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科技新聞

研究:雙星體分離 一顆恆星吞噬它的伴侶

【2022年10月07日訊】(記者高杉編譯報導)在我們的銀河系中,與孤獨的太陽不同,大約有一半的恆星同另一顆恆星保持著長期的、類似「天體婚姻」的相伴關係,共同在一種被稱為「雙星系統」中相互環繞。

據Nationalpost網站報導,本週,研究人員描述了其中一對近乎極端的雙星「伴侶」之間的、失敗的「天體婚姻」。這對恆星每51分鐘就圍繞對方旋轉一次。其軌道周期在已知的雙星類中是最罕見的,也是最快的。在這個「天體婚姻破裂」的劇情中,一顆恆星正在慢慢地吃掉它的較年長的伴侶。

這兩顆恆星位於大力神星座(constellation Hercules)方向的,距地球約3000光年的一個區域。一光年是指光在一年內所走的距離,即5.9萬億英里(約合9.5萬億公里)。

該系統屬於一類被稱為「災變變星」(Cataclysmic Variables)的雙星,其中一顆類似於太陽的恆星在所謂的白矮星附近運行,這顆白矮星基本上是一顆已燒毀的恆星的高溫而緻密的核心。所謂變星,是指從地球上看時,它們的綜合亮度會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災變」指的是這種亮度的變化非常大,在某些情況下,會比普通情況大一萬倍,甚至更多。

經過數百萬年,這兩顆恆星之間的距離,現在已經縮小到比月球離地球還近。

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MIT)天體物理學家凱文·伯奇(Kevin Burdge)解釋說:「想像一下,如果月亮每晚在天空中飛馳掠過10次的情況。而這就是我們正在談論的那種速度。」他是本週發表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的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

不過,互相的距離很近,並不意味著它們對彼此很好——白矮星正在無情地從它的夥伴那裡吞噬其身體。

那顆較大的恆星的溫度與太陽差不多,但是已經被剝離到只有太陽直徑的10%左右。這使得它的大小已經與木星——即我們太陽系最大的行星——差不多大。這顆白矮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1.5倍,但密度很高,質量約為太陽的56%。

伯奇說:「這是相伴了很久的一對老恆星。當恆星年老死亡的時候,它們都會變成白矮星。但現在,其中的一顆苟延殘喘的恆星開始行動了,它開始吃掉它的同伴。」

伯奇說:「基本上來說,它們已經在一個雙星軌道上結合相伴了80億年。而現在,就在第二顆恆星可以結束其恆星生命周期,並以恆星通常的方式成為白矮星之前——通過演化成一種叫做紅巨星(Red Giant)的恆星——第一顆恆星的剩餘白矮星殘餘物,打斷了同伴的生命周期的結束及轉變過程,開始緩慢地吞噬它。」

研究人員使用了來自加州帕洛瑪天文台(Palomar Observatory)以及夏威夷(Hawaii)和加那利群島(Canary Islands)的望遠鏡的數據。

大多數恆星主要由氫組成,還有少量的氦和其他元素。這顆雙星中較大的那顆——更為「蒼老」的那一顆——卻含氦異常豐富。這不僅是因為它的同伴已經吃掉了它外層的氫,而且還因為它在熱核爐中緩慢地將氫原子聚變為氦,在其核心中存在大量的氦元素。

這個雙星系統周期性地變亮和變暗,部分原因是較大的恆星在白矮星的引力牽引下,被物理性地變形為水滴狀,而不是原來的球狀。

伯奇說:「現在在太空中正發生著大量的、瘋狂的事情。」

Categories
社會廣角

科學家在銀河系後院發現奇異天體 前所未見

【2022年01月27日訊】一個繪製宇宙無線電輻射圖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個前所未見的奇異天體。它每小時釋放3次巨大的能量爆發,這與天文學家以前見過的任何天體都不一樣。

發現它的研究團隊認為它可能是一顆特殊的中子星或一顆白矮星,並具有超強的磁場。

這個奇怪的天體在太空中旋轉,發出一束穿過我們視線的輻射,每二十分鐘一次。在輻射沿著我們視線方向的這一分鐘內,它是天空中最亮的無線電源之一。

來自國際無線電天文學研究中心科廷大學(Curtin University)節點的天體物理學家娜塔莎·赫爾利-沃克(Natasha Hurley-Walker)博士領導了這一發現。

「在我們的觀察過程中,這個物體出現和消失了幾個小時。」她在一份聲明中說,「這完全出乎意料。對於天文學家來說,這有點令人毛骨悚然,因為天空中沒有任何已知的東西可以做到這一點。而且它離我們真的很近,大約有4000光年,就像是在我們銀河系的後院。」

該天體是由科廷大學榮譽學生蒂龍·奧多爾蒂(Tyrone O’Doherty)使用位於西澳大利亞內陸的默奇森寬場陣列(MWA)望遠鏡和他開發的一項新技術發現的。

「令人興奮的是,我去年確定的源竟然是這樣一個奇特的天體。」奧多爾蒂在上述聲明中說,他現在正在科廷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MWA的廣闊視野和極高的靈敏度非常適合測量整個天空和探測意外情況。」他說。

宇宙中時亮時暗的天體對天文學家來說並不新鮮,這類天體被稱為瞬變天體。

論文合作者、科廷大學的傑瑪·安德森(Gemma Anderson)博士在上述聲明中說:「在研究瞬變天體時,你正在觀察一顆大質量恆星的死亡或它留下的殘餘物的活動。」

一般的瞬變天體有兩類:一類是慢速瞬變天體,比如超新星,可能會在幾天內出現,幾個月後就會消失。另一類是快速瞬變天體,例如一種被稱為脈衝星的中子星,在幾毫秒或幾秒內閃爍。

但安德森博士指出,找到持續一分鐘的瞬變天體真的很奇怪。

她提出這個神祕的天體非常明亮,而且比太陽小,發射高度極化的無線電波,這表明該天體具有極強的磁場。

赫爾利-沃克博士指出,這些觀測結果與一種被稱為超長周期磁星的天體相匹配,這是一種目前僅存在於理論預測中的天體。

「這是一種緩慢旋轉的中子星,理論上存在。」她在上述聲明中說,「但沒有人預料到會直接檢測到這樣的一個,因為我們沒想到它們會如此明亮。不知何故,它比我們以前見過的任何東西都更有效的將磁能轉換為無線電波。」

赫爾利-沃克博士現在正在使用MWA監測該天體,看它是否重新啟動。

「如果是這樣,南半球甚至在衛星軌道上都有望遠鏡可以直接指向它。」她在上述聲明中說。

赫爾利-沃克博士計劃在MWA的龐大檔案中尋找更多這些不尋常的物體。

「更多的探測將告訴天文學家這是一次罕見的一次性事件,還是我們以前從未注意到的全新天體類型。」她在上述聲明中說。

MWA主任史蒂文·廷蓋(Steven Tingay)教授表示,該望遠鏡是平方公里陣列(SKA)的前置儀器,SKA是一項在西澳大利亞和南非建造世界上最大射電望遠鏡的全球倡議。

「找到這個天體並研究其詳細特性的關鍵是,我們能夠在波西研究超級計算中心收集和存儲MWA近十年來產生的所有數據。當你發現一個天體時,能夠回顧如此龐大的數據集在天文學中是非常難得的。」廷蓋在上述聲明中說,「毫無疑問,未來幾年MWA和SKA將發現更多的珍貴觀測數據。」

這項新研究的論文發表在1月26日的《自然》雜誌上。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