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科技新聞

AI技術被用於繪畫 引發倫理和道德問題

【2022年11月01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吳瑞昌、張鐘元採訪報導)AI(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快速,現在已應用到繪畫領域,引發行業倫理和道德等問題。

目前市面上有微軟OpenAI的Dall-E 2、Novel AI、Stability AI的DreamStudio和Midjourney等藝術繪畫或圖片生成器。它們能在沒有藝術家、攝影師,甚至沒有圖片的情況下,在一分鐘之內快速生成一張通常需要花費幾小時到幾天才能繪畫出來的圖像,而這些圖像還能任意修改。

Dall-E 2和Midjourney只需透過簡單的文字描述就能快速生成圖畫,並可在PowerPoint、海報、社交媒體帖子等中使用。而 Novel AI、DreamStudio只要放幾個簡單的圖和輸入文字就能快速生成你想要的圖畫。

Dall-E 2會根據文字描述對圖畫的需求,創建一個完全「原創」的圖像,即使你以相同的文字描述提示AI作畫,也永遠無法得到相同的圖,只能得到相似的。

Dall-E 2的AI實驗室會把文本和圖像模型,直接集成到美國圖片素材供應商 Shutterstock上。該家公司正在啟動一項「貢獻者基金」,向創作者提供補償,希望能獲得更多的圖來訓練AI。

鑑於AI具有強大的學習能力,程序員在訓練AI時透過網絡上數億張的照片進行訓練,並且透過演算法進行解析和再重構,這也使AI能力隨著練習而增強。

OpenAI首席執行官奧特曼(Sam Altman)在10月底的一份新聞稿中表示,「我們從Shutterstock獲得許可的數據,對於Dall-E的培訓至關重要。」

目前一些專業的插畫師和動畫師正在使用這樣的工具,將自己的想法實現,甚至將一些人工智能創作融入他們的作品中,但也隨之引發爭議。

今年9月一個叫傑森·艾倫(Jason Allen)的人利用Midjourney軟件「繪畫」出《歌劇院空間》(Théâtre D’opéra Spatial),在美國科羅科州博覽會的美術比賽中擊敗了其他20位藝術家,贏得了第一名的藍色絲帶和300美元獎金。

儘管當時艾倫參加的項目是「數位藝術」,做法並未違反比賽方的規定,但許多人批評他是「勝之不武」,並認為藝術應該是自己畫出來的,而不是用AI代替他進行繪畫,這有悖藝術家精神。更有人在Youtube上批評這是對藝術家的「強姦」。

一些藝術家的作品被製造AI圖像生成器的公司抄襲和模仿,有可能奪走創作者的工作機會,或者剝奪他們獨特的風格。他們呼籲制定新的法律來規範這一項新領域。

雖然由Novel AI繪製的圖片,與手工繪畫出的圖片在細節上和精細度有著明顯的差異,但在版權和智慧財產權上的問題,也引發許多人的擔憂。

Novel AI在官方推特上表示,旗下的AI透過「Danbooru」網站的ACG圖片(動畫(Anime)、漫畫(Comics)與電子遊戲(Games)的縮寫)進行訓練,但Danbooru上有許多未經原畫作者授權的圖片,多來自pixiv跟推特的藝術家的原創和二創作品,這也代表生成使用的素材大多沒有經過原始繪畫者的同意。

此外,圖像融合技術越來越流行,有人利用AI換臉技術「Deepfakes」,將一些名人的臉進行數字模擬,並投入廣告或色情影片中,藉此獲得大量利益,但這些作品並未受名人的授權,已經有人向營銷行業提出了新的法律和道德問題。

越來越多大型科技公司都在想辦法將這種技術融入他們的產品中,目前Meta 已經在談論利用AI生成視頻。

藝術家的藝術風格遭到AI大量模仿

一件藝術作品的鑑別度和欣賞價值,來自於不同藝術家良好的風格和對作品的投入及對其精細度的要求,言外之意藝術家的風格是藝術作品中的「靈魂」。

來自波蘭的數位藝術畫家格雷格·魯特科夫斯基(Greg Rutkowski),他在電腦繪圖(CG)視覺藝術平台ArtStation上有超過10萬名追蹤者,更曾與Sony等一些遊戲商合作。

但以他風格製作的AI圖畫在Stable Diffusion有十幾萬張,使用率甚至遠超本人。在推特等社交平台上搜尋「Rutkowski」,可以看到不少相關作品,但都不是本人繪畫的。

10月中魯特科夫斯基對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表示他的擔心。他說,「過往網絡上看到與我相似的風格真的很少見,但現在不同。」「我和其他藝術家的名字都被大量用來生成AI圖像,或許大家想假裝那是我,但那是不道德的。」

日本的電腦工程師張善力(化名)告訴大紀元,現在AI是根據過去的圖形和作品來學習的,本質上沒有了人在繪畫過程中的內涵和精神層面在裡面。

獨立撰稿人諸葛明陽也對大紀元表示,「對於需要磨練幾十年的藝術家和攝影師而言,AI繪畫替代了他們的思想、智慧和技術,使藝術品變得非常廉價,而且人類從此不再需要藝術修養,一切只交給電腦軟件即可,且價值觀也由電腦所決定,這是非常可怕的。」

目前,世界數一數二的大型圖庫供應商蓋特(Getty Images)已經在今年9月底禁止在其平台上銷售AI藝術圖片,因為他們擔心無法對這些系統的輸出進行版權保護,將出現許多問題。

不過Getty Images的CEO克雷格·彼得斯(Craig Peters)對科技網站The verge表示,實際上完全刪除AI內容可能很困難。因為公司依靠C2PA(內容來源和真實性聯盟)創建的過濾器進行過濾,但沒有任何自動過濾器是完全可靠的。

專注於毛茸茸人物繪畫的社交藝術網站FurAffinity則表示,已經禁止AI藝術品,因為它破壞了人類藝術家的作品。

Categories
硅谷風雲

美擬擴大科技禁令 限制中共獲得新興技術

【2022年10月21日訊】(記者陳霆綜合報導)對半導體實施限制之後,美國正準備進一步打擊中共的科技野心。知情人士透露,拜登政府考慮制定新的出口管制,以限制北京獲得新興計算技術的機會。

據彭博社報導(鏈結),這些不願具名的知情人士表示,相關討論主要集中在仍處於實驗階段的量子計算領域,以及人工智能(AI)軟件。他們表示,業界專家正權衡如何對這些新興技術設定限制。

該行動表明,拜登政府正加緊腳步,希望扼殺中共發展先進技術的能力,並認為這將是美中競爭的關鍵。

2022年10月6日,美國總統拜登參觀了IBM紐約廠時,觀看了量子計算機。 (Mandel Ngan/AFP via Getty Images)

近年來,中共大力推行軍民融合政策,技術發展領域已與國防部門結合。超級計算技術有助於武器開發、間諜活動,以及人工智能監控能力,這將進一步加強中共解放軍的實力。

與美國、法國和印度相比,中國相對較晚加入量子計算競賽。然而,中國正在迅速迎頭趕上。

今年8月,中國互聯網巨頭百度公司宣布,已成功開發了一台10量子位元的超導量子計算機「乾始」,並計劃在明年發布一款36量子位元的量子計算機,說明中國正趕上全球量子發展。(鏈結)

去年,美國禁止向涉嫌開發量子計算機的中國實驗室出口高科技設備,因為華盛頓越來越擔心中共開發量子計算能力的意圖。目前,中國留學生也難以獲得在美國進行量子研究的簽證。

上個月,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在有關技術、競爭力和國家安全的演說中提到,「計算相關技術,包括微電子、量子信息系統和人工智能」將在未來十年內,有巨大的重要性。他還指出了出口控制的重要性,以「儘可能保持較大的領先優勢」。

彭博社稱,知情人士說,這些新想法已經與美國的盟友分享。

量子計算是一個實驗性領域,有可能極大地提高計算的能力和速度,使機器能解決目前無法處理的問題。

專家推測,有一天量子計算會顛覆資訊安全技術,因為量子設備將有強大的能力破解密碼,並規避加密安全功能。

知情人士說,官員們仍在確定如何制定對量子計算的控制,其重點可能是輸出水平(Level of Output)和所謂的糾錯率(Error Correction Rate)。

目前,包括微軟、谷歌、英特爾和IBM等科技巨頭,正為各種量子項目投入數百萬美元的研究經費,科技先進國家也加入國際量子競賽的布局中。

傳統計算機以二進位,即「1」和「0」來解釋數據,然而,即量子位元可同時處於兩種物理狀態,這一原理被稱為「量子疊加」,因此量子計算可以多種狀態存儲信息,這使得量子系統能以今天的二進制設備無法做到的方式進行多任務處理。

然而,細緻的量子態十分容易受到振動、電磁場,甚至一般熱擾動的干擾,所以現在的量子設備需要在接近絕對零度的超低溫度中操作。

其中一位人士說,拜登政府正在制定一項行政命令,以建立一個對外投資審查機制,對流向某些中國技術的資金進行審查,量子計算和人工智能控制可能包括在內。

彭博社指出,這可能包括與賓州民主黨參議員鮑勃‧凱西(Bob Casey)和德州共和黨參議員約翰‧科寧(John Cornyn)推動的一些類似措施。(了解更多)

Categories
科技新聞

中國缺乏合適人才 尖端科技發展遇阻

【2022年09月28日訊】(記者陳霆綜合報導)外媒分析,雖然中共當局渴望發展「硬科技」(Hard Tech),在尖端技術上與西方互別苗頭,但卻嚴重缺乏相應的人力資源。這種結構性困境,可能在數年內都難以改善。

彭博社指出(鏈結),過去10年來,中國互聯網科技巨頭是經濟的主要驅動力,吸引了大量的人才。然而,在監管部門打擊、經濟放緩和反復出現的「清零封鎖」影響下,這些企業正在大批裁員。

彭博社表示,招聘熱潮已轉移到中共政府青睞的一系列新興行業,包括電動車、生物製藥和人工智能等,中共希望開發自己的尖端技術,供應世界其它地區,並防止其依賴西方創新。

報導稱,在過去的一年裡,一些「硬科技」行業的職缺激增了382%,而互聯網行業的職缺則下降了40%。

然而,中國高等教育並不能與這個趨勢搭配,阻礙了經濟轉型。

「許多從互聯網行業被解僱的人缺乏技能,無法轉向國家和風險投資流入的新興行業。」彭博社表示,這個問題也是當前高失業率的一部分原因。

報導引述了這是「脈脈」(maimai)的最新數據,這是一個以職業為重點的社交平台,標榜在此能擴展「人脈」與「職脈」。

彭博稱,中國最大的科技公司雇傭的員工中,約有三分之二使用該網站。他們需要提交就業證明,才能取得互動功能。約有80%的用戶提交信息,這使得「脈脈」可觀察詳細的公司和行業趨勢。

2022年上半年,「純互聯網」行業(包括騰訊、阿里巴巴和字節跳動等)在「脈脈」發布的招聘信息比一年前下降了40%。在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發電等「硬科技」領域,職缺分別激增382%和215%。電子、人工智能和新生物醫學領域的職缺,也攀升了100%以上。

那些退出純互聯網行業的人,許多最終在企業數字服務、電子商務和遊戲等鄰近行業就職。2022年上半年,只有7%的人進入人工智能領域,5.2%的人進入電動車領域,2%的人進入電子領域(如半導體),只有不到0.6%的人進入生物醫藥領域。

脈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林凡說,這些硬科技行業正在爭奪一小部分求職者,對核心技術職位的競爭非常激烈。以人工智能行業為例,據脈脈的數據,平均有12.5家公司在爭奪一名視覺算法工程師。

專家表示,現在互聯網領域的許多人才中,缺少能打破技術壁壘的通用型人才。

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說,互聯網業需要的技能主要是算法和軟件設計,加上運營和營銷。但新興的硬科技公司需要的是結合軟件、硬件和機械的特定技能。從互聯網領域到這些新興產業的職業轉變,並不那麼簡單。

中共正頒布政策,希望推動這一轉變,數十億資金將流入新興產業,希望在全球範圍內占據主導地位。數據顯示,這類國家主導的經濟轉型,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見效。

林凡認為,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今天青年人才瓶頸才會開始緩解。

Categories
硅谷風雲

【財商天下】美晶片出口禁令 打擊中共AI 野心

【2022年09月22日訊】最近,美中科技戰不斷升級。美國對中國的出口限制,從用於芯片設計的EDA軟件,到14納米以下製程的產品,最近,又擴展到了高性能人工智能(AI)芯片。此外,拜登政府還計劃下個月發布新規定,擴大對美國銷往中國用於人工智能的半導體和半導體製造設備的限制。

那麼,人工智能為何成為中美科技競爭的焦點?中共又是依靠什麼,在人工智能方面突飛猛進?美國的出口禁令,又將會對芯片產業產生怎樣的影響呢?我們今天就來談談這些內容。

人工智能成中美競爭前沿

8月31日,美國芯片巨頭英偉達(Nvidia)和超微半導體(AMD),接到政府禁令,要對中國區客戶斷供高性能GPU(圖形處理器)芯片。結果,市場的反應很迅速,第二天,紐約股市開盤後,這兩家公司的股價,就分別暴跌了大約11%和7%。

英偉達表示,他們被告知停止向中國出口的兩種芯片,是A100、H100和DGX系統,它們是開發尖端超級計算機的高級人工智能加速器。另一家,超微半導體則表示,他們被要求停止向中國出口的芯片是MI250集成電路,也是人工智能加速器,另外還有部分高端GPU。

對於這一次的斷供禁令,美國商務部表示,這是為了保護美國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利益,並避免任何先進的美國技術最終被使用在中國軍事應用之中。

當然,失去中國這個客戶,收到禁令的公司會有相當的損失,英偉達就提到,新的規定可能給該公司的銷售額造成4億美元的拖累,甚至不得不把部分業務撤出中國。而對英偉達這個美國市值最大的芯片設計公司來說,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大市場,在英偉達2022財年的269億美元的收入中,有超過四分之一是來自於中國和香港。

像是阿里巴巴、騰訊、百度、聯想集團(Lenovo Group)等這些中國知名公司,都是英偉達A100芯片的用戶。不僅如此,路透社還報導說,中國一些最具戰略意義的研究機構,一樣對英偉達的A100芯片有很高的需求。

比如,清華大學曾經在去年10月時,斥資超過40萬美元,購買了兩台Nvidia AI超級計算機,每台由4顆A100芯片驅動。也是在同一月,中國科學院(CAS)頂級研究機構計算技術研究所,花費在A100芯片上的資金大約是25萬美元。今年7月,中科院大學人工智能學院,也在高科技設備上花費了大約20萬美元,其中,也包括了部分由A100芯片驅動的服務器。

另外,中國的國防科技大學(NUDT),也是A100芯片的買家之一。5月份的一次招標顯示,國防科大的研究所,計劃購買24個帶有AI應用程序的英偉達圖形處理單元。而中國國防科技大學,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超級計算機之一「天河二號」的所在地。

專家表示,這些美國芯片在高性能或超級計算機以及人工智能中非常重要。沒有這些芯片,中國將無法經濟且高效地執行用於圖像和語音識別等許多任務的高級計算。而且,關鍵的一點是,在中國本土找不到這些芯片的替代產品。

所以,美國這個的最新舉措,標誌著美中科技戰的一個重大升級。美國政府以前是阻止某些美國公司向某家中國公司比如華為供貨,但現在的動作是,要全面禁止將某些美國產品出口到中國。

而且,這還不算完,根據媒體9月11日的報導,拜登政府還計劃在下個月發布新規定,擴大對美國銷往中國用於AI的半導體和半導體製造設備的限制,涉及的企業,包括科磊(KLA)、科林研發(Lam Research)、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英偉達(Nvidia)、AMD、英特爾(Intel)等等。

顯然,人工智能這一塊,已經成了美中競爭的新前沿。那麼,為什麼人工智能(AI)會成為中美戰略競爭中的一大焦點呢?

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迅速 依靠的是什麼?

在二十一世紀三大尖端技術中,人工智能,就是其中之一,它也被認為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

在2017年,中共國務院就發布了一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目標就是,要「力爭到2030年,把中國建設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

自然,就像「中國製造2025」一樣,這個「人工智能2030」計劃,也引起了美國的警覺。例如在2019年10月,美國政府就宣布,禁止8家中國頂級信息技術公司購買美國公司的零部件,除非獲得美國政府的特批。這些公司包括商湯科技和科大訊飛等6家人工智能技術公司。

但是,這樣的禁令能遏制住中共的野心嗎?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ational Security Commission),在2021年春發布的一份AI報告中作出警告,美國在AI時代尚未做好防禦,中國將在2030年底前超越美國,成為AI行業的全球領導者。接下來,這份報告的許多建議,就被美國之後頒布的《國防授權法案》、《情報授權法案》(IAA)、《美國創新與競爭法案》(USICA)等採納。

美國哈佛大學,也在去年12月發表了一份報告,標題是《偉大的科技競爭:21世紀的中國與美國的較量》。這份報告中就提到,在未來許多重要且不可缺少的技術領域上,包括AI、5G通訊協議、生物科技、綠能、量子科技等項目中,中國有可能成為世界的領導者,並且在某些領域躍居第一。

事實上,不可否認,就像這份報告指出的,在實際的AI應用上,包括人臉識別、語音識別和金融科技領域,中國目前已明顯領先於美國。

不僅如此,中國正在建立起一個「人工智能極權王國」。目前全世界,大約安裝了10億多個監控攝像機,而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安裝在中國。

信息研究公司比較技術(Comparitech)在今年7月11日發表的一份研究分析,中國部署了5.4億~6.26億架監控攝錄機,平均每一千人就會有372.8架~432.2架監控攝錄機,其數量是世界上其它100多個人口最多的城市的幾百倍。比如,全球第一大都市日本首都東京,平均每千人只有1.06架監控攝錄機;美國的第一大城市紐約,平均每千人有6.87架監控攝錄機。

這麼看,中共國絕對是無出其右的「監控帝國」,我們也相信,中共絕不會就此滿足的。事實上,多年來,中共一直在開發人工智能技術,包括人臉識別系統,打造了全方位的城市監控網絡,這個監控自然不僅僅用於維持治安,更為了監視和壓制異議人士和人權活動人士,以及為了監控新疆的維吾爾等少數民族。也就是說,人工智能成了中共維穩的必備工具。

而且,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在今年7月的研究報告中還指出,每當中國什麼地方發生群體事件以後,當地購買人工智能技術產品的數量就會增加。

那麼,中國的人工智能技術為什麼會飛速發展呢?人才,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研究顯示,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的最大來源就是中國。

美國智庫馬可波羅(MarcoPolo)的研究顯示:全球頂級人工智能研究人員中,有59%在美國工作,但是,其中只有20%是源自美國。而在美國工作的頂級人工智能研究人員中,有53%是源自外國,而其中,又有37%是源自中國。

《紐約時報》2020年6月的一個報導中提到,在2019年全球知名的一個頂級人工智能學術討論會上,有129名在中國獲得本科學位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員提交論文,其中有54%的人在美國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他們全部留在了美國工作。

而且,中共也很擅長挖牆角搶人才。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Andrew Ng),曾經是谷歌人工智能研究的負責人,2011年創建了人工智能項目「谷歌大腦」。2014年他加入百度後,負責的一個人工智能項目,叫做「百度大腦」。

另外,美國著名的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曾經在美國國防部資助下研發解析度10億像素的相機,但是後來美國國防部停止資助。研發這項技術的首席研究員大衛·布拉迪(David Brady)籌資無門,在2016年移居中國。在優厚待遇和雄厚資金的支持下,布拉迪兩年後成功開發出超級相機,使得中共的「天網」工程等監控項目大大提升了效力。據說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上,也安裝了布拉迪研製成功的監控攝錄機。

當然,美國政府也意識到了這種威脅,近年來也一再提醒美國人工智能界,要警惕中國科技公司和學術機構對美國知識產權的盜竊,並警告麻省理工學院等機構,不要和中國大學及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合作。從2018年起,美國也開始限制一些敏感技術專業的中國留學生的簽證申請。

我們看,人才是流動的,這一方面,美國政府已經在堵漏,而另一方面,就是這個芯片出口禁令了,因為中國的芯片研發現在還屬於第二梯隊,美國現在的芯片出口禁令,對中國的一些科技項目來說,也就像是釜底抽薪。

也因此,對美國的芯片出口禁令,中共政府表達了強烈反對。在9月1日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就抨擊美方的禁令是「典型的科技霸權主義」。

習近平再度強調「集中力量辦大事」

與此同時,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在9月6日審議通過《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的意見》時,還再度強調,要發揮中國「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要在重要領域形成競爭優勢、贏得戰略主動。

目標雖然是這麼定的,但是在過去幾年中,中共推動的「芯片大躍進」運動,不僅多個項目爛尾,導致巨額虧損,近期還因為牽涉腐敗,導致了多個半導體業的大佬們先後落馬。

此外,企業徵信機構「企查查」資料顯示,今年1月到8月,中國吊銷、註銷芯片相關企業達到3,470家,超過往年全年的企業數量。

這些都說明,「集中力量」不一定能辦成大事。尤其是芯片產業牽涉數千家供應商、元件、化學材料和技術,中共想單獨依靠自己的力量發展芯片產業基本不可能。

另外,就像《華爾街日報》刊登的一位硅谷讀者的來信所說的,他曾經與華為和中興等中國工程師並肩工作,發現中國的主要科技公司,還在努力解決美國公司在5年或10年前就已經解決的技術問題。以他的觀察,中國公司中的一流工程師數量很少,原因在於中國的教育系統,限制思維、阻礙創新。

中國投資流入美國風投基金 拜登頒行政令堵漏

我們看,就在中美科技戰升級之際,另一邊,中國投資正在流入美國的風投基金。

根據智庫捍衛民主基金會(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的數據,今年中國的投資額有望達到約8.8億美元,是至少12年來第二高的水平。報告顯示,自2010年以來,中國政府實體、基金、私人和企業,向美國風投公司投資了至少40億美元,另有至少35億美元流向了美國私募股權公司。

儘管多數美國大型國際基金表示,中國資金對基金總投資占比不到5%。不過,美國官員指出,美國政府關切的不是投資額,而是這些投資者在中共政府中的人際關係和商業關係,及其獲取技術情報的能力和在風投公司的影響力。

就拿2020年的一起訴訟來說,硅谷風投公司Hone Capital的前合夥人聲稱,該公司的中國投資方「中科招商」,要求他們每個季度將大約20家初創企業帶到中國,以尋求合作、合資和額外投資。利用美國的體制,中國投資人獲得了接觸300多家公司的機會。

可能就是為了補上這個漏洞,9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行政命令,要求美國外來投資委員會(CFIUS),加強審查外國公司在美國的投資,聚焦在敏感數據、網路安全、以及微電子、人工智能等領域,以防範中共以投資為名獲取美國的關鍵技術。

目前的情況是,無論如何,中美之間的技術脫鉤已經不可逆轉,因為中共已經被美國視為21世紀面臨的最重要的地緣政治威脅。雖然目前美國宣布的芯片禁令,可能不會在短期內對中國的技術產生重大影響,但從長遠來看,勢必會加速芯片等高科技產業的生產線離開中國。

財商經濟研究所
策劃:宇文銘
撰文:李松筠
編輯:蔚然、宇文銘
粵語配音:Ada
剪輯:曲歌
監製:李松筠
訂閱《財商天下》:https://bit.ly/2XuEbjP

Categories
硅谷風雲

美升級管制 禁三款高階AI芯片出口中國

【2022年09月01日訊】(記者陳霆綜合報導)美國已要求兩家芯片生產商停止向中國出口頂級人工智能(AI)芯片,此舉將削弱中國企業發展圖像識別等先進工作的能力。

綜合路透社和CNBC報導,繪圖芯片大廠英偉達(Nvidia,港台稱輝達)週三(8月31日)表示,美國官員已要求該公司停止向中國(包括香港)、俄羅斯出口可運用於人工智能(AI)的頂級計算芯片。在宣布該消息後,Nvidia股價下跌了6.6%。

近年來,華府對使用美國技術製造的芯片實施了越來越多的出口限制,以避免中企竊取商業機密,或將其用於軍事目的。這個消息預示著美國將進一步打擊北京的技術能力。

在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中,Nvidia表示,這項禁令影響了加快機器學習的A100和H100芯片。美國政府表示,該芯片或相關產品可能被中共軍方使用。

該文件還表示,這項新規定也將適用於所有性能大於或等於A100的Nvidia產品。

此外,超威半導體(AMD,或譯超微)也證實,該公司已收到了來自美國政府的類似通知,要求禁止向中國出口執行AI運算的圖形處理器(GPU)系列產品。隨後,AMD盤後股價下跌3.7%。

AMD發言人表示,該禁令將阻止MI250芯片出口到中國,但認為其MI100芯片不會受到影響。AMD稱,新規定不會對業務產生實質影響。

據Nvidia公布的資料,H100為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芯片之一,它可和專為AI超級運算設計的Grace處理器結合成超級芯片。

此前,Nvidia還宣布(鏈結),該公司將利用可迅速擴展的SuperPOD架構,連接576台DGX H100系統、4,068組H100 GPU,構成NVIDIA EOS系統。估計可比目前美國最快的科學電腦Summit快1.4 倍。而在人工智能方面,可比目前全世界最快的超級電腦Fugaku(富岳)高出4倍。

有分析指出,若北京擁有該設備,可能加強監控能力,並進一步強化AI在軍事上的運用。

Nvidia表示,該公司不向俄羅斯出售任何產品,但受新出口規則影響,當前第三季可能失去對中國約4億美元的銷售額。Nvidia還表示,新措施可能迫使其將部分業務遷出中國。

Nvidia表示,它正在申請許可證,以繼續向中國出口一些產品,但不知道美國政府是否會給予豁免。

據路透社報導,美國商務部不願透露它為AI芯片制定了哪些新規定,但表示它正在審查其與中國有關的政策和做法,目的是「防止先進技術落入壞人之手」。

商務部發言人說:「雖然我們目前無法概述具體的政策變化,但我們正採取全面的方法,以實施與技術、終端用途和最終用戶有關的額外行動,保護美國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利益。」

如果沒有Nvidia和AMD等公司的美國芯片,中國將難以有效地進行圖像和語音識別,以及其它許多任務的先進計算。

圖像識別和語言處理,不僅可在商業中應用,例如可以語音查詢和標記照片的智能手機。但它們也有軍事用途,如搜索武器、基地的衛星圖像,以及過濾數字通信以收集情報等。

伯恩斯坦研究公司(Bernstein)分析師瑞斯岡(Stacy Rasgon)表示,Nvidia銷售額中約有10%來自中國,對它來說,應該可以應付這個衝擊。

芯片禁令出台之際,Nvidia上週已預測,由於遊戲行業疲軟,本季度收入將急劇下降,預計第三季度銷售額為5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7%。

Categories
社會廣角

「後理論科學」時代來臨了嗎?

【2022年01月21日訊】(記者高文森編譯報導)在各種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系統快速發展的今天,學者把它們稱為「後理論科學」(post-theory science)。有的人疑惑,傳統科研方法會被時代所淘汰嗎?

科學專欄作家勞拉·斯賓尼(Laura Spinney)1月9日發表在《衛報》的一篇文章提出了一些有意思的觀點。這要先從什麼是傳統科學和「後理論科學」說起。

傳統科學典型的例子就是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過程——通過對生活中的事情、周圍的世界所發生的事情提出問題,總結出一套理論能擴展解釋更多問題,這是人們熟悉的科研方法。

可是現代科學的發展趨勢看起來有些怪異。比如臉書的機器學習工具預測用戶的偏好,達到了比心理學家更準確的地步,甚至有些讓人不寒而慄。有些人工智能工具是研究人員的好幫手,像谷歌公司開發的預測蛋白質折疊的人工智能軟件AlphaFold,研究人員需要幾年才能完成的工作它在十分鐘內即可完成。

這些基於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的科研方法的奇怪之處在於,研究人員設計好系統後,無法追蹤它們怎樣得出結果。這些系統也無法提供它們的運算或推理過程,有點類似「黑箱」操作。而傳統科學總有一個明確的公式或是清晰的推理過程,這就是傳統科學和「後理論科學」之間一個顯而易見的區別。

由於人工智能在飛速發展,一些學者認為可能以後傳統科研方法就會消失了,使用人工智能系統來分析大量的數據,找到事物的關係比用人腦研究更快、更準確。美國《連線》(Wired)雜誌前主編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在2008年就提出了這樣的看法,他認為傳統科學總結出來的定律把世界簡單化了,而人工智能有能力處理更多的數據,能更有效地發現事物的規律。

斯賓尼則認為情況不是這樣,傳統科學將一直有它的地位,她提出了至少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人工智能系統帶有設計者無法解決的缺陷,比如得出的結果帶有偏見,像谷歌的搜索引擎、亞馬遜的招聘軟件,都是知名的例子。有的人說,人類社會也存在偏見,是這樣,但是人類社會可以展開對話、可以溝通,這些軟件既然無法提供計算過程,就意味著它們和設計者之間都無法溝通,更不要說和人類溝通。

第二個原因是,很多人對於這些系統的「黑箱操作」很不滿。正像上面提到的,這些軟件無法提供推理過程,而人類很需要知道「為什麼」。

第三個原因是,人類的「靈感」推動了很多科研的進展,並不是任何事情都依靠海量的數據。數學家克里斯汀·斯坦普(Christian Stump)上個月(12月)發表在《自然》(Nature)上的文章說,「靈感是創造力的核心」。也就是說,還有很多理論是人類可以探索和做出解釋的,等待人類靠「靈感」去發現。

斯賓尼說,當然,「後理論科學」研究方法給科研領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在2022年的今天,已經找不到哪個領域沒有人工智能的足跡。人類要做的就是學會駕馭它們,它們會幫助人類找到很多問題的答案,人類將如虎添翼。◇

責任編輯:葉紫微

Categories
硅谷風雲

高科技農業人工智能公司 將安家聖塔克拉拉

【大紀元2022年07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殷瑞娜編譯報導)一家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公司,已租下聖塔克拉拉的一棟大型辦公樓,空間可容納數百名員工。該公司的人工智能技術,據稱,可能會徹底改變農業和食品生產。

藍河科技(Blue River Technology)是農業設備巨頭迪爾公司(Deere & Co.)的一個部門。據《聖荷西水星報》報導,總部位於聖荷西的房地產公司Toeniskoetter Development的一位高層管理人員稱,該公司已經租用了位於聖塔克拉拉斯科特大道(Scott Blvd.) 3303號的一棟辦公樓。

藍河科技租用的這棟大樓,共有83,600平方英尺,由擁有該物業的Toeniskoetter房地產公司,於2015年開發。

這棟大樓開始是租給了一家總部設在中國的電動汽車製造商Seres公司,Seres公司曾一度希望將斯科特大道(Scott Blvd.)3303號的辦公樓,作為在硅谷大展身手的啟動平台,但Seres公司最終試圖轉租該大樓。
作為物業所有者,Toeniskoetter房地產公司,認可了藍河公司和Seres公司之間的這筆轉租交易。

2017年,迪爾公司以3.0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藍河科技。該交易使迪爾公司能夠將藍河科技的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能,部署到迪爾公司提供的設備和機械中去。

藍河科技的技術,使農民能夠使用迪爾公司的超現代設備,鎖定特定的雜草進行農藥噴灑和殺滅。這種精心設計的高科技方法,可以取代傳統的田間大規模噴灑農藥除雜草的技術。

2022年3月,迪爾公司推出了一款名為「See & Spray」的產品,將藍河科技的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應用到迪爾農業噴灑設備上。

迪爾公司在3月份的一份新聞稿中表示,「See & Spray Ultimate」可以將非殘留除草劑的使用量,減少三分之二以上,並只針對玉米、大豆和棉花的雜草進行噴灑。

藍河科技在其網站稱,通過500多年來,蒐集數十萬英畝的植物和雜草圖像,「See & Spray」能夠檢測各種作物和雜草,以提供精準的雜草控制。

藍河科技成立於2011年,由斯坦福大學的研究生Jorge Heraud和Lee Redden創立。目前,該公司在桑尼維爾(Sunnyvale)有一個辦公和研究園區。◇

責任編輯:念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