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南加新聞

異常季風天氣降臨南加 週末或有雷雨

【2022年10月15日訊】(記者聞慧編譯報導)氣象專家表示,一種「異常」的颳風天氣正在給南加州海岸地區帶來降雨和雷電,看起來很像季風。

通常在7月中旬至9月的季風季節之後,南加州會颳起聖安娜風。但今年,季風季節似乎在延長,然而專家說這只是錯覺。

據《洛杉磯時報》報導,奧克斯納德(Oxnard)國家氣象局氣象學家瑞安‧基特爾(Ryan Kittell)說:「這不是季風季節的延長。雖然最終看到的結果一樣,但原因不同。因此,無論如何,這都不是典型的季風。」

在季風季節,猶他州、科羅拉多州、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四角落州」(Four Corner)上空的高壓天氣模式導致風向順時針旋轉,並給南加州帶來濕熱空氣或雨水。

目前,一個低壓系統停留在離岸約50英里處,造成其周圍逆時針吹動的風。基特爾說,正是這個「異常」系統使南加州海岸出現降雨和雷暴。

他表示,週六洛市有較大降雨機會,「這種罕見的天氣應在週六結束,一些預測顯示下週四或週五會出現另一個低壓系統」。◇

Categories
科技新聞

雷暴期間最好待在室內 但要注意幾個禁忌

【2022年10月04日訊】(記者張雨霏編譯報導)炎熱夏季,雷暴天氣逐漸增多,雷電造成的經濟損失及身體傷害也時有發生。如果在電閃雷鳴來臨時,能夠掌握一些安全常識,就能有效避免事故的發生。

雷電對人體的傷害,有電流的直接作用和超壓或動力作用,以及高溫作用。當人遭受雷電擊的一瞬間,電流迅速通過人體,重者可導致心跳、呼吸停止,腦組織缺氧而死亡。另外,雷擊時產生的火花,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膚燒灼傷。因此,為了你的安全,雷雨天氣時最好留在室內。

美國國家氣象局在其雷電安全規則中建議:「當雷聲響起時,在聽到最後一次雷鳴後馬上進入室內並持續停留30分鐘。」雷暴期間最大的潛在危害是閃電。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說法,你可能認為只有在室外才有可能被閃電擊中,而躲在屋裡就百分百安全,但情況並非總是如此。

該機構報告說,「大約三分之一的雷擊傷害發生在室內。」

美國氣象學家兼紐約天氣預報(New York Metro Weather)創始人約翰‧霍姆努克(John Homenuk)則表示,雖然你可能在新聞裡看到了關於在雷暴期間不要淋浴的建議,但在暴風雨過去之前,你還應該避免在家中進行其它幾項活動。

雷暴期間在室內避免的五項活動

據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CNBC)報導,霍姆努克、美國國家氣象局和CDC都建議雷暴期間避免在家中進行如下活動:

● 淋浴

● 洗碗

● 站在窗戶、門、門廊和混凝土牆附近

● 觸碰連接到電源插座的電子設備(諸如電腦、筆記本電腦、遊戲機、洗衣機、烘乾機或電爐等)

● 使用有線電話

霍姆努克警告在雷暴期間不要靠近水源或進行水上運動;如果你家附近正在發生閃電,淋浴、洗澡或洗碗都會帶來風險。

「當閃電發生時,它通常沿著阻力最小的路逕行進,而金屬是最常見的一種導體,電流很容易通過金屬管道進入室內」,他說,「如果此時你正在洗澡,顯然會很不安全。」

CDC則表示,與金屬管道相比,閃電中的電流通過塑料管道傳播的風險會低一些。但該機構仍建議您「在雷暴期間避免接觸管道和自來水這類導電性高的物體,以降低被擊中的風險」。

霍姆努克說,與洗澡或淋浴相比,洗碗遭雷擊的風險可能更低。「但是,一般來說,如果可以的話,你最好等待風暴過去再來清洗碗碟」。

哪些地方最安全?

霍姆努克說,如果你待在室內,請考慮這些標準:

● 建築物堅固嗎?

● 我遠離所有的窗戶了嗎?

● 我是站在我家的內牆附近,而不是外牆嗎?

他補充說,如果你在外面遇到了雷暴天氣,請確保不要靠近水,不要站在大樹附近或躲在樹下,也不要站在高大的物體上,這些位置在暴風雨中都比較危險。

此外,如果你趕上強烈的雷暴無法回家,你的汽車可以為你提供一些安全保障。「這是一個很好的次要選擇」,他說,「但如果有一家商店或另一棟建築你可以進去躲一躲,那麼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霍姆努克本人聽說在暴風雨期間將車停在有強風的地下通道往往會有潛在風險。

他同時警告,如果路上已經有積水,不要試圖開過去,因為它可能比你眼睛看到的要深得多,你的車很可能會在水中熄火拋錨。

霍姆努克最後強調,在雷暴期間,最好的選擇還是儘量進入室內躲避。

Categories
社會廣角

開學第一天遭雷擊 美國大一新生奇蹟般存活

【2022年08月29日訊】(記者陳俊村報導)美國佛羅里達州一名大一新生在開學的第一天遭閃電擊中,倒臥在地面上,所幸她奇蹟般存活,在被送醫治療後已無大礙。她的家人認為,這是上帝在她身上展現了神蹟。

據WEAR電視台報導,這個名叫埃格勒(Emma Eggler)的18歲女孩是西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West Florida)的大一學生,她剛從阿拉巴馬州搬進學校的宿舍裡。

8月22日是該校開學第一天。當天下午2點,埃格勒在走去教室的途中被閃電擊中胸部,當場失去意識,醒來後才發現自己倒在人行道上,但她無法移動雙腳,幸好有大四學生利伯特(Nelson Libbert)等人幫忙打911電話並安慰她。

埃格勒表示,她的衣服因為雷擊而裂成兩半。電流隨後在她的左側身體流動,導致她的手錶爆炸,手腕遭灼傷。電流還往下流動到她的腳,使左腳的襪子跟鞋子都燒出一個洞。

埃格勒說:「我可以把背包放下來,但我感受不到我的雙腳,我怕我會癱瘓,我真的非常驚慌。」

而利伯特則在一旁和埃格勒說話,試圖讓她冷靜下來。利伯特說:「我如果遇到這種事,我可能會瘋掉,但你是個非常堅強的大一學生。我知道這是很艱難的第一天,但信不信由你,你將會度過這一關。」

埃格勒後來被送往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醫院(University of Alabama Hospital in Birmingham),經治療後已於隔天(8月23日)晚上出院。她的雙腳已經恢復知覺,而且可以移動了。

該醫院的醫生告訴埃格勒的父母說,埃格勒非常幸運,因為雷擊沒有讓她的心跳停止。他們還建議她去買樂透彩券。

埃格勒的母親說:「我們感覺好像上帝為她施展神蹟。這就是為什麼她還活著的唯一解釋。」◇

(點擊這裡可以看相關短片)

Categories
社會廣角

為什麼在雷雨來襲時洗澡不安全?

【2022年08月26日訊】(記者陳俊村報導)大多數人都知道在雷雨來襲時要採取安全措施,例如:避免站在樹下或窗戶邊、避免使用有線電話等。但你是否知道,當屋外下著雷雨時,你在屋內洗澡或洗碗盤也不安全?

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物理學教授羅林斯(James Rawlings)在The Conversation網站撰文說,在世界各地,每年有大約24,000人因雷擊致死,另有240,000人因雷擊受傷。

儘管人們被雷擊中的機率很低,但了解在雷雨發生時如何維持安全是很重要的。

羅林斯:「有關雷雨的最有用建議是──在打雷時,進到屋裡。」然而,這不意味著你是百分之百的安全。你在屋內從事某些活動仍會有風險,就像在屋外一樣。

雖然你在屋內不會直接被雷擊中,但如果你的房屋遭雷擊,電流會沿著阻力最小的行進路線抵達地面。

閃電
一道閃電從天而降。(Pixabay)

羅林斯說,金屬線或水管中的水都會成為電流通往地面的行進路線。而淋浴兼具兩者(金屬和水),所以很容易導電,會使淋浴的人有觸電的危險。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建議說,在雷雨發生期間避免接觸各種水資源,因為閃電會沿著建築物的水管行進。

羅林斯也提到了其他的風險,包括身體靠在水泥牆上。儘管水泥本身不會導電,但用來強化水泥牆的金屬支柱卻會導電。

此外,你也應該避免使用有電線插在插座上的電器,例如:電腦、電視、洗衣機和洗碗機,因為這些也是閃電可能行進的路線。

羅林斯最後表示,依據經驗法則,如果你聽得到雷鳴的聲音,那意味著你距離風暴夠近,閃電可以打到你,即便沒有下雨也是如此。閃電可以延伸到距離風暴10英里(16公里)之外的地方。

至於如何確認風暴已經結束、危機已經解除了呢?羅林斯說,通常在你聽到最後一聲雷鳴的半個小時之後,你就安全了,可以衝去洗澡了。

Categories
社會廣角

科學家首次成功錄下閃電的生成過程

【2022年01月13日訊】(記者高文森編譯報導)天文射電望遠鏡在雷雨天氣無法觀測深空,科學家反而利用這個機會,調轉望遠鏡的天線來觀測雲層閃電,無意間揭開了雲層內電場強度之謎。

人們以為科學發展到今天,科學家早已經明白了雲層內產生閃電的原理。教科書是這樣介紹的:雲層內較重的大冰粒要下落、而較輕的小冰粒要上升,在這個互動過程中,大冰粒撞擊小冰粒導致小冰粒失去電子而帶上正電荷,最後雲層上方不斷聚集帶正電荷的小冰粒、下方聚集帶負電荷的大冰粒,從而形成一個電場,最後導致大規模放電形成閃電。

可是,科學家發現要產生放電的火花,所需的電場強度是雲層內電場強度的10倍左右。這份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美國​​新罕布什爾大學(University of Newhampshire)物理學家約瑟夫·德懷爾(Joseph Dwyer)告訴量子雜誌(Quanta Magazine):「在過去幾十年里,人們送氣球、火箭、飛機到雷暴中心探測,從來沒測到過足夠強的電場。閃電是如何產生的其實真的是一個謎。」

一個主要的研究障礙是,雲層是不透明的,即使最先進的相機也無法透過雲層、看到閃電被激發的那一刻雲層裡面的情況。

德懷爾意外地想到,每道閃電都會產生數百萬個射電波,也許利用高精確度的低頻射電望遠鏡(LOFAR)可以發現更多線索。LOFAR是一個大型天文射電望遠鏡網絡,由2萬多個天線組成,遍布歐洲52個地點,其中38個位於荷蘭。科學家用它觀測遙遠的星系、爆炸的恆星。可是在烏雲密布、閃電交加的日子里,它無法被用於天文觀測。

這個研究組利用2018年荷蘭一次雷暴天氣的機會,調轉它的天線,對準上方天空的雲層,來觀測閃電發出的大量射電信號。研究人員分析了這些數據後,在2021年11月24日發表於地球物理研究通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的一份論文中報告了他們的發現。

這份研究觀測到閃電是這樣形成的:冰晶之間的摩擦,導致針狀冰晶的一端帶正電荷、另一端帶負電荷。而帶正電的一端會不斷從空氣分子中吸引電子,大量電子從更遠處的空氣分子不斷流向這些冰晶,就在空氣中形成大量起始於這些冰晶的離子空氣帶。研究人員把這種帶狀結構稱為「流帶」(streamers)。

每個冰晶的一端都會生成大量這樣的「流帶」,而每條流帶自身又可以不斷分支、分叉。這些流帶加熱周圍的空氣,不斷把電子從空氣分子中剝離,不斷增強流向冰晶的電流。最後,某一條流帶發展成溫度最高、導電性最強的一條,於是突然放出閃電。

研究人員製作了一個視頻來動態地展示閃電的生成。研究認為,他們所發現的「流帶」機制是雲層內電場強度以指數級速度增長的重要原因。

不過研究人員表示這份研究只揭示了閃電被觸發這一瞬間的機制,閃電發生的整個過程仍然有很多問題沒有答案。合作研究者荷蘭格羅寧根大學(University of Groningen)的布賴恩·黑爾(Brian Hare)說:「我們不知道閃電怎樣傳播、發展以及它怎麼和地面連接。」

黑爾說,這份研究第一次使用了LOFAR射電望遠鏡這個全新的研究方法,開了一個先河,相信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的發現。◇#

責任編輯:葉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