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社會廣角

罕見「恐龍木乃伊」身上驚見遠古鱷魚咬痕

【2022年10月17日訊】(記者張雨霏編譯報導)遠古生物的皮膚軟組織保存不易,使得全球迄今出土的「恐龍木乃伊」屈指可數,而古生物學家近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早年在美國北達科他州發現的一具草食性鴨嘴龍科「埃德蒙頓龍」遺骸不僅保留了皮膚組織,甚至身上還留有被遠古鱷魚撕咬的痕跡。

近日刊載於《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期刊的研究論文指出,考古學家於1999年在美國北達科他州馬馬斯(Marmarth)市發現了這具6700萬年前、身長7米的埃德蒙頓龍(Edmontosaurus)乾屍,科學家最近發現,這隻恐龍的前臂和尾巴處都有明顯的傷痕。

研究人員推測其前臂的傷口應該是鱷魚遠古近親的咬痕,至於尾巴上的撕裂傷則尚無法釐清是被哪種生物攻擊所致。

研究團隊指出,目前也不清楚這隻鴨嘴龍是否傷重死亡,或是死後才被食腐動物在前臂和尾巴處咬傷,但它的皮膚化石提供了大量有關於恐龍全身鱗片的大小、生長模式以及肌肉量等大量信息。

請點看相關圖片

不過,這具乾屍化石的真正意義在於讓研究人員了解恐龍木乃伊化的另一個成因,科學家們先前都認為恐龍或任何史前生物死後,必須極快地被掩埋才能保存住軟組織,而這隻埃德蒙頓龍的情況顯然並非如此。

論文合著者之一、田納西大學地球與行星科學系古生物學家德拉姆海勒—荷頓(Stephanie Drumheller-Horton)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發現咬痕真的很出乎意料,過去人們認為如果在遭埋前軟組織受損,就無法保存下來。然而,這隻恐龍被咬後皮膚被刺穿,使得造成遺體分解的氣體和液體逸出,讓被掏空的皮膚變得乾燥,從而自然地達成「木乃伊化」。

她還表示,像這樣木乃伊化的皮膚在相當潮濕的環境中也能保存數週到數月以上,保存時間越長就越有可能被埋進土裡,最終形成化石。

該論文另一位作者、北達科他州地質調查局的古生物學家克林特‧博伊德(Clint Boyd)進一步解釋說,由於皮膚比骨頭更容易分解,需要經歷罕見且特殊的過程將皮膚保存足夠長時間後再被掩埋與石化,才會出現皮膚化石,因此真正完整帶有軟組織遺骸的「恐龍木乃伊」,目前全球可能不到20具。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已經目睹過成千上萬的化石,但其中只有這一具保存著皮膚的印痕。」他說。

Categories
科技新聞

罕見「恐龍木乃伊」身上驚見遠古鱷魚咬痕

【2022年10月17日訊】(記者張雨霏編譯報導)遠古生物的皮膚等軟組織保存不易,使得全球迄今出土的「恐龍木乃伊」屈指可數,而古生物學家近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早年在美國北達科他州發現的一具草食性鴨嘴龍科「埃德蒙頓龍」遺骸不僅保留了皮膚組織,甚至身上還留有被遠古鱷魚撕咬的痕跡。

近日刊載於《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期刊的研究論文指出,考古學家於1999年在美國北達科他州馬馬斯(Marmarth)市發現了這具6700萬年前、身長7米的埃德蒙頓龍(Edmontosaurus)乾屍,科學家最近發現,這隻恐龍的前臂和尾巴處都有明顯的傷痕。

研究人員推測其前臂的傷口應該是鱷魚遠古近親的咬痕,至於尾巴上的撕裂傷則尚無法釐清是被哪種生物攻擊所致。

研究團隊指出,目前也不清楚這隻鴨嘴龍是否傷重死亡,或是死後才被食腐動物在前臂和尾巴處咬傷,但它的皮膚化石提供了大量有關於恐龍全身鱗片的大小、生長模式以及肌肉量等大量信息。

▶請點看相關圖片

不過,這具乾屍化石的真正意義在於讓研究人員了解恐龍木乃伊化的另一個成因,科學家們先前都認為恐龍或任何史前生物死後,必須極快地被掩埋才能保存住軟組織,而這隻埃德蒙頓龍的情況顯然並非如此。

論文合著者之一、田納西大學地球與行星科學系古生物學家德拉姆海勒—荷頓(Stephanie Drumheller-Horton)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發現咬痕真的很出乎意料,過去人們認為如果在遭埋前軟組織受損,就無法保存下來。然而,這隻恐龍被咬後皮膚被刺穿,使得造成遺體分解的氣體和液體逸出,讓被掏空的皮膚變得乾燥,從而自然地達成「木乃伊化」。

她還表示,像這樣木乃伊化的皮膚在相當潮濕的環境中也能保存數週到數月以上,保存時間越長就越有可能被埋進土裡,最終形成化石。

該論文另一位作者、北達科他州地質調查局的古生物學家克林特‧博伊德(Clint Boyd)進一步解釋說,由於皮膚比骨頭更容易分解,需要經歷罕見且特殊的過程將皮膚保存足夠長時間後再被掩埋與石化,才會出現皮膚化石,因此真正完整帶有軟組織遺骸的「恐龍木乃伊」,目前全球可能不到20具。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已經目睹過成千上萬的化石,但其中只有這一具保存著皮膚的印痕。」他說。

Categories
科技新聞

最古老魚類心臟化石現蹤澳洲 距今3.8億年

【2022年09月22日訊】(記者張雨霏編譯報導)澳洲研究人員近期在一具史前有頜魚類化石中發現了一顆具有3.8億年歷史的心臟,而且保存狀況良好,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心臟,比目前已知其它魚類心臟化石早約2.5億年。

綜合媒體報導,這塊化石所屬魚類因發現於西澳荒野地區金伯利的「戈戈」岩層而得名「戈戈魚」(Gogo fish)。戈戈魚屬於已滅絕的盾皮魚綱(Placoderms)的一種。盾皮魚綱已經有上下頜和牙齒,大約生活在4.3億年前的志留紀中期至3.59億年前的泥盆紀末期,在地球上共繁衍了近7000萬年,比最早的恐龍還要早1億多年。

研究人員掃描這塊化石時發現了其中石化的內臟器官,除了最引人注意的心臟之外,還有肝臟、胃部及腸道等軟組織,甚至未被壓扁。

▶點擊這裡觀看影片

研究人員表示,這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動物軟器官。化石形成時通常只會保存動物骨骼及牙齒等硬組織,而非軟組織。不過,這塊化石發現地特有的礦物質令魚的內臟器官得以形成化石而被保存下來。

該研究主要作者、澳洲科廷大學和西澳博物館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家凱特‧特里納斯蒂克(Kate Trinajstic)表示,古生物的軟組織很少被保存下來,以三維立體形式(3D)保存的情況更為罕見,這一發現非常了不起。

戈戈魚的復原圖。(Entelognathus/Wikimedia Commons)

「這種化石魚的真正特殊之處在於,它們的軟組織被保存在三維空間中,不像大多數軟組織一樣被保存在扁平的化石中」,該研究合著者、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古生物學家阿爾柏格(Per Ahlberg)說」,我們也非常幸運,因為現代掃描技術使我們能夠在不破壞它們的情況下研究這些脆弱的軟組織。幾十年前,這個項目是不可能的,如今我們卻做到了。」

此項研究首次展示了肢節內複雜S形心臟的3D模型,該心臟由兩個腔室組成,較小的腔室位於上部,與現今的鯊魚、硬骨魚相似,但結構不同於後來出現的脊椎動物,這些特徵在早期脊椎動物中是比較先進的。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盾皮魚綱的肝臟很大,有保持浮力的作用;胃部形狀像一個扁平的長方形袋子,具有獨特的紋理;而其腸道則呈螺旋瓣狀,相信能夠幫助吸收食物。但化石中卻沒有發現其擁有肺部的跡象。

研究人員使用中子束和同步加速器X射線掃描仍嵌在石灰岩凝結物中的標本,並根據細菌和周圍岩石基質沉積的不同密度的礦物質構建了內部軟組織的三維圖像。這有助於科學家進一步研究這種魚的解剖布局。

這具獨特的新化石表明,在澳大利亞內陸可能還有更多的寶藏等著被發現。

該研究成果於9月15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Categories
社會廣角

最古老魚類心臟化石現蹤澳洲 距今3.8億年

【2022年09月22日訊】(記者張雨霏編譯報導)澳洲研究人員近期在一具史前有頜魚類化石中發現了一顆具有3.8億年歷史的心臟,而且保存狀況良好,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心臟,比目前已知其它魚類心臟化石早約2.5億年。

綜合媒體報導,這塊化石所屬魚類因發現於西澳荒野地區金伯利的「戈戈」岩層而得名「戈戈魚」(Gogo fish)。戈戈魚屬於已滅絕的盾皮魚綱(Placoderms)的一種。盾皮魚綱已經有上下頜和牙齒,大約生活在4.3億年前的志留紀中期至3.59億年前的泥盆紀末期,在地球上共繁衍了近7000萬年,比最早的恐龍還要早1億多年。

研究人員掃描這塊化石時發現了其中石化的內臟器官,除了最引人注意的心臟之外,還有肝臟、胃部及腸道等軟組織,甚至未被壓扁。

點擊這裡觀看影片

研究人員表示,這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動物軟器官。化石形成時通常只會保存動物骨骼及牙齒等硬組織,而非軟組織。不過,這塊化石發現地特有的礦物質令魚的內臟器官得以形成化石而被保存下來。

該研究主要作者、澳洲科廷大學和西澳博物館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家凱特‧特里納斯蒂克(Kate Trinajstic)表示,古生物的軟組織很少被保存下來,以三維立體形式(3D)保存的情況更為罕見,這一發現非常了不起。

戈戈魚的復原圖。(Entelognathus/Wikimedia Commons)

「這種化石魚的真正特殊之處在於,它們的軟組織被保存在三維空間中,不像大多數軟組織一樣被保存在扁平的化石中」,該研究合著者、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古生物學家阿爾柏格(Per Ahlberg)說」,我們也非常幸運,因為現代掃描技術使我們能夠在不破壞它們的情況下研究這些脆弱的軟組織。幾十年前,這個項目是不可能的,如今我們卻做到了。」

此項研究首次展示了肢節內複雜S形心臟的3D模型,該心臟由兩個腔室組成,較小的腔室位於上部,與現今的鯊魚、硬骨魚相似,但結構不同於後來出現的脊椎動物,這些特徵在早期脊椎動物中是比較先進的。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盾皮魚綱的肝臟很大,有保持浮力的作用;胃部形狀像一個扁平的長方形袋子,具有獨特的紋理;而其腸道則呈螺旋瓣狀,相信能夠幫助吸收食物。但化石中卻沒有發現其擁有肺部的跡象。

研究人員使用中子束和同步加速器X射線掃描仍嵌在石灰岩凝結物中的標本,並根據細菌和周圍岩石基質沉積的不同密度的礦物質構建了內部軟組織的三維圖像。這有助於科學家進一步研究這種魚的解剖布局。

這具獨特的新化石表明,在澳大利亞內陸可能還有更多的寶藏等著被發現。

該研究成果於9月15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