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硅谷風雲

涉向華為出售硬盤違反出口規定 希捷遭美警告

【2022年10月27日訊】(記者李言綜合報導)希捷科技控股公司(Seagate Technology Holdings)週三(10月26日)在一份文件中表示,美國政府已警告該公司,它可能違反了出口管制法。一位熟悉情況的消息人士透露說,該公司確認向華為技術公司提供了硬盤驅動器。

路透社在週三率先報導了這一消息,並指出讓希捷涉嫌違規的這個客戶是華為。華為被列入美國商務部的實體名單,未經政府批准不得接受美國出口和利用美國技術製造的某些外國產品。

根據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文件,希捷在8月29日收到商務部的「擬議指控信」,並受到警告。

該文件說,該公司的立場是,硬盤驅動器不受美國出口法規的約束,而且它沒有從事商務部指控的違禁行為。

希捷的文件沒有指明「該客戶」名稱。熟悉此事的消息人士說,希捷一年前暫停對華為發貨。

據披露,有問題的產品是在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期間提供給列在實體名單中的客戶及其關聯公司的。

商務部拒絕對任何潛在的未決執法事項發表評論。但一位發言人表示,商務部致力於「全面調查任何關於違反」限制某些外國製造產品規定的指控,並補充說,它在「積極採取與未經授權向中國出口有關的刑事和民事行動」。

華為一位女發言人沒有立即發表評論。2019年,這家由中共支持的電信設備製造商據信從事違反美國國家安全的活動,因而被列入實體名單(出口黑名單)。

總部設在都柏林的希捷公司在加利福尼亞州也有業務。該公司稱正在與商務部合作,並尋求解決這一問題。

該公司表示,最終結果不得而知,也無法估計損失或處罰的範圍。不過,該公司說其業務可能受到重大影響。

該公司可能面臨每項違規行為高達30萬美元的民事處罰,或兩倍於交易價值的行政費用,以較高者為準。

消息人士稱,該公司希望在與商務部即將舉行的會議上陳述其理由。該公司於9月底對這封信作出了初步回應,並在本週提交了更多信息。

在希捷公司報告財務業績並披露有關涉嫌違反出口規定的警告後,該公司股票在週三早些時候下跌11%。

2020年8月修訂的《外國直接產品規則》限制公司向華為運送在美國以外製造的物品,如果這些物品是某些美國技術或軟件的直接產品,或由原產於美國的軟件或技術的直接產品的基本設備生產。這類貨物只有在獲得美國許可的情況下才能進行運輸。

該規則旨在削減全球對華為的半導體供應。

美國參議院商務委員會共和黨人去年10月發布了一份報告,發現希捷很可能向華為運送了長達一年的受限產品,這使它比東芝(Toshiba)和西部數據(Western Digital)更具競爭優勢。

西部數據是硬盤驅動器的另一個主要供應商,該公司表示已在2020年新規生效後停止向華為發貨。

西部數據在2021年5月告訴路透社,該公司已於2020年9月停止向華為發貨,並申請了許可證,正在等待中。該公司沒有回應路透再次置評請求。

東芝也沒有回應評論請求。

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希捷沒有為硬盤驅動器申請美國許可證,但已經為其它需要的項目申請了許可證。

Categories
科技新聞

華為受制裁 小米被指成中共對外擴張新工具

【2022年10月13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李蓓、王佳宜採訪報導)在華為被美國制裁後,中國電子科技巨頭小米(Xiaomi)被指正在被中共推上其全球戰略的前沿。目前,手機起家的小米不但涉足智能電動車製造和移動互聯網等領域,還參與中共衛星互聯網計劃的建設。

中國問題專家李燕銘告訴大紀元,「小米是華為的替代品。華為被美國封殺,無法發揮作用,中共就讓同樣有中共軍方背景的小米替代華為,成為中共在全球擴張的高科技工具。表現上是小米在和華為競爭。」

10月7日,美國政府宣布,進一步擴大對中國芯片及相關設備的出口限制,以切斷對中國先進芯片的供應。日本汽車行業高級IT工程師栢明俊也對大紀元表示,小米等中國科技企業很難趕得上特斯拉、蘋果等西方科技企業。

小米人形機器人與特斯拉於機器人的差距

8月11日,小米搶在特斯拉前面發表了人形仿生機器人CyberOne;而特斯拉於10月1日發表了Optimus原型機器人。外界注意到,兩款機器人雖然外形相似,但在核心演算法、應用場景及造價等方面差距很大。

馬斯克(左)2022年9月30日在加州帕洛阿爾托特斯拉工廠展示人形機器人Optimus。(Tesla / AFP)

馬斯克在10月1日特斯拉人工智能日上表示,Optimus價格預計不到2萬美元,比一台特斯拉電動車還便宜,會在3至5年內上市,最終產量將達到數百萬台。

而根據中國的頭豹研究院9月23日發表的中國機器人行業調研簡報,小米CyberOne的成本在8.4至9.8萬美元,且沒有提及量產的時間表。

另外,特斯拉Optimus的視覺感知和計算機系統建立在特斯拉全自動駕駛技術和移動網絡上。而小米CyberOne的核心零件,8成依賴進口。

栢明俊認為,人形機器人的競爭已經演化成自動駕駛及計算平台(移動網絡)技術的競爭。特斯拉的自動駕駛車已生產近10年,現在電動車年交付量已經超過100萬台,積累了龐大的數據,有利於其不斷改進技術。

「而中國的小米,」他說,「要研究自動駕駛,則缺乏最基礎的數據。它們可能會去挖一些人才,但基礎的東西差距太大,根本無法趕上。」

栢明俊表示,「特斯拉除了在造車的機器技術和電池上的專利,其最大特點就是自動駕駛技術專利,別的生產廠家很難繞過去。」

公開資料顯示,小米去年3月宣布進入電動車領域,今年6月23日又宣布成立了珠海芯試界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涉足集成電路製造;集成電路芯片設計及服務;集成電路芯片及產品製造;集成電路設計;半導體器件專用設備製造等。

李燕銘認為,這是中共的戰略需要。而小米以智能手機起家,從最初就配合中共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滲透,並成為中共全球戰略一個得力工具。

在華為遭美國封殺的同時,小米公司也曾被懷疑有中共軍方背景於2020年1月14日被美國列入控制實體黑名單,於2021年5月23日才從黑名單上被除名。

小米參與中共衛星互聯網計劃

除了涉足電動車領域和半導體製造業,小米還參與中共衛星互聯網計劃。

今年3月,中國航天科技公司銀河航天(GalaxySpace)發射了6顆低軌寬頻通信衛星。中共官媒宣稱,6顆衛星與首發的一顆一起,構建起首個星地融合的5G試驗網絡。

中共的上述衛星互聯網計劃,小米董事長雷軍也參與其中。在銀河航天官網上,雷軍作為投資人,列在其創始人徐鳴之後。雷軍的順為資本參與了銀河航天的所有輪融資。

此前,銀河航天與中共軍方的關係被曝光。銀河航天第3號人物——技術委員會主席鄧宗全的工作被曝與中共軍方有深度關聯,他擔任中國宇航空間機構及控制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主任,和「國防973項目」首席科學家。該項目就是中共的「國家安全重大基礎研究計劃」,其中大多都是高度機密項目,是中共軍方總裝備部根據中共的國家戰略決定的。

不過,去年2月時還在銀河航天官網上的鄧宗全的資訊,目前已被刪除。

此外,小米在2015年還建立了中共黨支部。

Categories
科技新聞

華為被指與深圳新創公司合作 規避美國制裁

【2022年10月06日訊】(記者陳霆綜合報導)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的說法指出,中國科技巨頭華為正與深圳一家芯片初創公司合作,藉此規避美國制裁。如果該計劃成功,華為可能間接掌握關鍵的芯片製造能力。

彭博社表示(鏈結),根據公共記錄和衛星照片,這家新成立的公司「鵬芯微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Pengxinwei IC Manufacturing Co.,簡稱「鵬芯微」),是由一名前華為高管經營,正在華為總部附近建廠。

這些不願具名的知情人士表示,預計華為將購買其絕大部分產品,其中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鵬芯微」計劃最早在2023年上半年為交付做足準備。

如果該計劃付諸實行,這家初創公司可能使華為避開美國制裁,讓芯片繼續流向這家被華府視為軍事和經濟威脅的公司。

華為發言人拒絕回應彭博社的置評請求。

華為可能正與深圳初創公司「鵬芯微」合作,藉此規避美國制裁。「鵬芯微」已引起了美國商務部下屬的工業和安全局(BIS)的注意。 (Sean Gallup/Getty Images)

報導稱,低調的「鵬芯微」已引起了美國商務部下屬的工業和安全局(BIS)的注意,該局幫助監管美國的貿易限制。

BIS對彭博社表示,該部門知道這家初創公司和「與華為有關的指控」,並表示:「BIS一直在關注逃避出口管制的行動,包括那些與華為等黑名單上的各方有關的努力,並使用公開來源、專有和機密信息來證實,並在適當的時間點,運用我們的行政或刑事執法以及監管工具,來處理違規行為。」

「鵬芯微」在一份聲明中說,它已與供應商簽訂了協議,目標是在2025年開始生產,但沒有提及是哪些客戶。一位熟悉其戰略的人士說,該公司計劃明年開始研究28納米技術。

彭博社表示,「鵬芯微」不可能建立與台積電接近的芯片製造能力,但這家初創公司可幫助華為在幾個關鍵領域,如:智能手機和服務器,重新獲得地位。目前還不清楚該公司是否使用了來自海思(Hisilicon,屬於華為集團的芯片設計公司)的任何資產、知識產權或人員。

在被列入黑名單之前,華為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動通信設備供應商,在智能手機業務上,可與蘋果(Apple Inc.)和三星電子競爭。其芯片設計部門海思半導體,是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基石之一

美國的制裁將華為趕出了許多海外市場,迫使它出售榮耀手機業務,並切斷了它獲得高階芯片的渠道。

2022年9月9日,華為在上海全球旗艦店發布的華為Mate 50系列手機。(CFOTO/Future Publishing via Getty Images△)

拜登政府正準備對芯片技術公布新限制,這可能會影響到類似「鵬芯微」的案例。知情人士說,美國商務部計劃最快在本週推出一系列規則,收緊對中國的半導體技術出口限制。

分析人士表示,美國政府將一改過去將個別公司列入黑名單的做法,可能對所有中國公司實施廣泛限制,包括禁止中企購買人工智能芯片等。

目前,白宮正考慮發布一項行政令,以限制美國對中國科技企業的投資。

上個月,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在特別競爭研究項目(SCSP)舉辦的一場峰會上指出(鏈結),中共等美國的競爭對手,正使用越來越複雜的非法手段獲取敏感技術、信息和專有技術,這迫使美國做出相應的調整。在出口管制上,不能僅保持「相對」優勢。

沙利文說:「我們以前保持著一種『浮動』(sliding scale)的方法,(技術上)我們只需要保持幾代的領先。這不是我們今天所處的戰略環境。」

他說:「鑑於某些技術的基礎性,如高級邏輯和內存芯片,我們必須儘可能保持較大的領先優勢。」

彭博社表示,「鵬芯微」得到了深圳市政府的支持。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市政府在2020年接管了華為的榮譽智能手機部門(了解更多)。

報導引述了購地信息和「鵬芯微」自己的網站信息,這家初創公司於去年12月,在深圳市支付了1.58億元人民幣(約合2,300萬美元),收購了相當於三十多個足球場的土地衛星照片顯示,該地塊上的建築已接近完工,但不清楚裡面將有什麼設備,以及機器將來自哪裡。

芯片製造設備市場由五家公司主導,包括荷蘭的艾司摩爾(ASML)和日本的東京電子(Tokyo Electron),以及美國的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科磊(KLA)和科林研發(Lam Research)。這些公司都受制於複雜的法規,限制它們向華為和其他中國客戶出售的產品。

一般來說,美國公司禁止向中國客戶出售14納米以下的設備,相當於比最新技術晚四代。如果沒有特別許可,美國公司不能向華為出售產品。

一位知情人士稱,「鵬芯微」的目標是14納米和7納米的芯片製造,這趕不上台積電和三星等公司的先進技術,但對中國的芯片製造來說,仍是一個重要的挑戰。目前還不清楚「鵬芯微」如何取得這些製造技術。

彭博社指出,像ASML和東京電子這樣的非美國公司,在面對美國商務部黑名單時,處於模糊的領域。如果他們的芯片製造設備,含有超過一定份量的美國技術,就不得出售給與黑名單上的公司合作的客戶。

專家表示,對外國製造的商品來說,如果美國技術低於25%,通常不受該限制。

BIS前高級官員、貿易律師凱文‧沃爾夫(Kevin Wolf)說,根據現在的規定,像ASML和東京電子這樣的公司,應可生產他們的大部分芯片製造設備,而不跨越這個門檻。

然而,拜登政府的新限制可能會改變現狀。他們可能決定阻止外國公司向華為供應商出售芯片製造設備,如果這些公司使用任何美國組件或軟件。

據招聘網站的信息,「鵬芯微」已經招聘了一些高級工程師。該公司在其網站上說,這家新創公司的目標是在2025年達到2萬片晶圓的產能。

台灣經濟部表示,雖然「鵬芯微」沒有被列入其高科技出口的實體名單,但在過去三年裡,沒有一家台灣公司申報向這家中國芯片製造商發貨。

「鵬芯微」稱,自己是一家新興的合同制芯片製造商。根據該公司的網站,其第一家工廠被當地政府稱為戰略建設項目,旨在製造用於汽車、物聯網設備和手機的芯片。

鵬芯微表示,其目標是成為可與台積電、中芯國際相媲美的合約芯片製造巨頭。

Categories
硅谷風雲

與蘋果實力差距大 華為新機發布會不再提芯片

【2022年09月14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吳瑞昌綜合報導)蘋果和華為的新旗艦手機,相繼在9月初發布,不少人將兩家手機使用的CPU芯片進行對比,發現實力差距「巨大」。在手機開放預售方面,也展現中國民眾對於蘋果手機的熱愛程度,遠超出華為新出的手機。

華為消費者BG CEO余承東在Mate 50系列發布會上,談得最多的是手機的衛星通訊、相機和拍攝技術等方面的提升,但卻輕描淡寫這次手機搭載的芯片。過往,他會大談自家研發的麒麟芯片如何「優秀」和「創新」。

余承東之所以避談芯片,是華為最新公布的旗艦機Mate 50系列,採用的台積電5nm製程的Snapdragon 8 + Gen 1芯片組,只支持4G網絡版本,無法使用5G。這是因為美國政府對華為的制裁,使其自產的麒麟芯片系列被禁止代工,從而無法應用在新手機上。

其實,即便華為採用自家的麒麟芯片依然也無法與蘋果抗衡。因為從兩款手機搭載的芯片性能參數來看,兩者不在一個量級上。

蘋果發表的iPhone 14 Pro系列採用自己研發的A16芯片,並採用台積電4nm製程。該款芯片不但能夠使用5G網絡,也能使用衛星通訊;而在相機鏡頭和拍攝功能上,皆比iPhone 13系列提升不少。iPhone 14採用跟iPhone 13系列一樣的A15處理器(台積電5nm製程)。

測試3C產品性能網站Geekbench 5的數據顯示,華為Mate 50 Pro搭載的8+ Gen 1芯片在單核性能方面只有1,200分左右,多核方面為3,938分,但iPhone 14 Pro搭載A16的單核性能高達近1,900分,多核心測試得分則為4,664分,兩者單核差距超過30%,多核心相差16%左右。

另外,據數碼科技YouTuber極客灣對於A15和8+ Gen 1進行了3D Mark Wild Extreme(測試GPU宣染)測試,發現A15的穩定度和跑分均優於8+ Gen 1。

他們還在溫度25度、亮度300尼特(Nit)、同WiFi和螢幕相同解析度的情況下,測試8+ Gen 1和A15在手機遊戲中30分鐘的表現。

發現8+ Gen 1的幀率在前17分鐘表現穩定,但之後開始出現掉幀和降頻表現,同時芯片功耗高達6.7瓦(W),但蘋果的A15方面的功耗則是3.9W,30分鐘內均沒有出現掉幀和降頻,在芯片溫度方面也都比8 +Gen 1來得低,這表明手機不容易發燙。

另外,從他們自製的CPU綜合性能表來看,A15仍勝8+ Gen 1和麒麟9000不少。

若從價格來看,雖然華為Mate 50 Pro 256G的售價為6799人民幣(976美元),比iPhone 14 Pro 256G官網標價的8899人民幣(1277美元,美國售價1099美元),和iPhone 14 256G官網標價的6899人民幣(990美元,美國售價899美元)都要低,但中國的消費者顯然更認可蘋果。在蘋果官網開放中國民眾購買蘋果手機進行線上預購當天,由於太多人預購導致蘋果官網多次崩潰,並推遲Pro發貨時間至10月下旬,同時線下零售門店已無法再預訂iPhone14 Pro。

對全球進行行業分析的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在今年8月底的一份報告中,能看出中國民眾對於蘋果手機的熱中程度。報告顯示,中國2022第二季度的高端智能手機市場(400美元以上)前五名,分別為蘋果(46%)、vivo(13%)、華為(11%)、榮耀(9%)和小米(8%)。

Categories
硅谷風雲

芯片再成中美衝突熱點 在華美企已放慢投資

【2022年09月13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李思齊綜合報導)2022年,美中衝突繼續,美國加大力度堵截芯片高科技進入中國。9月6日,美國商務部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宣布,獲政府芯片資金支持的高科技企業10年內不得在中國建立領先或先進的技術設施。

雷蒙多在9月6日的白宮新聞發布會上談到芯片資金投資期望達到的首要目標和一些原則時,明確了相關企業去中國投資的限制。雷蒙多說:「獲得芯片資金支持的公司10年內不能在中國建立領先或先進的技術設施,只能在中國擴大其成熟的節點工廠以服務中國市場。」

她說:「我們將設立限制,確保接受晶片資金支援的公司不得損害國家安全——不能把這筆錢投資到中國,不能在中國開發前沿技術,不能將新的技術送到海外。」

雷蒙多在講話中提到,投入芯片資金是要改變現狀:美國目前消費世界上30%左右的芯片,但只生產13%左右;消費世界上25%的高端芯片,但完全依賴進口,本土產量為零。

8月9日,拜登簽署了《2022年芯片和科技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 2022)。美國政府依據新法案,投入500多億美元支持在美國國內發展半導體行業。

美國在芯片方面做出的逐級政策調整和轉變,始於前任美國政府出於對美國國家安全的考慮,出手制裁華為。

管住芯片 重創華為

中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芯片消費國。芯片也常被稱為集成電路,指內含集成電路的硅片。芯片廣泛應用於電子設備中,如手機、汽車,幾乎無所不在。普通汽車需要上千枚芯片,電動汽車的芯片需求量更高。

中國人工智能公司鯤雲科技(Corerain)7月底在其官網稱,中國對芯片的設計研發處於快速發展階段,但在芯片製造上和國際領先水平有「明顯差距」。芯片的製造原理簡單,但需要光刻機等高端的設備,中國在設備、材料等領域有目前無法解決的難關。

美國通過限制芯片出口和芯片代加工,使數年前縱橫海外市場的華為「缺芯」難辦事。華為的常務董事余承東在朋友圈承認,美國對華為的制裁使華為消費業務「極端困難」,「無法發貨」,中國國內高端產品主要都「讓給了蘋果公司」,中低端讓給了oppo、vivo和小米;海外讓給了蘋果、三星和國內同行。

不僅僅是手機,芯片也卡住了華為造車的勃勃野心。由於「缺芯」,一種20元(約合3美元)左右的芯片被炒作到2500元(約合375美元),一輛車需要9塊這種芯片,余承東坦言:不能接受。

華為2022年上半年的財報顯示,淨利潤率從9.8%降至5.0%,近乎腰斬。8月22日,華為內部論壇發布了文章《整個公司的經營方針要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利潤和現金流》。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文中表示,把活下來作為最主要的綱領,邊緣業務全線收縮和關閉,把寒氣傳遞給每個人。

美國對芯片的管控在升級。8月31日,美國芯片設計公司英偉達(Nvidia)和超微半導體(AMD)披露,美國政府通知其停止向中國出口若干款用於人工智能的尖端芯片。英偉達被禁向中國出口的芯片是開發尖端超級計算機的高級智能加速器。美股官方的解釋是避免先進的美國技術落入中共軍方手中。

然而美中就芯片、科技和市場的博弈註定會複雜和多變。

美中芯片戰繼續

9月9日,《金融時報》披露,蘋果公司在考慮將中國企業長江存儲(Yangze Memory)的NAND閃存用於在中國銷售的iPhone 14。

該報導稱,美國共和黨籍國會參議員盧比奧(Sen. Marco Rubio, R-FL)認為,「蘋果是在玩火」,「我們不能允許聽命於共產黨的中國公司進入我們的電信網絡和數百萬美國人的蘋果手機」。

共和黨成員麥考爾(Michael McCaul)也表示,若蘋果將長江存儲納入系統,實為向長江存儲轉讓知識和專長,最終助力中共政權實現其目標。

蘋果提供的解釋是,長江存儲的產品只用於在中國銷售的一些iPhone手機。

長江存儲被稱為「中國芯」的代表。長江存儲實施的中共國家存儲器基地項目二期工程2020年開工時,由時任中共湖北省委書記應勇宣布開工,同時中共的有關部委發出了書面致詞。

今年7月,美國兩黨的重要參議員敦促拜登政府將長江存儲納入美國商務部的「實體清單」,因為長江存儲與中共政府和中共軍方有著廣泛的聯繫,有可靠證據表明長江存儲向華為銷售商品,違反了出口管制法規。同時,長江存儲常年得到中共官方的資金支持,是中共的政策支持對象。

在蘋果考慮納入這備受爭議的中國供貨商的同時,美國和歐洲在華商會的調查均顯示,中共的清零防疫政策衝擊在華的美國企業信心。

撤離或觀望中的外資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hina Business Council)於8月發布了《中國商業環境調查》,顯示艱難的營商和地緣政治環境已經影響到美國在華企業的業績,悲觀情況創歷史新高,半數以上的受訪企業暫停、推遲或取消了中國的投資計劃。大部分受訪企業是總部位於美國的大型跨國企業,在中國已經營二十多年。

中國歐盟商會(European Chamber)於6月20日發布《商業信心調查2022》。中國歐盟商會副主席許倍帝(Bettina Schoen)在發布該報告時表示:「越來越多的歐洲企業選擇擱置在華投資,並重新考量自身在市場所處地位。企業正在觀望這種不確定性將持續多久,許多企業也在為未來的項目尋找中國以外的投資目的地。」

她說:「今日中國唯一可預測的就是其不可預測性,這對商業環境有弊無利。」

中共商務部8月18日公布數據聲稱,中國前7個月實際使用外資實現同比兩位數增長,為17.3%。彭博社9月6日的報導揭露中共數據造假:外資投資中國的比重中,高達76%實際為中資到香港後,再返回中國大陸;並且75%的新增投資流向了服務業,而不是中共政府要推動的高端製造業。

中共造假數據由來已久。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說:「因中共對外資來投資有優惠,有些人就把中國國庫的錢用各種方式轉到海外,『搖身一變』成了美國資本後再進入中國市場,相當於把錢『洗了一遍』,因此中共公布的外資數據是有水分的。」

Categories
社會廣角

華為3年投資56家芯企 造芯運動一場空

【2022年01月15日訊】(專題部記者葉霜、王佳宜採訪報導)在美國啟動對華為制裁的前不久,華為成立哈勃科技投資公司。三年來,哈勃已經投資56家芯片公司,整個中國也掀起轟轟烈烈的造芯運動,但是卻以失敗告終。

2019年4月23日,華為投資成立全資子公司——哈勃科技投資有限公司,註冊資本7億人民幣,註冊地為深圳市福田區。此事發生在美國對華為實施制裁的一個月之前。

2019年5月,美國禁止華為進口美國技術含量高於25%的產品。但是台積電繼續為華為代工生產芯片。為了堵上這一漏洞,2020年5月15日,美國升級制裁,要求任何採用美國技術和設備生產出的芯片,未經美國批准不能出售給華為。這可以說是對華為芯片的一次精準打擊。至此,台積電完全停止向華為供貨。

在過去三年,哈勃已經投資數十家芯片公司。中國媒體《今日半導體》報導說,在芯片投資圈中,哈勃投資「以狼性著稱」,成立以來出手迅速,以近乎每月投一家公司的速度推進。這種激進在華為遭到第二次制裁之後更加凸顯。僅2020年,哈勃就投資了25家半導體相關企業,並不斷往產業鏈上游深入。

比如,在2019年5月,哈勃投資銳石創芯,該公司生產射頻前端芯片。

2019年7月,哈勃投資恩瑞普微電子,該公司生產高速、高精度模擬芯片。

2019年8月,哈勃投資天岳先進,該公司生產半導體碳化矽材料。

2019年10月,哈勃投資天科合達,該公司生產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矽晶片。

根據資本市場研究公司PitchBook的數據,哈勃自成立以來已投資了56家公司。

集邦諮詢(TrendForce)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的文章說,哈勃科技可以說是華為應對美國打壓危機下的特殊產物。在其投資的企業中,覆蓋了第三代半導體、晶圓級光芯片、電源管理芯片、時鐘芯片、射頻濾波器等多個領域,而這些正是華為較多依賴美國產業鏈的領域。在美國的持續制裁下,2020年1月,哈勃科技的註冊資本從7億元增至17億元,被認為是進一步加大產業鏈投資的信號。

然而,華為的芯片製造能力卻並未見起色。進入2021年,芯片庫存逐漸消耗殆盡,海思公司已經無法為華為高端5G手機供貨。2021年八月,華為正式發布了P50系列手機。由於麒麟9000等芯片緊張,華為在P50系列上採用了高通驍龍888處理器和麒麟9000芯片。同時由於缺乏5G射頻器件,也使得即便是搭載麒麟9000 5G SoC的P50系列也無法支持5G。

中國媒體集微網2022年1月報導,中國大陸的自主供應鏈體系仍很難達到華為和中芯國際的要求,因此兩家公司的運營仍然需要向美國申請進口一些關鍵產品、材料和設備。

在美國「斷芯」的壓力下,不僅華為大量投資芯片公司,整個中國都掀起一場造芯運動。2020年,中國半導體公司通過公開發行、私募和資產出售籌集了相當於近380億美元的資金,是2019年總額的兩倍多。

同年,有超過50,000家中國企業註冊了與半導體相關的業務,是五年前總數的四倍。其中包括與芯片毫無關係的公司,例如房地產開發商、水泥製造商和餐飲企業——所有這些公司都打出「芯片公司」的招牌,因為政府承諾對芯片行業減稅和給予資助。

儘管造芯運動搞得轟轟烈烈,但是在過去三年,包括武漢宏芯(HSMC)和濟南泉芯在內的中國至少六個重大芯片建設項目都失敗了,有些甚至從未生產過一個芯片。這些項目至少投入了23億美元,其中大部分來自政府。

日本時事評論人士季林對大紀元表示:「中國企業在家電行業的成功讓許多人有了一種錯覺,覺得只要有大量的資金,能買到設備挖來人才,就沒有成功不了的領域。」

2020年,陸媒《第一財經》報導說:「在中國武漢市國家產業基地的半導體代工廠武漢弘芯工廠的施工現場連來往車輛都沒有。」在面積相當於59個足球場(42.4萬平方米)的地皮上只有三棟勉強蓋起的建築物框架。

武漢宏芯曾吹噓,在武漢產業園建設14納米和7納米的生產線,年產6萬片晶圓。然而到目前為止,全球半導體製造商中,能夠實現7納米製程量產的只有三星和台積電。

在武漢弘芯爆出千億大騙局後,2021年,投資近600億人民幣的泉芯集成電路製造公司又成為爛尾項目。媒體爆出,「弘芯」和泉芯的發起人竟是同一人,名叫曹山。該人2018年起先後成立珠海「逸芯」、「雲芯」、湖北「天芯」與濟南「泉芯」。泉芯集成電路製造公司被列為山東重點項目,國資已砸了逾5億元人民幣。

高端科技產業被中國商人玩成了圈錢遊戲,使中國芯片行業「只聽扔錢,不見水花」。據陸媒2020年10月統計,在一年多時間裡,中國有6個百億級以上的半導體規劃項目停擺。

在這種圈錢的氛圍當中,很多芯片人才放下矽片,跟風去做投資,導致一種怪現狀:半導體產業最不缺的就是投資人。所以業內傳出「學半導體的,陸家嘴比張江還要多」的笑談。在浦東的張江,大型芯片設計公司的門口,技術男們經常聽到陌生人在耳畔輕語:「小弟,換工作嗎?」「大哥,創業嗎?」

芯謀研究公司的文章說,台灣的工程師、海外工程師跳槽頻率相對較低,他們沉下心來搞研發,做產品,用工匠精神和日積月累開發出更好的產品,提升了海外公司的競爭力。文章引述某初創公司創始人的話說,中國工程師不僅貴,流動性大,而且能力上與海外工程師差距越來越大。

季林認為:「現在中國整個社會有掙快錢的風氣,優秀的高校畢業生都想進入能賺錢的金融行業和穩定的政府部門。在整個社會都浮躁的風氣下,失敗也不足為奇了。」

責任編輯:連書華#◇

Categories
社會廣角

小米誇口三年趕超蘋果 專家:或步華為後塵

【2022年01月08日訊】(專題部記者溫妮、梁欣採訪報導)近期中國智能手機製造商小米不斷宣稱,要做到「三年全球第一」。對此,IT資深專業人士表示,小米是一個百分之百的組裝機品牌,實力遠遜於三星蘋果,而且小米正在幫助中共審查和監控用戶,很可能步華為後塵。

2021年12月28日晚上,小米舉行12系列新品發布會,公司創辦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重申了「三年內手機銷量全球第一」的目標,並宣稱,小米將在產品和體驗上正式對標蘋果

聽新聞:

(聽更多請至「聽紀元」平台)

此前一週,雷軍在中國社交媒體微博上宣稱:「小米高端手機正式開始對標蘋果,向蘋果學習。」

小米近期的雄心與去年二季度的業績有關。去年7月,市場調查機構Canalys公告稱,小米二季度智能手機市占率為17%,超過蘋果(14%),躍居全球第二,僅次於三星(19%)。

隨後,雷軍在8月10日舉行的2021年度演講上通過大屏幕高調亮出「三年全球第一」的目標。

不過,蘋果時任副總裁布魯斯‧塞維爾(Bruce Sewell)當即表示:「說起來容易,做起來要難得多。」(It is easy to say. It is much more difficult to do.)

分析公司Counterpoint則提示,小米銷量上升,可能不會持續太久,二季度三星受疫情衝擊,出現缺貨等問題,但預計很快即可恢復,而蘋果二季度處於新舊機型交替過渡期,生產相對低迷,所以才會出現上述結果。

果然,2021年三季度蘋果以15%的市占率奪回全球第二的位置,小米市占率降至14%,再度排名第三,而三星則升至23%。

綜合銷售量和出貨量而言,小米距離蘋果和三星仍有很大差距。據全球網絡數據統計網站Statcounter的數據,截至2021年7月1日,三星和蘋果整體市占率分別為27.3%和26.9%,占全球手機市場一半以上,而小米則僅占10.9%,遠遠落後於兩大龍頭手機製造商。

IT專家:小米只是組裝機品牌

小米「三年全球第一」的口號發出後,引起業界和輿論界廣泛熱議。北美IT資深專業人士張健1月5日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從蘋果的體量、科技和客戶黏性來看,蘋果是世界上當之無愧的稀有品牌,小米想在三年內趕超蘋果,簡直是「痴人說夢」。

「小米是百分百組裝的一個手機品牌」,張健告訴記者,「你把小米的手機拆開,你會發現,它所有的零配件都能在中國手機市場上找到。你只要有相關的手工操作能力,你完全可以利用這些零配件,組裝成一部小米手機。」

「天鈞政經」研究員陸修遠同樣對大紀元表示,手機廠商需要具備產品研發、品牌和渠道銷售這三大能力,而小米頂多擁有渠道銷售這方面的能力。

「說白了,小米只是一個組裝機廠商。從市場份額來看,如果小米在非洲等貧困地區傾銷,那麼很快就會增加其市占率,但這樣的數字沒有多大意義。」

小米或步華為後塵

自小米2021年二季度銷量短暫超過蘋果、創下全球第二的紀錄後,「華為第二」儼然成為小米的代名詞。而從前景和命運角度來看,資深IT專業人士同樣認為,小米很可能被中共扶持成「華為第二」,步華為後塵。

華為是中國首家全球性科技巨頭,曾在2012年超越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電信設備製造商,並在2018年超越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製造商。2020年第二季度,華為一度超過三星,創下全球銷量第一的紀錄。

但2020年下半年,美國制裁升級,並開始全面封殺華為,致使華為手機市場份額從全球第二跌出前五,小米和蘋果則成最大受益者,前者吞食了華為在中低端市場的大部分份額,後者則在高端市場獨占鰲頭。

美國封殺華為是出於國家安全考慮。除了廣為人知的中共軍方背景外,英國國會2020年調查發現,過去三年內,中共政府為華為提供了約750億美元資金,資助華為以「低得可笑的價格」銷售其硬件。

而隨著小米走向國際市場,其安全隱患也開始引起國際社會關注。去年9月21日,立陶宛國家網絡安全中心(NCSC)發現,小米手機會自動審查屏蔽「西藏自由」、「台獨萬歲」或「民主運動」等字詞。雖然該功能可經手動關閉,但仍然可從遠端開啟。

這一發現意味著,小米正在幫助中共審查和屏蔽「敏感信息」,小米背後已經開始浮現中共的影子。

儘管小米立即發聲明否認,但張健表示,「從它開始上市那一天起,它就會給中共國安或監控部門留下一個後門,否則它無法上市。中共怎麼可能允許所有人被監控,而使用小米手機的人逃避監控呢?」

談到華為的崛起和衰敗,張健表示,華為曾高調宣稱自己的手機已經達到百分之百國產,當時中國的「小粉紅」們一片歡呼沸騰,認為中國高科技已經可以碾壓世界了。結果美國制裁之後,華為立刻開始敗落,因為它使用的幾乎全部是國外的高科技產品。

「小米也是一樣」,張健說,「我們現在已經看到小米與中共之間的聯繫密不可分。小米手機由於山寨本領舉世無雙、獨步天下,它的售價又非常有競爭力和吸引力,自然會吸引不富裕又不在乎個人隱私被洩露的人群。」

「不過,一旦小米像華為一樣『崛起』,勢必同樣會被美國死死地盯住,遭到美國制裁。這樣的話,小米同樣會步華為的後塵,成為『華為第二』。」他說。

當被問及「小米是否會成為中共扶持的對象」時,張健表示,與其說中共要扶持小米變成華為,倒不如說小米將不得不變成「華為第二」,因為對中共來說,只要有一個巨無霸的科技企業倒下了,勢必要再扶持另一個傀儡,而中國所有的科技企業都是受中共控制的。

責任編輯:連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