏈結),截至今年8月,韓國已連5個月出現貿易逆差,韓國媒體稱這是逾14年來首見。當局統計,光是8月逆差就達94.7億美元,創1956年公布統計數據以來,最大的單月赤字。

根據統計,今年5月韓國對中貿易赤字達11億美元,終結1994年8月以來,對中連續333個月的貿易順差,然而,這項歷史性的重大改變,似乎未受到高度矚目。

韓國國際貿易協會(KITA)指出,韓國對中在2013年達到約630億美元的順差高峰後,順差規模一直緩步下降。

報導稱,韓國對華貿易逆差,反映了高科技產品貿易結構的變化。韓國在IT、半導體的傳統主導地位,正受到中國由國家主導的產業政策的挑戰。今年5月時,韓國對中國出口值僅年增11.9%,但自中國進口值年成長40.9%。

中共當局的目標,是在2025年半導體的自製率達70%。

台灣《自由時報》分析(鏈結),僅管韓國有意同時討好美中,但中共扶持本土產業為重,外資企業為輔,對北京來說,韓國或許僅是「正在利用的一顆旗子」,一旦目的達成,「可能就會馬上被拋棄,變成一顆廢棋」。

Categories
硅谷風雲

消息:英偉達下急單 加速向中方出口AI芯片

【2022年09月20日訊】(記者陳霆綜合報導)據市場消息,美國繪圖芯片大廠英偉達(Nvidia,又譯輝達)正尋求加速生產一批圖形處理器(GPU)產品,希望趕在美國制裁生效前,向中方交付利潤豐厚的AI芯片訂單。

若該消息屬實,意味著芯片廠商正利用禁令緩衝期加速向中方出貨。分析指出,長達一年的緩衝期,可能導致芯片管制效力不彰。

據台灣《經濟日報》報導(鏈結),英偉達近期對台積電(TSMC)下了「超級急件」(super hot runs)訂單,希望趕在美國AI芯片管制的緩衝期之內,完成中方預定的Ampere A100和Hopper H100 GPU訂單。

業界消息人士稱,英偉達為應對市場與出口管制政策的不確定因素,在獲得美國出口許可後,已向台積電尋求支援,希望加價以「超級急件」的方式,提前生產原訂明年交付的部分產品。

消息人士表示,這批急單的數量約為5,000片,加速生產之下交期約可縮短為一半,從原本預估的5~6個月,壓縮為2~3個月。此外,第一批完成的倉促訂單,最早可在10月底開始交付給英偉達。

若消息屬實,這些「超級急單」將為英偉達創造一筆可觀的收入,並使台積電第四季度的收入推至新高。

報導稱,英偉達表示,該公司不評論市場傳聞。台積電表示,不評論單一客戶與相關財務預測訊息。

然而,在該消息傳出後,英偉達股價週一上漲1.39%至133.82美元,成交73.9億美元,在美股個股排名第三,只輸給特斯拉和蘋果。同日,台積電ADR漲0.44%、收78.23美元。

此前,美國商務部已通知英偉達和超微(AMD,又譯超威),禁止這兩家公司在獲得許可前,向中國出口三款高階AI芯片。同時,有消息傳出華府有意擴大管制範圍,業界解讀為美中科技戰持續升溫,華府將進一步打擊中共的科技野心。(了解更多)

商務部表示,北京可能將先進AI運算技術用於中共部隊現代化。一些專家指出,AI圖像運算可能使中共監控能力得已加強。

然而,倉促實施禁令,可能給美國芯片業帶來傷害。因此,美國政府決定給予緩衝期,許可英偉達在2023年3月1日前,繼續支援A100的美國客戶;且在明年9月1日之前,都能進行開發較新架構的 H100芯片所需的出口、轉出口及境內移轉事宜,也能在明年9月1日前,繼續透過香港部門履行A100和H100芯片訂單與物流服務。

但長達一年的緩衝期,意味著中方可藉機加速採購,可能影響禁令效力。

美國資訊科技網站「Tom’s硬件指南」(Tom’s Hardware)分析(鏈結):「如果擔憂中方對該技術進行任何可疑的運用,允許英偉達等公司繼續在緩衝期向中方銷售高端芯片(超過制裁實施日後一年),背後的邏輯必須受到強烈質疑。」

Categories
硅谷風雲

中國逾三千家芯片公司倒閉 IC產量暴跌

【2022年09月17日訊】(記者陳霆綜合報導)中國芯片業正湧現倒閉潮,據統計今年前8個月裡,中國有多達3,470家芯片公司停業,倒閉數量創下新高。同時,中國8月集成電路(IC)產量同比下滑24.7%,也是有記錄以來的最大單月降幅。

這表明在美中科技戰之下,中共試圖達成半導體自給自足的計劃正面臨困境。

《南華早報》(鏈結)週四(9月15日)引述中國商業數據庫「企查查」(Qichacha)的統計指出,今年1月至8月期間,在註冊名稱、品牌或業務內容中使用「芯片」一詞的實體裡,有3,470家遭到註銷。這一數字已超過了2021年的3,420家,以及2020年的1,397家。

「半導體行業是一個資本密集型行業」,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金融學院客座教授鄭磊(Zheng Lei)說,一些新註冊的芯片公司可能會發現,面對激烈的競爭和嚴峻的市場環境,很難繼續經營下去。

2021年3月17日,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一家半導體工廠裡,工人正在製作芯片。 (STR/AFP via Getty Images)

《南華早報》指出,在過去兩年裡,中國的公私部門為了實現中共當局的半導體自給自足目標,開始進行大規模投資,然而,隨之也出現了倒閉潮。

最近,一系列芯片公司倒閉事件表明,中國國內經濟低迷、清零封鎖導致的消費疲軟,以及美中之間不斷加劇的緊張關係,都對半導體行業造成了壓力。

週五,中共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中國8月份的月度半導體產量出現史上最大跌幅。

數據表明,上個月IC產量同比下滑24.7%,至247億片,創下自1997年有記錄以來的最大單月降幅,其產量是2020年10月以來的最低記錄。

這也意味著中國半導體行業連續第二個月出現萎縮,7月份的產量同比下降了16.6%,至272億片。

此外,中國微電腦產量在8月份亦下降了18.6%,至3,175億台,這是自2015年12月以來的最大降幅。

《南華早報》表示,8月份的下降反映了中國製造業持續遭受壓力,清零封鎖加上熱浪引起的電力短缺,擾亂了工廠生產,並破壞了消費者的信心。

除了國內挑戰,美國政府開始對科技產品出口做出更多限制,以保障美國的高科技優勢。

上個月,美國商務部已通知英偉達(Nvidia)和超微(AMD),要求兩家公司在取得許可之前,不得向中國銷售數款AI運算芯片。專家認為,這將大大衝擊中共的AI野心。

路透社上週報導,幾位知情人士透露,拜登政府計劃在下個月,繼續擴大對中國的AI芯片出口限制,並對半導體製造工具做出管制。

一旦美國政府將給予個別公司的通知,統整合正式的法規,將會有更全面的管制。(了解更多)

消息人士也表示,美國官員已與盟國聯絡,要求他們制定類似政策,確保外國公司無法向中國出售美國公司被禁止出口的技術。

「戰略是遏制中國(中共),他們已發現芯片是一個咽喉點(Choke Point)。他們不能製造這些東西,他們不能製造生產設備。」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技術專家詹姆斯·劉易斯(James Lewis)說。

Categories
硅谷風雲

科技戰升溫?拜登政府考慮限制對中企投資

【2022年09月03日訊】(記者陳霆綜合報導)知情人士表示,在美中關係日益緊張之際,拜登政府正考慮採取更嚴格的措施,限制美國對中國科技企業的投資,以避免北京獲取美國技術。

據彭博社報導(鏈結),一位知情人士週五(9月2日)晚間表示,拜登在未來幾個月內,可能將頒布行政令,對中國科企實施投資限制。

該人士表示,美國政府也可能針對TikTok單獨實施禁令,但目前還未行動。該人士還說,美國商務部可能會對人工智能(AI)芯片實施更多限制。

另一位消息人士透露,白宮正與國會討論立法,擬要求企業事先披露在中國某些行業的投資,正在討論法案包括建立一套系統,使政府有權直接阻止投資。

2022年8月9日,總額高達2800億美元的《芯片與科學法案》經拜登簽署生效,為美國國內半導體行業提供巨額資金的激勵措施,並資助科學研究。 (Chip Somodevilla/Getty Images)

最近,美國遏制了對中國、俄羅斯的半導體銷售。上個月,拜登還簽署了總價高達2,800億美元的《芯片和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其中包括約520億美元用以補助美國國內的半導體研究和開發。

白宮、TikTok並未回應彭博社的置評請求。

不過,美國商務部本週稍早表示,預計在年底前會出台一項措施,以保護美國人的個人數據不受外資應用程序竊取。

本週,美國也禁止芯片巨頭英偉達(NVIDIA,港台稱輝達)和超威(AMD)向中國企業出售用於人工智能的頂級芯片,此舉可能削弱中企開展圖像識別等先進技術的能力。(了解更多)

美國限制英偉達公司(Nvidia)向中國出口高端處理器,削弱了中共發展人工智能的野心。騰訊、阿里巴巴等中國科技巨頭的雲服務將受到衝擊。(Sam Yeh/AFP)

華盛頓認為,對中國的銷售代表了一種安全風險,該芯片或相關產品可能被中共軍方使用。

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鏈結),中國業界人士鮑雷表示,上述這些高階芯片主要用於大數據處理,既可對外用於軍事,也可對內用於監控。

鮑雷表示,這些高速芯片對密集的圖像,可進行高速搜索、識別以及定位,無論對民用或軍事都有重大作用。目前,中國用於圖像高速處理的芯片主要依賴進口,沒有任何替代品,美國禁令可能對中國影響很大。

中國對高速圖像處理芯片的需求量很高。截止2019年,中國的「天網」系統在各地設有約2億個公共監控攝像頭,其數量是美國公共監控探頭的4倍,其中重慶、深圳及上海,名列世界各城市的前3名。

哈薩克人權領袖賽爾克堅(Serikzhan Bilash)指出,在新疆,監控攝像頭更是深入了少數民族家庭。

賽爾克堅說,人臉識別技術幾乎用在新疆集中營的所有的過程中。新疆每一家庭的閉路電視、供暖系統測試儀器、小區監控、都帶有人臉識別技術。

他認為,美國政府現在禁止這項技術出口到中共,雖然晚了一點,總比不採取行動好多了。

彭博社指出,在此之前,美國一直沒有完全將中國排除在半導體行業之外,而是採取一種拼拼湊湊的限制,專注於選定個別公司,如華為和中芯國際等,指控其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並實施相應限制。

然而,最近的行動表明,美國政府正傾向於採取更為強硬的立場,最終可能廣泛禁止中國企業獲得半導體技術。

除了美國,許多西方國家都表現出對中國科技巨頭的戒心。例如:英國外交大臣利茲‧特拉斯(Liz Truss,卓慧思)在最近與里希‧蘇納克(Rishi Sunak,辛偉誠)的首相競選辯論中,承諾將打擊包括TikTok在內的中國企業。

特拉斯表示,英國政府絕對應打擊社交媒體巨頭TikTok等中資公司,並限制對威權政權的技術出口。在辯論中,特拉斯也再次抨擊中共在人權、香港、新疆和台灣等方面的諸多政策。(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