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社會廣角

童書出版商以傳統價值觀治療社會弊病

【2022年10月08日訊】(記者Anita L. Sherman報導/趙孜濟編譯)現代年輕人遇到困難和問題時不是去解決問題和創造,而是傾向責備他人和具破壞性。對於凱瑟琳‧哈沃德(Kathleen Harward)來說,她書中的英雄和主題是治療當今社會弊病的良藥。她把它們看作是一代年輕人的解藥。

她作為一家獨立的童書出版商,其道路受到經驗和心靈的啟發。2021年,她創立了布蘭迪派圖書公司(Brandy Pie Book Company)。這一舉動是在擔任校園律師近15年後。當時她在科羅拉多州立大學(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擔任學生法律服務主任。在這個職位上,她幫助大學生克服錯誤,培養韌性和創業思維,並加強使自己和他人生活更美好的能力。

但她在大學裡經常與同事發生衝突。

「我有時是唯一一個在會議上大聲疾呼,反對我不喜歡的政策的聲音」,哈沃德說,她覺得學生們被灌輸了錯誤的意識形態,並美其名曰『社會正義』。」

「我認為我所經歷的不幸在今天普遍存在。那是一種破壞性的意識形態,而不是建設性的。」

哈沃德決定對當地圖書館的兒童區進行一些調查。她的發現讓她感到不安。

「在早些年,我認為破壞性趨勢僅限於高等教育泡沫,但現在很明顯,這種思維方式的洗腦在小學就已經開始了」,她說。

「當我看到書架上新添加的都是什麼書時,我感到震驚,所有這些全新的圖畫書和早期的兒童書籍,以及其中的身分政治,都令人震驚。」

「我從小就生活在平凡的英雄中」,比如狗、孩子、奶奶、護士、老師和父母。與其責怪別人,不如「你克服障礙,學會做困難的事情,讓生活更美好。」

作者凱瑟琳‧哈沃德,布蘭迪派圖書公司的創始人。(Courtesy of Todd Newcomer/Brandy Pie Book Company)

哈沃德不想保持沉默。

「這些東西(比如身分政治)太具有破壞性了。我們需要找到更好的方法」,她說,「我們需要幫助我們的孩子」。家庭和好書是一個很好的起點。

哈沃德在信仰上邁出了一大步。2020年底,她決定離開大學,開始創作讚頌「製造者」而不是「破壞者」的兒童讀物

「我覺得我必須用自己簡單的方式做點什麼來幫助我們的孩子」,哈沃德說,一種方法是「給他們一層盔甲。向他們展示他們被日常生活中平凡的英雄包圍,也許能幫助他們自己成長為英雄」。

合作帶來的創造力

她的第一本書《大家的狗》(The Shared Dog)講述了一位母親和父親引導他們的孩子與一隻寵物狗一起生活的故事。他們,他們的三個女兒,和一個名叫布蘭迪‧威爾伯‧派的巧克力色的拉布拉多犬共同生活。布蘭迪是他們所有人的完美照顧者,甚至對住在隔壁的祖父母都保持防範。從他們忠心的寵物狗身上,女孩們在整個童年時期都學到了關於無條件的愛的寶貴經驗。

布蘭迪‧威爾伯‧派是一隻可愛的家庭狗,也是凱瑟琳‧哈沃德系列兒童讀物的靈感來源。(Courtesy of Brandy Pie Book Company)

這本書的靈感來自現實生活中的巧克力色的拉布拉多,名叫布蘭迪‧威爾伯‧派(Brandy Wilbur Pie),它也與哈沃德的新出版公司同名。

這個與布蘭迪‧威爾伯‧派合影的年輕女孩是《大家的狗》中Alba的靈感來源。(Courtesy of Brandy Pie Book Company)

當她探索出版兒童讀物的新領域時,哈沃德向科羅拉多州的CJ Designs設計公司尋求幫助,進行品牌推廣,設計書籍布局,並建立了一家基於電子商務的兒童圖書公司。

布蘭迪派圖書公司特意將品牌和標誌設計得溫暖,友好,寧靜和舒緩。插圖讓人賞心悅目:柔和,引人入勝,並以優雅而溫柔的風格創作。哈沃德打算在公司向前發展時保持對這隻忠實,充滿活力和漂亮的狗的記憶。

為了打造這些視覺效果,哈沃德啟用了不同國家的年輕藝術家來畫她的故事,例如來自委內瑞拉梅里達小鎮(Merida)的加布里埃拉‧蘇爾巴蘭(Gabriella Sulbarán)或來自西伯利亞的藝術家和藝術教師謝爾蓋‧阿夫傑夫(Sergey Avdeev)。哈沃德希望幫助年輕企業家取得成功。

融入她的團體的年輕藝術家不僅展示了他們的才華,還有助於哈沃德傳遞充滿希望的信息:鼓勵自信,好奇心和合作。對於哈沃德來說,孩子們的人生就是這樣開始的,她希望她的書能鼓勵這些自然的衝動。

哈沃德的好朋友,教師和作家麗貝卡‧希爾(Rebecca Hill)協助書籍的編輯。

價值驅動

哈沃德公司的指導性觀點之一是,故事「對於任何年齡段的頭腦和心臟」都有一些可以分享的東西。她稱它們為「鍋碗瓢盆」的生活故事。哈沃德知道,孩子們更願意玩他們在櫥櫃裡能找到的鍋碗瓢盆,而不是盒子裡的玩具。

「孩子們傾向於真實的東西!」她說。

作家凱瑟琳‧哈沃德認為她的書是「生活中的鍋碗瓢盆故事」。(Courtesy of Todd Newcomer/Brandy Pie Book Company)

在《大家的狗》出版之後,哈沃德又出版了三本兒童讀物。

《丟失的食譜》(The Lost Recipe)是尋找奶奶丟失的食譜,它說明了記住和品嘗我們所愛的人最喜歡的食譜是一種尊重他們記憶的方式。在《槳板狗》(The Paddleboard Dog)中,一位科學教師和她的邊境牧羊犬為她的學生提供日常課程,讓他們在戶外過上充實的生活。最後,《誰喜歡綠色煎餅?》(Who Likes Green Pancakes?)講述了一位富有創造力的護士,她將照顧生病的孩子與自己女兒的假期夢想結合在一起。

「我們的故事發生在小溪、峽谷、山脈、後院和廚房裡,適合所有人。我們為3至100歲的孩子創作。我們很早就開始了,從未停止過努力。」

至於布蘭迪派圖書公司,「我們的故事講述的是一種生活方式。」

土生土長的故事

哈沃德創辦自己公司的決定需要勇氣。

「我來自一個勇敢的家庭」,她笑著說。

她的父親是內布拉斯加州的一名律師。他擔任檢察官的縣是家庭教育者的避風港。

「當時,在家上學是非法的……父母可能會被關進監獄」,哈沃德說。她深情地回憶了她父親對父母權利的尊重,並在他所服務的縣為他們提供庇護。

在她離開家後,這些教導一直伴隨著她。

「當我在羅格斯大學(Rutgers)讀本科時,我們有很棒的老師,但那兒也有一股力量推動社會主義」,哈沃德說,「你不得不抗拒,並指出其缺陷。」

哈沃德現在有三個成年女兒。兩個是護士,另一個是科學老師。在她眼中,她們是一流的年輕女性,她們生活中的動人故事融入了她的幾本書中,有很多真實性,因此,她的故事引起了力量和感性的共鳴。

布蘭迪派圖書公司的一些書籍。(Anita Sherman)

期待

哈沃德正在寫她的第五本書,這本書的重點是領導成年人。雖然她的書在商業上做得很好,但她更想為全國各地的圖書館書架和教室提供這些書。

感謝最近慷慨的捐贈者,布蘭迪派的書籍現在可以捐贈給圖書館和教室。她正在這條路上。

在蒙大拿州看望她最小的女兒後,哈沃德說,她的書現在在比林斯市(Billings)中心的「這間書屋」(This House of Books)有售。

「這是一種合作模式,任何人都可以在合作中購買所有權份額並獲得折扣等,作者可以在商店前面擁有貨架空間,在其網站上進行宣傳,並進行促銷活動」,哈沃德充滿激情地說,「有一些非常知名的作者也加入了合作!」

雖然哈沃德的公司很小,但她的雄心很大。隨著假期的臨近,她樂觀地認為,渴望具有永恆價值觀的新鮮故事的家庭將把目光投向她的布蘭迪派系列。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特殊的角色。……我們有義務讓世界變得更好一點」,她說,「希望這些故事能向孩子們展示如何做到這一點。」

想要訂購書籍或與凱瑟琳‧哈沃德聯繫,請訪問 BrandyPieBooks.com

Categories
南加新聞

敘舊話新 台美人旅館業歡慶中秋

【2022年09月09日訊】(記者袁玫洛杉磯報導)台美人在旅館事業的發展從篳路藍縷到輝煌騰達,宛如一篇篇經典故事,值得後進借鑑。中秋佳節來臨之際,南加州台灣旅館公會前總幹事林玉樹以「Old Buddy」建立的Line群組,呼籲前輩們參加「旅館業OB會」。9月6日,在美國的成功旅館業前輩和中、青代業者歡聚一堂,分享創業中有歡笑、有驚險、五味雜陳的光輝歷史。

主辦人林玉樹。(袁玫/大紀元)

林玉樹表示,「都説好漢不提當年勇」,但是這些南加州旅館的前輩、前會長當年是如何神勇,成就一番事業;然而歲月如梭,因此藉由這次餐會,使大家相聚敘舊,向前輩致敬。

第14屆會長李木通回憶南加州台灣旅館業同業公會創始的由來,他說,在70年代,很多台灣人移民美國,開旅館對新移民而言是個方便的行業:買個小旅館,家人既有地方居住又能幫忙照顧生意,安居樂業,打拼致富,因此,這成為新移民喜歡從事的行業。

李木通董事長。(袁玫/大紀元)

當然,旅館業者每天也面臨著許多挑戰和困境,因此,大家時而聚會,交換心得,互通有無,使得當時台灣人的旅館業蓬勃發展。不過,李木通表示,從事旅館業可謂非常辛苦,第二代多不願接手,年輕人多喜歡從事高科技(High tech)。

台美人披荊斬棘 成就事業

第21屆會長陳正吉表示,1976年他來美國時,買下旅館後什麼都要親力親為,自己動手油漆、粉刷,自己照顧旅館,辛勤工作,不能懈怠。但是相對而言,旅館業是比較容易上手的工作,同時有需要可以申請綠卡。

身兼皇佳銀行董事/銀行創辦與作業開發公司總裁的林創一認為,認為,做生意,「人品品德修養」最重要。他在1975年經營旅館,與人合作最高時曾擁有64間旅館,但由於合作者品性道德缺失而致使他失去很多間旅館。他說,在銀行界他也服務40年,接觸不同社會人士,洞悉人間冷暖,不論做事、待人,最重要的是「人品、守信用、講話要算數」。

身兼皇佳銀行董事/銀行創辦與作業開發公司總裁的林創一。(袁玫/大紀元)

1995年進入旅館業的李秉信則表示,他在年輕從事房地產時,記憶最深刻的是「人捨我取,人取我捨」。他來美國遇到第一次的經濟蕭條,許多旅館賤價拋售,每個人都「聞旅色變」,認為旅館業是賠錢、讓人痛苦的行業。但他聽從叔叔的指點把握好時機,拿下多間酒店,生意越來越穩定。他說:「酒店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行業,但一定要把握時機,以免掉入漩渦。」

業者李秉信。(袁玫/大紀元)

創業中有苦有樂

加州旅館業台美風雲人物雖然有著輝煌的歷史,賺銀滿滿,但也遭遇過危險和挑戰。

前會長顏樹洋回憶,當年他也蓋了好幾間旅館,但由於當時的治安狀況不好,有一天他遭遇持槍搶劫,腹部中彈,可謂死裡逃生。但這並沒有讓他放棄,繼續經營,直到退休他才賣掉物業,安養天年。

前會長顏樹洋。(袁玫/大紀元)

第35~36屆會長鄧永征表示,在美國白手起家,從大學就去打工,增長見識,感謝旅館公會讓他學習到如何經營旅館的方法,把握正確時間和時機投資經營。

前會長鄧永征。(袁玫/大紀元)

榮任北美洲台灣商會總會長的吳東昇,當年以天價5萬美元買下TraveLodge,然後開創南加州第一間Holiday Inn Express。他感謝有此機會和大家聚會,並祝福老一輩退休後生活美滿。

北美洲台灣商會總會長吳東昇。(袁玫/大紀元)

6日,年輕一輩的林品傑和母親董香蘭一起出席餐會;台灣知名中醫師李深甫的兒子Tony Lee表示,最近推出Hilton Garden Inn,希望未來能在旅館業大展鴻圖。◇

年輕一輩林品傑和母親董香蘭一起出席聚會。(袁玫/大紀元)
第二代Tony Lee。(袁玫/大紀元)
Categories
社會廣角

受爺爺啟發 16歲少年成功創辦食品卡車業務

【2022年08月16日訊】(英文大紀元記者Anna Mason報導/張雨霏編譯)美國德州蒙哥馬利縣一位16歲少年從爺爺那裡獲得靈感,創辦了自己的熱狗卡車業務,並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就。

「我知道我想自己創業,而且我也知道我要儘早去實踐。」雅各布‧歐文(Jacob Irving)告訴《大紀元時報》。

這位青少年不想付出「高昂學費」和幾年的時間去上大學,最終只獲得一張可能用不上的學位證,所以年紀輕輕的歐文下定決心,以較低的開銷和便宜的啟動成本創立了自己的熱狗生意:Pop Pop’s Dandy Dog。

歐文分享了更多關於他創業背後的靈感,他說他的爺爺(名為Pop Pop)曾於1985年在德州的路易斯維爾創辦了一家名為Dandy Dog的餐館。經過近四十年的經營,該餐飲在方方面面都相當成熟了。所以,歐文直接繼承了Dandy Dog的舊徽標、菜單和獨特的配方。

歐文在很小的時候就和爺爺學做飯。(Jacob Irving提供)

據說通過這些配方做出來的食品非常美味。歐文的熱狗受到當地一位受歡迎的演唱會策劃人查爾斯‧迪格(Charles Digg)的青睞和分享。不料,迪格的這個社交媒體帖子引起了前德州州長候選人查德‧普拉瑟(Chad Prather)的關注和轉發,結果普拉瑟的數百萬粉絲紛紛湧向Pop Pop’s Dandy Dog去親自品嘗。隨之,歐文的熱狗攤受到了媒體的廣泛關注。

然而,這驕傲成績的背後浸透著歐文艱辛的付出和汗水。首先,他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才說服父母同意給他買一輛卡車,而不是用這筆錢去上大學。而且最終達成的協議是,除了卡車以外,他將承擔其它所有運營費用。

之後,在保證正常學業的情況下,歐文熬夜擠時間來處理熱狗生意的所有前期準備工作。當然,這種緊張的生活對歐文來說並不陌生。因為他一滿14歲就在Chick-fil-A找到了他的第一份工作,並且一直未間斷,同時努力完成他的學校課程和課外活動。

「我在班上排名前5%,所以我的成績並沒有受到影響。」歐文說,他經常凌晨2點半回到家,幾個小時後再趕往學校。

在年滿16歲並攢下足夠的資金後,歐文開始了自己的事業。

(Jacob Irving提供)

「我為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同時也為我的眾多支持者幫我實現這一目標感到自豪。」他分享道。

歐文坦言,經營一份生意確實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過程中需要應對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常常讓他感到壓力重重、緊張和焦慮。儘管如此,他說「一切付出還是值得的」。

在創業的過程中,這位心存感激的青少年還學到了很多寶貴的人生經驗,比如向周圍的人尋求幫助。

「我的性格非常獨立」,他說,「不僅如此,我還非常固執。即使我真的需要幫助,我也從不接受別人的幫助。」

但歐文現在意識到,如果你一直對周圍的人充滿愛心和善意,他們會很願意幫你或給你一些建議。

展望未來,他說他計劃逐漸擴大業務規模,他的目標是建立一個特許經營權,並將Pop Pop’s Dandy Dog這個品牌帶到更多地方。

Categories
灣區新聞

商界精英:台裔女企業家的美國夢

【2022年08月13日訊】(記者袁玫洛杉磯報導)萬丈高樓平地起,任何事情的成功非一蹴而成,知名女企業家陳玲華白手起家,卻創立跨領域的知名企業,8月4日,她與本報分享了自己生命中的故事。

2021年蔡英文總統(左)頒獎給榮獲第23屆海外台商磐石獎的南加州台商陳玲華中小企業最高榮譽。(陳玲華提供)
陳玲華白手起家,創立跨領域的知名企業獲獎無數。(陳玲華提供)
陳玲華白手起家,創立跨領域的知名企業獲獎無數。(陳玲華提供)
陳玲華白手起家,創立跨領域的知名企業獲獎無數。(陳玲華提供)

陳玲華目前擔任多家公司的董事長,她的企業跨足貿易、房地產、時尚設計及健康保健領域;她的人生座右銘是「早點確立自己的方向,果斷的下決定」,「沒有不景氣的環境,只有不景氣的頭腦」。

陳玲華白手起家,創立跨領域的知名企業。(袁玫/大紀元)
陳玲華白手起家,創立跨領域的知名企業獲獎無數。(陳玲華提供)

憑著堅定信念 成功創業

陳玲華出生於台中大甲,家中排行第二。她進入輔大商學院的第一年就立下未來「創業和從商」的志願,並在這方面加強努力,充實自己專業方面的知識。

1983年她於輔大企管系畢業後,不停地轉換頻道汲取經驗,曾在貿易公司、工廠物流、報關行等地方工作過,從中學習管理,累積自己的工作經驗與能力,以備未來自己創業。1985年移民美國後,她完成企管碩士學位。

剛到美國,她一邊求學、一邊工作,很快受到老闆的賞識,邀她為合夥投資人。但資金籌備得相當辛苦,是靠她父母在台灣抵押一棟房子貸款來的,但她沒有退路,不能辜負父母親,只能往前衝。

當時傳統生意型態模式和現今的網路世代完全不同,在創業時期的前十年內,她跑了紐約五六十趟,曾到芝加哥、邁阿密、拉斯維加斯等大城市各大秀場非常多次,幾乎全美跑透透。正是靠這些經驗累積到許多不同的客戶,給顧客很誠懇的形象,也因此獲得很多顧客的支持和讚賞,彼此建立非常好的友誼。不到一年,陳玲華就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3年內,她就將貸款如數還給父親。

陳玲華回憶,憑著她堅定的信念,成功創立了Sunshine進出口公司,從最初的單一產品絲襪開始起步,到不斷地創新與研發擴充產品線,逐步地把公司發展壯大。目前除了美國威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DATA)外,她擁有的企業還包括:美國陽光國際股份有限公司(Sunshine International Corp)、 美國史密斯威房地產公司(Smithway Property LLc)、美國INTI-Fashion股份有限公司等。此外,在台灣她投資的房地產項目包括:沐提斯、都市豐華、都市璞華、都市璞墅、都市森河畔。

善念善行 成就獲肯定

陳玲華事業有成後,不忘回饋社會,擔任世界華人工商婦女企管協會副總會長的她說:「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將愛傳播。」

在全球疫情爆發初期,口罩緊缺時,她運用企業資源,主動捐贈口罩給世華北美洲20個分會及一些弱勢團體;2021年世華總會發起全球捐贈護理床,北美洲共捐贈160張床共襄盛舉;2022年響應並加入世華總會「全球熱捐血」活動;2022年回台捐贈僑委會「僑生獎學金」百萬元新台幣,造福台僑生,為台灣培育優秀人才,善盡一份海外僑胞的心意。同時還捐贈桃園市政府30台「威剛XPG高效能纖薄觸控筆記型電腦」,讓被匡列的市府員工居家上班正常運作,維持市府防疫量能,為防疫工作盡一份心力。

陳玲華對社區的服務與企業貢獻獲得多個肯定:2013年,她擔任南加州中國大專校友會會長時榮獲第四屆「傑出婦女獎」,同年還榮獲第五屆世界十大傑出華商婦女「華冠獎」;2014年榮獲輔仁大學「傑出校友」,2019年榮獲台中女中「傑出校友」後,2021年榮獲「第23屆海外台商磐石獎」。陳玲華表示,「磐石獎」是對海外台商中小企業最高榮譽,也更是對她在事業與社區服務的一大肯定。

威剛科技三度奪得亞洲企業社會責任獎(Asia Responsible Enterprise Awards,簡稱AREA),陳玲華說,該獎是亞洲評價最高的企業社會責任獎,表揚長期致力於提升經濟、社會及環境(ESG)的企業典範。

陳玲華表示,獲得肯定也帶來責任與壓力,她事事時時提醒自己「以最寬容、客觀、體諒的心情去輔導社團後起之秀」。她說,很幸運自己很有說服力使諸事圓融,她也是不斷地學習,眼界提高後對自己的期許也不同,「不斷地精進,能發揮本身的影響力,成為後進、親朋好友、社團等的學習典範」。她期許未來建構永續企業、創新發展,不只為自己的企業盡心,更要回饋台灣,善盡社會責任。

克服疫情期封閉 業績再創新高

陳玲華表示,台灣威剛公司總部在2001年成立,2004年掛牌,目前全球員工人數2,000人,2020總營業額為322億台幣(11.6億美元),是全球十大SSD模組品牌排名第二;美國分公司成立於2002年,營業額也在2.52億美元。

陳玲華白手起家,創立跨領域的知名企業獲獎無數。(陳玲華提供)

陳玲華說美國威剛創立之初也是非常辛苦,輾轉遷移。疫情期間無法參加任何B2C(企業對消費者)展會,業績嚴重下滑,她告訴自己:「沒有不景氣的環境,只有不景氣的頭腦。」於是她帶領公司團隊將重心放在數位行銷,結合自有媒體、網紅、舊有科技媒體的拉抬導流,加重關鍵字搜尋的廣告力度,提高媒體評測的質與量,使業績再創新高。

美國威剛透過持續創新與突破的精神,逐步向市占第一的目標挺進,期望能帶領台灣品牌持續閃耀在世界舞台。過去兩年,公司分別在加州及佛州購買了大型辦公室以及倉庫,為潛在發展做好準備。

家是最大的後盾 輔助僑青發展

陳玲華表示,「家」是她最大的後盾與幸福動力,她感謝先生在背後的默默支持。她說與先生彼此「尊重、欣賞、包容、學習」才能讓家庭和事業雙豐收。陳玲華的4個孩子有當醫生的、有當律師的,各個傑出。她說,培養孩子的興趣非常重要,「能成為將來的工作、成為謀生工具,是最理想的」。

她說:「我有虎媽精神、沒有虎媽的時間。」因此,在教育孩子方面,她把握因材施教原則,指導他們走對方向,讓孩子自由發揮。「小孩就像風箏,不能拉太緊,要收收放放。」談起教養訣竅,她說:「失敗沒關係,但一定要屢敗屢戰。」孩子詢問意見時她不會直接否決,因為要讓他們從錯誤中學習。

陳玲華表示,目前的Z世代與第一代移民在思維與觀念上很不一樣,消費行事與對生活品質的要求都不相同,要「鏈接」他們,必須從需求、科技及生活方式等方面著手。

僑界面臨斷層也是她十分擔憂的問題。疫情時代,不少剛畢業的第二代遇到就業問題,同時來美青年也逐年減少,因此「加強培育第二代僑青、鼓勵來美留學生能留在美國」是必須的。

她說,洛杉磯台美商會歷經約10年才健全青商部,成為全球最強最有組織的。世華也正積極規劃建立「世華女青」。此外,疫情中社團仍要多辦活動,線上議題要跟上潮流,「要帶領會員在疫情中找資源、找轉機」。她還說,台灣是依賴國際貿易的島國,也必須儘速與歐美接軌,多運用新的科技方式及平台。◇

Categories
南加新聞

少時失怙中年失婚 李敏華如何成為資深副總裁?

【2022年08月04日訊】(記者徐綉惠洛杉磯報導)2022年第九屆世界十大傑出華商婦女「華冠獎」得主李敏華(Mindy Ying),從全球77個分會、18個國家的50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她目前任WEG(Wealth Enhancement Group)資深副總裁、執行董事及投資顧問,管理逾550億美元的資金,並致力從事公益慈善活動。然而李敏華並非一直這麼光鮮耀眼,她少時失怙,中年因丈夫出軌而離異。單親撫育子女的李敏華,如何在逆境中兼顧家庭與事業,逆風翱翔、回饋社會?

2022年7月30日,世華南加分會舉行記者會恭賀李敏華榮獲第9屆「華冠獎」。(徐綉惠/大紀元)
2022年7月30日,李敏華與世華成員陳玲華、俞寧寧、冉淑綺(由右至左)合影。(徐綉惠/大紀元)
2022年7月30日,第七屆金冠獎五位得主:謝雨澐、李敏華、王姿容、游蕙綾、李明瑋(由左至右)合影。(徐綉惠/大紀元)

國軍先烈子弟教養院生涯

李敏華生於動盪的1950年代,她的父親為國捐軀,家貧致使年幼子女被送至國軍先烈子弟教養院,當時10歲的李敏華,已逾教養院收容孩童的年紀,但她不忍弟妹失去母親照護,主動要求由她住到教養院。

回憶青蔥的教養院時光,李敏華難免感慨,那段時間讓她印象最深刻的是羞於示人的便當,還有辛勤付出的院長、工作人員們。

李敏華說:「上學帶便當,裡面菜飯都不好意思拿出來。」窘迫的物質環境雖讓人感到自卑,但精神生活卻很富足,李敏華以育幼院成績優異的大哥哥、大姊姊們為學習榜樣,努力讀書;為了歡迎到育幼院的參觀者,李敏華也練習、培養了民族舞蹈、樂儀隊拋槍等才藝。

儘管那段生活非常艱辛,但也養成李敏華堅忍不拔的性格。她認為正因為在教養院,所以自己才有機會遇到許多慈善家,也因而萌生長大後要回饋社會的念頭。

回憶教養院創院院長徐江曼玲女士,及後來王介容院長,李敏華仍滿懷感激,她說:「儘管有國家援助,但院長還是得努力籌措經費,到處幫我們找獎學金。」年節時,王介容院長也會帶著育幼院子弟去拜年,讓孩子們感受過節氣氛,領點小紅包、補貼生活,這些點滴讓李敏華更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也更樂於助人。

單親養育子女 以母為榜樣

1979年,李敏華獲中國文化大學創辦人之奬學金,負笈美國進入德州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攻讀工商企業管理碩士學位(MBA),並在美國結婚成家。

正當李敏華滿懷希望,準備迎接第二個孩子出生時,她意外發現丈夫外遇。心灰意冷的李敏華獨自在海邊徘徊,甚至一度有輕生的念頭。

離婚後,李敏華一邊工作、一邊照料未滿三歲的長女與初生幼子。她家庭、工作連軸轉,幾乎沒有休息時間。1980年代末期,美國經濟並不景氣,李敏華甚至做好若被辭退後的備案,打算在家當保母,她說:「我如果多帶5個小孩,就能與自己的工作薪水持平。」

當時李敏華任職的巴克萊銀行(Barclays Private Banking)位於東岸,她常要東、西兩岸來回飛;計算家庭開支,扣掉保母費、稅務,所得幾乎都是負數。

李敏華也曾埋怨前夫沒有盡到照顧子女之責,但母親反問她:「孩子在你身邊比較快樂,還是不在你身邊比較快樂?」一句話點醒李敏華,也讓她不再埋怨單親養育子女的辛勞,反而是更珍惜與子女相處的時間,對生活的磨難甘之如飴。

李敏華的母親在艱難歲月中,依然堅持「我只要有一口稀飯喝,我都一定讓我的兒女都必須讀書」的精神,獨自養育6名子女成材。所以在繁忙的工作夾縫中,李敏華仍抽空到教會教授中文課,一方面是回饋奉獻社會,另一方面也親自教子女學習中文。

事業有成 熱心公益回饋社會

儘管身處西方社會男性菁英群聚的財經領域,但李敏華仍突破文化差異,獲得工作佳績。1993年,李敏華代表美國第一聯美銀行(First Interstate Bank)受中方邀請,赴北京參加國家體制改革委員會舉辦的金融證劵研討會,她是該次會議中,唯一受邀的女性,也是唯一的華裔。

李敏華在該會議中就「美國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的概況和差異」及「外國公司如何在美國上市」為題進行演講;此外,她也於會議中與諾貝爾得獎人哈利·馬可維茲(Dr. Harry Markowitz)合作,現場口譯其得奬作品「現代資產組合理論」(Modern Portfolio Theory)。

1997年,李敏華和友人創辦PacWest Financial公司,更於2008年創辦Pillar Pacific Capital Management公司。雖然在事業上獲得難能可貴的成績,但李敏華的好友杜惠莉律師說:「她就像華人的火鳳凰,浴火重生,有信仰做支撐,謙虛不誇耀自己。儘管很富有,但卻不濃妝艷抹、不戴華麗首飾,管理550億的公司,但就像普通的上班族。」

工作之餘,李敏華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公益。世界華人工商婦女企管協會(簡稱世華)南加州分會「金冠獎」創辦人冉淑綺是李敏華多年好友,但她卻很少聽李敏華提及自己做了些什麼,冉淑綺說:「就像左手不讓右手知道自己做了哪些事情,李敏華為善不欲人知,幫助朋友也不願意被其他人知道。」

李敏華認為錢是「中性」的,在有需要的人手中,可以發揮更多的作用。所以她熱心公益,每年除了支助教會、南北加州中文學校等團體,李敏華還成立了「李徐葉梅獎學金」以紀念母親;此外,她也在台灣西海岸學校、雲南留守兒童、湖南少數民族及安徽外語學校等地頒發奬學金,以期幫助更多清貧的學子,透過讀書成就自己,將來亦有機會回饋社會。

李敏華摯友鄭秀全牧師表示「光要照在人前,讓榮耀歸給神」。李敏華在艱難時期勇敢直面困境,努力充實自己,不輕言放棄;在順境時不忘對弱勢團體伸出援手、慷慨解囊,榮獲華冠獎實至名歸。儘管身處人生低谷,但李敏華沒有畏縮,她因信仰而獲得力量,收穫許多幫助與善意,也將這份善傳遞給更多人。

2022年7月30日,李敏華(右)與鄭秀全牧師餐前禱告。(徐綉惠/大紀元)

幼年喪父、中年失婚,李敏華猶如不禁一番寒徹骨,焉得撲鼻香的梅花。她說:「成功不是將來才有的,而是從決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續累積而成。」縱然人生目標確定容易、實現難,但如果不付諸行動,那麼連實現的可能都不會有。李敏華勉勵年輕人,在逆境中耐得住寂寞,頂得住壓力,堅持不放棄,那麼終會有逆風翱翔的一日。

Categories
社會廣角

在家上學 猶他州男孩7歲創業 14歲寫自傳

【2022年07月18日訊】(英文大紀元記者LOUISE CHAMBERS報導/張玉編譯)一位已故的猶它州少年,一名少年企業家,一名環保主義者,從小就在家上學(home school),7歲開始創業,在14歲時寫自傳,講述了自己短暫一生中的非凡的故事,此後許多人稱他為神童。

筆名為科爾·薩默斯(Cole Summers)的少年凱文·庫珀(Kevin Cooper),母親只有部分視覺功能,父親是一名美國退伍軍人,需使用輪椅,所以父母只能待在家裡。科爾6歲時,就開始在父母位於猶它州貝里爾(Beryl)的農場修理車輛。

一年後,7歲的科爾開始有了自己的生意,他經營起繁殖和銷售兔子生意。到11歲時,他自己名下已經註冊了一輛卡車,翻修並出售了一幢房產,他繳納了自己的所得稅,最後,他購買了一個占地350英畝的農場,以及一台拖拉機,開始飼養山羊和火雞。

科爾·薩默斯和小山羊切斯特。(Courtesy of Tina Cooper)

「從一開始,他就想取得大成就,並向自己證明自己有能力。」科爾的媽媽蒂娜·庫珀 (Tina Cooper) 告訴《大紀元時報》:「他從不接受因為他還是個孩子就沒有能力的這個想法。」

到了上學的年齡,科爾自己在家上學。他在為記者巴里·韋斯(Bari Weiss)的常識欄目(Common Sense)撰寫的一篇文章中,用自己的話解釋說,從6歲起,就參與了在家上學「非學校教育(unschooling)」的「邊緣運動(side movement)」。

「非學校教育簡單明了」,他寫道;「孩子可以選擇學什麼,什麼時候學,以什麼速度學。對於像我這樣的孩子來說,它為我提供了甚至許多成年人不喜歡的自由度。當我掌控自己的教育時,我父母只有一個要求:我必須有閱讀學習課程。其它一切課程都由我決定。」

科爾說:「當我6歲的時候。我用盡全氣也壓不動手柄。」(Courtesy of Tina Cooper)

在中學時期,科爾學習了環境科學,學習猶它州的地質和地理特徵,海洋和山脈對降雨的影響,還研究了當地為應對含水層枯竭,當地政府制定的未來環境計劃。

「我學習含水層枯竭的課程,是從面臨現實中的困境開始」,他回憶道,「我家的水井乾涸了,我們不得不從鄰居家取水長達9個月,我們家無力支付打一口新水井的費用。」

作為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崇拜者,科爾計劃在未來的高中時期,利用自己敏銳的商業頭腦,來發現和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

科爾閱讀了官方制定的關於他所住地區含水層枯竭的計劃。他發現,即使等到他長大開始有自己的家庭時,這裡的普通家庭將依然無法負擔得起用水。他還找出了此計劃中一些可以合法改進的地方,使計劃更具創造性,並且破壞性更小,他選擇推動將破壞性較小的計劃變為現實。

儘管他的同齡人被父母們和教育工作者們認為「只是孩子」,但他堅信,他們同樣有能力做出改變。

科爾說:「我8歲時,在自己的名下有了第一輛卡車。這是我為鄰居更換氣缸蓋閥得到的工資。它需要一些修補,但我可以搞定。」(Courtesy of Tina Cooper)

遺憾的是,科爾再也無法實現他的目標了。天有不測風雲,2022年6月11日,這位14歲的男孩在猶它州紐卡斯爾水庫(Newcastle Reservoir)與患有自閉症的哥哥一起劃皮划艇時,不幸離世。

科爾離世之前,他的名字已經被廣泛關注。他是活躍的 Twitter用戶 ,且直言不諱,他寫了大量關於自己的在家教育的文字,並寫了一本自傳,並在他離世前發布:「別告訴我我不能:一個雄心勃勃的在家自學的學生的旅程。(Don’t Tell Me I Can’t: An Ambitious Homeschooler’s Journey)」。

科爾說:「我在自己的第一幢房子裡安裝新地板。那年我11歲……這就是我在家上學的方式。」 (Courtesy of Tina Cooper)

「面對自己的成就,他總是很謙虛」,蒂娜告訴《大紀元時報》:「他知道作為一名基督徒,要遵循不自誇的原則。」

蒂娜說:「當他參與推特上家庭學校話題討論時,發現自己分享的勵志故事能鼓勵其他人。」

科爾做的這些也讓他脫穎而出,引起了博主,教育訓導薇絡李安娜(Willow Liana)的注意,3月的時候,她在Twitter上注意到科爾 ,首次聯繫了科爾。

科爾當時告訴薇絡,自己正在製作一部電影,用於籌集資金來應對自己居住地區的環境危機。聽到他的講述,薇絡很想更多的了解科爾,她告訴科爾需要任何幫助時與她聯繫。兩週後,科爾聯繫了她,告訴她自己完成了自傳,並希望她讀一讀。

「我深感震撼,感覺就像飛起來了」,薇絡在談到這名少年的自傳時寫道,她表示自己一口氣讀完了這篇作品。 「它打破了之前我對人所具備能力的根深蒂固的認知。」

科爾說:「這就是我這個星期很少發推原因。我沒有確切地數過,但到目前為止我可能已經移栽了150到200棵樹。目標是減少風蝕和午後的土壤蒸發。」(Courtesy of Tina Cooper)

然而,科爾不想通過「光顧購買(patronizing purchases)」賣他的書,他不願向當地社區談論這件事。他想「通過在線影響力有機地」賺得每一筆錢。他母親說,讀者們,絕大多數稱讚她兒子是一種精神,他的離世是我們的損失。

儘管科爾同時忙於手頭的多個項目,但蒂娜記得她兒子活得快樂而頑皮。

「無論做什麼,他都讓它變得有趣。」她說:「無論他做什麼項目,他都會聽著他最近最喜歡的歌曲並跳著舞。我們有他一邊開著拖拉機一邊跳舞的視頻,他一邊從卡車上用鏟卸礫石一邊跳舞。他從不將他的項目視為工作。」

在空閒時間,科爾會觀看各種商界人士在 YouTube 上講述他們的成就,他對自己的未來有了計劃。除了照顧比他大三歲的自閉症兄弟,他在書中寫道:「我想有一天在這裡撫養自己的孩子。我希望我的孩子們開心地看這裡的野兔、鹿和叉角羚。我希望他們像我一樣期待看到禿鷹每年冬天遷徙到這裡生活。」

「我很快也會用我收集的種子開始種植100棵樹」,科爾說。 (Courtesy of Tina Cooper)

自從科爾去世後,鄰居兼朋友斯蒂芬妮·懷特勞(Stefanie Whitelaw) 建立了一個GoFundMe頁面徵集捐助,用於幫助悲傷的庫珀斯支付科爾葬禮的費用並資助他們另一個兒子。

根據庫珀斯家族6月28日的最新消息,他們正在努力出版科爾的10個兒童短篇故事書,這本書中有他最喜歡的金融和商業技能,他想教給其他孩子。

儘管繼續維持科爾的環境工作對這個家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他們並沒有放棄,也在努力。但他們決定賣掉他的牧場,因為這超出了他們目前能夠管理的範圍。據他們說,他們希望找到一個能明白科爾的計劃的買家。

科爾在生命的14年裡,真實地證明了一個有夢想的自主青少年能夠做到什麼。雖然他的生命過早地走到了盡頭,但他母親知道,他仍然獲得支持,他創建的擁有成千上萬網友的在線社區,表明他的光芒仍然閃耀。

「這是我們最大的力量來源,因為我們努力確保滿足我們另一個兒子的特殊需求,並努力以最好的方式繼承科爾的遺產」,她說。◇

責任編輯:韓玉 #

Categories
社會廣角

4歲創業賣檸檬水 美17歲女孩已成千萬富翁

【2022年06月25日訊】(記者張雨霏編譯報導)美國德州一名年僅17歲的女孩,從4歲就開始創業,憑藉特殊配方的檸檬水,大膽創立自家品牌,小小年紀的她現在身價已高達1,100萬美元。

綜合媒體報導,天才少女米凱拉‧烏爾默(Mikaila Ulmer)4歲時就開始了自己蜂蜜檸檬水品牌的創業之路。該品牌創建來源於她與蜜蜂結下的緣分,當時她在一週內被蜜蜂連螫了兩次,這讓她見到蜜蜂就雙腿發軟。

烏爾默的全家福。(Me & The Bees Lemonade提供)

但烏爾默的母親德安德拉(D’Andra)因勢利導,借用這次可怕的經歷引導她深入研究,鼓勵她了解蜜蜂螫人的原因、它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蜂群面臨的生存危機。

於是,烏爾默想做點什麼來幫助蜜蜂,正好在這個時候,她收到曾祖母給她寄來的一本1940年代的舊食譜,在這本破爛不堪的食譜中,她發現了清爽健康的「亞麻籽檸檬水」配方。她便決定嘗試往配方中加入蜂蜜而不是糖來製作檸檬水,現在知名品牌Me & the Bees Lemonade的前身Be Sweet Lemonade就這樣誕生了。

烏爾默在她的檸檬水攤位上。(Me & The Bees Lemonade提供)

此後,烏爾默每逢週末、節假日就到馬路邊和市場上售賣檸檬水,並將賺取的部分利潤捐給幾家專門拯救蜜蜂的組織。隨著業務的發展,她的父母也參與其中,而且因為父母在營銷和商業學習上的背景,給予了她很大幫助。

2015年,年僅11歲的烏爾默和父親西奧(Theo)一起參加美國創業競賽節目「創智贏家」(Shark Tank),憑藉獨特的蜂蜜檸檬水商業計劃,兩人成功拿到6萬美元作為創業基金。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她還在德州念小學6年級,就已經身兼社會企業家、公眾演說家和慈善家等多重身分。

點擊這裡觀看影片

翌年,她與專售天然和有機食品的著名連鎖店「全食超市」(Whole Foods)簽下1100萬美元的合約,目前全美多達1500家商店都能買到她的產品,包括世界市場、克羅格、H-E-B等連鎖店

Me & The Bees Lemonade提供)

有了檸檬水的成功經驗後,現在就讀高中的烏爾默還擴大了公司的產品線,增加生產如由蜂蠟製成的潤唇膏之類的產品,此外,她還出版了兩本講述自己創業故事的書籍。

在談到給創業者的建議時,烏爾默表示,人們總是認為,如果想創立規模大的公司並成功發展,就必須要有特定的性別、年齡或學歷等,但她認為創業的關鍵就是熱情,「如果你對自己的想法沒有熱情,就很難繼續投入其中,而且創業前還要克服很多瑣事。」

她的母親早前接受NBCBLK採訪時曾說,「讓我感到非常自豪的是,她不僅是一個聰明的企業家,而且她是一個好人,對待人非常友善,這比生意本身更重要」。◇

(英文大紀元記者Emily Chesnic對本文有貢獻。

責任編輯:韓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