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健康與養生

看到1個字 大腦釋放壓力荷爾蒙!3招逆轉

賓州大學靈性與心智中心主任安德魯紐伯格(Andrew Newberg)和副研究員馬克瓦德門(Mark Waldman)撰文指出,當「NO」這個字出來不到1秒鐘,人體就會突然釋放數十種產生壓力的荷爾蒙和神經遞質。這些化學物質會立即中斷大腦正常功能,損害邏輯、推理、語言處理和交流能力。[1]

人們總易被負面的東西所影響?

不止是「NO」這個字會帶來一系列負面的影響,兩位神經學家還表示,消極的想法或對話持續越多次,就越難以停止。即使貧窮、疾病和死亡等負面想法不是真實的,大腦也會對這些負面幻想做出反應,彷彿它們像真實發生的事件。

也有研究發現,在外科病房裡做完手術的患者,如果接收到負面的話語,會導致壓力荷爾蒙皮質醇釋放,以及自控鎮痛(PCA)的效果也不理想。[2]

除了負面的詞語,恐懼和憤怒的臉部表情也會使人焦慮和易怒,大腦杏仁核作出的反應比看到攻擊和肢解等可怕場景更強烈。[3]

然而遗憾的是,與負面的訊息、憤怒的表情相反,大腦對正面訊息的反應較小,正面訊息的影響力不如負面、消極的訊息。[4]

這一情況普遍存在於我們的生活,如親密關係、社交網絡模式和學習過程中。負面的情緒和反饋、不夠慈善的父母,往往比好的影響更大,不良印象比好的印象更容易形成,壞消息比好的消息傳得更廣。[5]

大腦的這一設定,給人們帶來了深刻影響,對一些人來說,這會讓事情總是不容易向好的情況發展。在台灣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擔任臨床心理師的柯俊銘對此深有感触。

柯俊銘所輔導的吸毒人员案例中,許多人是社會上的成功人士,如教授、醫生、公司老闆等,這些人有一共通點:總是關注事物消極、細節的部分,卻忽略那些正面的回應,甚至把中立、正面的評價扭曲為負面的反饋。

例如,一位罹患憂鬱症的大學講師因使用非法藥物進入監所接受觀察勒戒。這位講師是完美主義者,老覺得自己不夠優秀,參與全國性的論文競賽得到第三名,他卻認為自己沒能得到首獎是失敗者。面對同事的道賀,他解讀為「那些人只是逢場作戲的恭維而已,換成是我也會這樣做」,甚至認為他們在背後一定在笑自己。

因為大脑中總是充斥這些負面想法,讓他覺得壓力很大,後來在網路上交到壞朋友,禁不起慫恿而嘗試吸毒解悶。

柯俊銘指出,很多這類案例也同時患有憂鬱症。之前有研究發現,負面的刺激和記憶容易導致憂鬱症。
[6]

中年失業後,一些因素有可能引發失智症。(Shutterstock)
如果只看事物消極的一面,負面情緒會越來越大,有些人因此走上吸毒的路。(Shutterstock)

大腦先天容易關注負面的事物

為什麼大腦會這樣?因為正面訊息不會對自身造成威脅,不需要大腦迅速做出反應,所以大腦給予負面訊息較多的注意力。[7]

大腦中的杏仁核會評估環境以發現潛在威脅,如果確實出現威脅,杏仁核可以保持活躍並對新的刺激做出反應。有研究發現,當人們看完負面圖像,接著看中性的臉部表情時,杏仁核也會以類似的模式活化,造成消極的日常情緒增加,積極的日常情緒減少。[8]

科學期刊《自然》(Nature)在今年7月發表一項新的研究,測試了搭配不同音調,對老鼠分別給予糖或電擊對大腦神經和物質分泌的影響。結論是:大腦的默認狀態是偏向恐懼——負面感覺與記憶聯繫起來的神經元被激活,直到神經降壓素(Neurotensin,一種神經肽)釋放,與正面感覺聯繫的神經元才開啟。這些受到影響的神經元皆位於基底外側杏仁核(BLA)。[9][10]

研究人員指出,這樣有助於人們避免潛在的危險情況,而且這也呼應了那些總傾向於把事情往壞裡想的人的情況。

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研究員曾喬安表示,給老鼠吃糖水,大腦會分泌神經降壓素,以此鞏固、加強良好記憶的循環。同樣的原理也體現在人的培養上。她指出,人也是需要被獎勵、肯定的,有助於建立、強化正向的循環。

因為大腦對正面的訊息也會有反應,人們可以有意的去培養正面、積極的情緒,即使是消極的人,甚至是輕度或中度憂鬱症患者也能從中受益。[11]

人正負兩面的情緒都有一定的意義。

負面情緒會使人的注意力和意識高度集中,生理反應也做出調整,以更好應對直接的威脅或問題。而正面、積極的情緒有助於提升自我復原力。自我復原力是指個人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的能力。就算面對相同程度的負面情緒,自我復原力好的人,從逆境和壓力中反彈、抵禦憂鬱和繼續成長的能力更強。

善良的心態和行為,能讓身體分泌催產素,提升免疫力。(Shutterstock)
正面、積極的情緒有助於提升自我復原力。(Shutterstock)

負面情緒難擺脫?3招克服並建立正面情緒

曾喬安表示,有些人的負面情緒實在太強,反而傷到自己。比如最常見的負面情緒是怨恨,很多乳癌患者與怨恨情緒有關。她還提到,現在社會負面訊息太多,一些媒體為了增加點擊率,特別喜歡報導壞消息,因為這樣能快速激發負面情緒反應而吸引讀者,卻給整個社會帶來了不好的影響。

如何克服負面訊息帶來的壞情緒,並建立正面、積極的情緒呢?有幾個方法:

1. 為每個負面訊息生成3個正面想法

對於已經成形的負面思緒、負面觀念和偏見,可以用多想其它好事、對方優點的方法來消除、克服。那麼,要想多想幾次呢?有研究發現,人們需要為每個消極的思維產生至少3種正面、積極的想法和感受。[12]

如果夫妻想要保持較好的感情,甚至需要為一個負面話語,給出5個正面訊息,才有助維持婚姻。因此,當另一伴氣得對自己大吼「你怎麼每次都這樣」時,也代表自己需要花5倍的力氣,才能消除另一伴已形成的偏見。

2. 正念冥想打坐

雖然我們對於負面訊息可以選擇不看不聽,但是當它們在生活中無孔不入時,可以通過增強自己的「抵抗力」——從而培養積極情緒、正面的心理力量。

柯俊銘建議練習正念冥想,每天約20分鐘,這樣不管是幸福感、健康、關係的本質、恢復力等方面都能發生很大的變化。

曾喬安推薦打坐。她指出,打坐可以打破負面訊息對大腦的破壞。因為打坐可增強Gamma波,這是一種平和的腦電波,可帶來較好的抗壓性,使人不會容易被帶往煩燥、絕望等極端情緒。[13]

平時有打坐習慣的她分享,經常打坐可提升保持情緒平衡的能力,不僅不易受負面訊息影響,做事也比較順利。

無論是冥想、重複祈禱、瑜伽、太極、呼吸練習、漸進式肌肉放鬆和氣功,都已證實能引發放鬆反應(The Relaxation Response,RR)。放鬆反應是一種身心干預,可抵消由壓力引起的負面影響。[14]

放鬆反應能降低血壓、心率和呼吸頻率,並帶來大腦皮質和皮質下區域的改變,而這些區域涉及人類的五官感覺、語言、情緒、情感處理、記憶等。

3. 善待他人、保持感恩的心

曾喬安指出,上述的研究認為神經降壓素可以用來研發藥物以調整大腦,而主動對別人好、稱讚他人,起到的效果如同釋放神經降壓素,這樣也會得到對方積極的回應和反饋。試著善待他人,別人最終也會給出好的反饋。

柯俊銘也表示,許多研究已證實,多去幫助別人可以讓人更快樂,有益心理健康。

而表達感謝的方法可以是向他人表示感謝,或是感謝自己,以此「製造」正面情緒。

多幫助別人,並適時表逹感謝,有助增強正面情緒。(Shutterstock)

其它培養正面情緒的方法還有保持運動習慣、重溫幸福的記憶、寫日記。人們在寫日記時,可以針對未來的希望和夢想進行發揮,並想像如果目標全部都達成的話,未來會變成怎樣。就算那些積極的想法是非理性的,仍然有助於增強幸福感和生活滿意度。[15]

最後,如果是正處於負面情緒,柯俊銘建議,可以採取「暫停、呼吸、思考、選擇」4個步驟調整自己。

暫停,就是先停下手邊的事,離開現場,讓自己冷靜一下。

呼吸,是反覆深呼吸或練習肌肉放鬆。

思考,是靜下心來省思,想想真實情況是什麼?自己的想法是否反映了現實?

選擇,是指選擇一種對自己最有幫助的反應方式,而不能只有情緒反應。可以問自己:我的反應對當前情況有幫助嗎?這會使我感覺好一點或減輕壓力嗎?我的反應可以幫助我自己,或是幫助他人嗎?

按這4個步驟,可避免自己越陷越深,接著還可以試著進行一些減輕壓力的活動。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 死亡大腦可再生?大腦存在神奇能量 或能自我修復

· 失戀傷痛恐招癌症!中醫教你3個化解之道

· 打坐讓基因發生巨大變化!有神奇益處

責任編輯:李清風◇

Categories
健康與養生

失眠是頸椎不好?3招調頸椎 不用藥也能好好睡

你有失眠的困擾嗎?其實,失眠分為幾種狀況,包括入睡困難、無法熟睡或清晨太早醒來。長期失眠容易導致疲倦、煩躁、易怒、精神無法集中、記憶力減退等症狀。

除了尋求藥物治療以外,有沒有其它方法能幫助入睡呢?心醫堂中醫診所院長吳國斌指出,失眠多是心神不定與頸椎問題所引起,並進一步分享能夠幫助一夜好眠的實用技巧。以下是吳國斌的採訪精華:

治療失眠第一步 睡前不用3C、不激烈運動、不喝酒 

想要一夜好眠,首先要避免容易導致睡眠品質不佳的習慣。比如:睡覺前1小時停止使用手機、平板、電腦之類的3C產品,讓身體能夠慢慢的沉靜下來。

在3C產品強烈的光線刺激下,人體的交感神經會活化起來,而且電子產品的藍光會抑制褪黑激素分泌,這兩者都會使人的精神變亢奮、睡意會變少。

睡前1小時應停止使用手機、平板、電腦之類的3C產品。(健康1+1/大紀元)
睡前1小時應停止使用手機、平板、電腦之類的3C產品。(健康1+1/大紀元)

交感神經是自律神經的一部分,它的活化會使心跳加速、呼吸加快、增加肌肉張力,使人能應付緊急情況。而褪黑激素能掌管睡眠節律,是產生睡意的關鍵因素。它的產量受光線影響,晚上分泌較多,在體內累積一定的量之後就能幫助睡眠。如果生活規律的話,褪黑激素會固定在入睡前1~2小時分泌,醒來前1小時停止。

褪黑激素能掌管睡眠節律,是產生睡意的關鍵因素。(健康1+1/大紀元)
褪黑激素能掌管睡眠節律,是產生睡意的關鍵因素。(健康1+1/大紀元)

此外,應該避免在晚上運動,否則會讓交感神經太興奮,容易睡不好。

常有患者跟我說,因為白天沒有時間運動,所以他們都在下班後運動,這樣對身體比較好,然而事實可能與你想的正好相反。比如,我有兩個年輕患者,連續一個月晚上到健身房重訓。後來當我問起他們的睡眠情況,他們覺得做激烈運動後,晚上反而睡不好,隔天起床更累,一個月以來覺得身體更虛了。

古人講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在太陽下活動是養陽氣,晚上休息養陰氣,好好休息才能儲存能量。

另外,有的人會喝酒助眠。其實我不太建議這麼做。雖然酒精能讓人感到昏沉,卻會導致不易進入深層睡眠,容易睡到一半就清醒,降低睡眠品質。

改善睡眠的飲食法 調整用餐規律很關鍵

許多患者都有這樣的疑惑:吃什麼食物能幫助睡眠呢?簡單來講,可以攝取納豆、大豆類的食品。然而,每個人體質不同,有些人可能不適合我們所建議的食材。

其實,調整用餐的規律比吃什麼更重要。比如,固定早晚餐的用餐時間,可以讓肝臟與小腸的代謝節律、體溫變化節律變得更好,這樣就比較容易睡著,也容易進入深層睡眠。

更進一步來說,睡眠前3個小時要用餐完畢,太晚用餐等於吃宵夜。此外,應避免吃下大量高油食物,這樣容易消化不良、發胖,也會導致睡不好。

改善睡眠的3種飲食法。(健康1+1/大紀元)
改善睡眠的3種飲食法。(健康1+1/大紀元)

3個生活小訣竅 增進睡眠品質

還有一些生活中的小技巧,能夠增進睡眠品質。

1. 曬太陽

早起後曬太陽,在窗邊曬也有效,或是邊吃早餐,邊曬太陽約30分鐘。也可以選擇每週3天,沐浴下午的陽光1小時。

透過在白天曬太陽,身體的節律就能自然而然地調整,包括體內褪黑激素的分泌規律。

曬太陽有助於調整人體的生物節律。(健康1+1/大紀元)
曬太陽有助於調整人體的生物節律。(健康1+1/大紀元)

2. 泡澡

泡40°C的熱水澡,在睡前30分鐘泡完。如果想泡熱一點的話,可以泡42°C的熱水,並提前在睡前1小時泡完,因為體溫下降需要多一點時間。

根據研究,內臟的溫度與手腳溫度相差較小的時候,人比較容易熟睡,而透過泡澡可以降低兩者的溫度差。

泡澡可以降低內臟與手腳的溫度差,並幫助熟睡。(健康1+1/大紀元)
泡澡可以降低內臟與手腳的溫度差,並幫助熟睡。(健康1+1/大紀元)

平時人體內臟的溫度一定比手腳高。泡澡可以讓全身體溫瞬間提高,但是內臟的溫度在泡完後會很快下降,最後反而比泡澡之前還要低一點,而手腳則比泡澡前還要溫暖。因此,兩者之間的溫差就減少了。

3. 泡腳

睡前50分鐘準備泡腳,並在睡前30分鐘泡完,大約泡20分鐘。

睡不著的時候,很多人常常感到腦袋發脹,好像機器過熱一樣。而提高腳部溫度,可以把堵在頭部的氣往下引。

有一個患者聽了我的建議在睡前泡腳,他跟我分享泡完之後確實覺得比較好睡,而且腦袋也跟著放鬆了。

先睡心再睡眼 精神和肉體都要放鬆

我發現在臨床上,有睡眠障礙的人,大部分是因為有太多煩惱。比如,有些人很擔心目前的疫情,情緒上會感到煩躁、焦慮、恐慌。

其實,關於睡眠的次序,古人認為應該「先睡心,再睡眼」。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心理上不安定,造成人容易想東想西,這種狀態下即使閉上眼睛也睡不著。所以,除了調整生活習慣、曬太陽與泡澡等外在方法外,還有一些內在心法能夠安定心神、幫助入睡。

首先,我們可以透過放鬆肉體,來達到精神上的平靜:先躺在床上,然後調整呼吸,接著從頭、肩膀、手肘、手腕、手指、大腿、膝蓋、腳踝,依次想像這些地方開始放鬆。正常情況下,當人在睡覺時,肌肉和骨骼是處於放鬆的狀態。所以透過這樣的舒緩方式,就能夠讓全身放鬆下來,交感神經不亢奮,心情也會跟著沉靜下來。

我們也可以直接從精神上著手。比如,古人的心法是想像自己的意識如同在火爐燃燒的火種,爐子的周圍很黑而火光很微弱,處於要熄不熄的狀態,好像要慢慢地消失。透過這樣的想像,心神就會慢慢跟著安定下來。

此外,我還建議真的睡不著時可以打坐,這樣可以同時達到肉體與心神的放鬆效果。要坐多長時間呢?每個人不一定,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而定。

別再錯怪枕頭 3招調理頸椎助好眠

有的人睡不著時,會感到整個氣都脹在頭、肩膀等部位,造成頭脹、肩頸肌肉緊繃,有些人還會手麻,甚至耳鳴,這些都會造成睡眠品質不佳。很多人以為這與枕頭的品質有關,因此換了很多枕頭。

我以前去演講的時候,有聽眾告訴我,他因為睡眠品質不佳而換了30個枕頭以上,卻仍然睡不好。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這些人的問題並非出在枕頭,而是他們的頸椎錯位、卡住了,導致氣血無法流通,進而引起頭與肩膀的許多症狀。這類型的患者,往往在經過推拿、按摩或是頸椎調理,放鬆脖子和肩膀之後,當天晚上就會非常好睡。

例如,一個患者有很嚴重的耳鳴,導致持續失眠兩三年,期間他尋求了許多中西醫的幫忙,但療效不佳。有次,他看到我介紹頸椎保健方法的視頻,就跟著一起做,過程中突然聽到頸椎發出「喀」一聲,好像有東西打開了的感覺。緊接著,他發現耳鳴瞬間減少了七八成,睡眠品質也因此增加了。

那麼,如何自我調理頸椎?以下示範幾個動作:

1. 按摩風池穴、安眠穴

風池穴與安眠穴的位置。(健康1+1/大紀元)
風池穴與安眠穴的位置。(健康1+1/大紀元)

風池穴:位於後頸部,頭骨下方。先摸到耳垂,沿著耳垂同高度的水平線向內摸,越過一塊骨頭後,會在貼近頭骨觸摸到凹陷,按下去有痠脹感即是。

風池穴是膽經的穴道,它的位置剛好對應到頸椎裡的椎動脈,以及副交感神經(有放鬆身體和大腦的功能)。用力按摩這裡,你會發現眼睛變亮起來。

安眠穴:在風池穴再往外一點的位置。睡眠不好的人這裡會特別緊繃,所以我們可以按摩這邊,有助於把氣血降下來。

2. 揉捏頸部肌肉

手掌跨過後頸部,用四隻手指揉捏頸部肌肉。(健康1+1/大紀元)
手掌跨過後頸部,用四隻手指揉捏頸部肌肉。(健康1+1/大紀元)

手掌跨過後頸部,用四隻手指揉捏頸部肌肉,換手亦可。將這裡放鬆,頭脹痛的現象就會緩解許多。

3. 「米」字操

頸椎調理動作:用頭寫一個「米」字。(健康1+1/大紀元)
頸椎調理動作:用頭寫一個「米」字。(健康1+1/大紀元)

除了肌肉的放鬆,頸椎也要調整。動作很簡單,就是用頭部寫一個「米」字,每個步驟各做5次。

1. 頭往斜上45°擺,伸展到極限,然後回到中間,再往另一邊斜上45°擺(左右次序依個人習慣),一樣伸展到極限。

2. 頭左轉到極限,再右轉到極限。

3. 向上抬頭、向下低頭

4. 斜下45°轉到極限,左右各5次。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 為什麼有人會在凌晨3點乍醒?

· 失眠竟是大腦退化前兆?飲食2招改善

· 4方法按按手指 和疼痛、失眠說再見

責任編輯:劉炎心◇

Categories
健康與養生

中國疫情接連飆升 哪些是在家就能做的免疫良方?

最近,中國疫情持續上升,北京、上海疫情也成為民眾關注的焦點。中國這一波疫情主要毒株是Omicron BA.2,有什麼辦法可以更好地防治?我們又能做什麼提升自身的免疫力

保證營養均衡、控制慢性病

中國人説「民以食爲天」。人體每天一日三餐攝入的營養是身體抗擊病毒的原材料,就像建穩固的房子需要好的原材料一樣。

人體需要的營養素有七大類:脂肪、蛋白質、醣類、維生素、礦物質、水和膳食纖維。均衡的營養攝取對保持免疫力、抗擊病毒是很重要的。

上海現在物資嚴重供應不足,物價飛漲,導致人們無法攝取足夠的營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多煲湯,因爲很多優質的營養素都是細顆粒的,溶解在湯裡更有利於吸收。

在物資不足的情況下,可以多儲備各類維生素、有機蛋白粉,以及不含防腐劑、添加劑的罐頭。

同時,保證充分的睡眠,維護環境衛生,對保持身體健康也是很重要的。

另外,現代人,特別是40歲以上的人或多或少患有一些慢性疾病,比如三高、心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這些疾病會削弱人體抗病毒的能力。

有些慢性疾病無法根治,除了吃藥,我們還要重視日常生活中的保養,避免做一些傷害身體的事。比如,我們會建議患有慢性肝病的人儘量不要喝酒,因爲喝酒傷肝,肝臟不健康會影響身體的排毒功能,進而影響到免疫力。此外,慢性病如果沒有得到好的控制,會很容易發展成重症。

脂肪肝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飲酒引起的「酒精性脂肪肝」,約9成長期酗酒者都有脂肪肝問題。(Shutterstock)
慢性肝病的人儘量不要喝酒,以免影響到免疫力。(Shutterstock)

學習提升免疫力方法

人們需要知道如何提升自身的免疫力防線,抵抗病毒的襲擊。在政府封城下,許多人被困在家中,如果利用互聯網展開科普活動,大家就能在家學習到關於營養、睡眠、養身、中醫、控制情緒、氣功等等關於有助於免疫力的知識。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健身方法都能幫助人們祛病健身,包括太極、打坐、健身氣功等。

科學研究發現,打坐可以:

● 使人體新陳代謝速度下降,減少能量消耗;

● 增強大腦的活動能力,反應更靈敏;

● 讓臟器充分休息,排除毒素;

● 止痛、保健。

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科學家的靜坐生理實驗發現:靜坐5~10分鐘,人大腦耗氧量就會降低17%,同時,血液中的代謝廢物含量也會下降。

有一個真實的故事。2018年6月,泰國少年足球隊12名11~16歲的少年,加上教練,一共13人,被暴雨困在睡美人洞內。在受困期間,這位教練爲了安撫少年情緒,就教孩子們打坐來減少能量的消耗,保持體力,堅持到營救人員到來。就這樣,在他們受困於山洞的第18天,國際救援人員的營救行動取得成功,13人都平安脫險。這起事件曾引起全世界的關注,令人們注意到了打坐的神奇效果。

如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打坐已經流傳到了世界各國。

2021年知名期刊《公共衛生前沿》(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發表的一篇綜述研究表明,在美國,大約 19% 的成年人會進行冥想。在女性、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年輕人群以及患有焦慮、抑鬱、疼痛和睡眠問題等慢性疾病的人群中,有更多人會選擇進行冥想。這是爲什麽呢?因爲打坐可以使人靜心,驅散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還會讓壓力激素下降,恢復大腦功能,使人的思維能力也得到提升。

研究發現,4類人的打坐率較高。(健康1+1/大紀元)
研究發現,4類人的打坐率較高。(健康1+1/大紀元)

中國傳統氣功 也有助提升免疫力

西方國家也有很多人在學習打坐以及中國傳統的氣功。健身氣功曾經在中國深受歡迎,能從身心各層面綜合調整人體的健康狀態,甚至達到藥物也不能達到的根治疾病的效果。

1998年9月,中國國家體育總局組織的醫學調查小組,對廣東省約1.25萬餘名法輪大法學員的身心健康狀況進行了表格抽樣調查。調查發現,有很多學員在修煉前患有慢性病、疑難病;在修煉法輪功之後,症狀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控制,改善率高達98%。每年爲國家節省了2100多萬元的醫藥費用。

另外有一個真實的例子: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關貴敏在1983年確診了乙型肝炎肝硬化。這是一種很難治癒的疾病。關貴敏先生為了治病四處求醫,尋求偏方,並嘗試了各種氣功,都未見好轉。直到1996年春天,關貴敏先生在朋友的介紹下,開始學煉法輪功,一年左右之後,他的疾病就痊癒了。現在,關貴敏先生還在海外健康地生活、工作。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關貴敏曾患有乙型肝炎肝硬化,學煉法輪功後痊癒。(陳柏州/大紀元)

我曾親自研究過152例晚期癌症患者,他們之中很多人曾被醫生判下死刑,已經無力回天。但是在練習法輪功平均一個月之後,症狀開始好轉。有些病人存活的時間比醫生的預測延長了至少10倍,令很多主治醫生都感到驚奇。這份科學報告被2016年的美國腫瘤學會年會接受並在線發表。

我後來長期隨訪了一位患有終末期前列腺癌症的83歲老人,他是一位來自美國的大學化學教授。在修煉法輪功之前,他患有多發骨轉移,癌細胞由骨轉移至前列腺。由於骨痛,他需要使用助行器。煉功之後,這位患者扔掉了助行器,可以自行走路了,生活質量也取得了明顯的提升。他的主治醫生説這位患者的「病情得到明顯控制,整體功能狀態非常好」。

目前,新冠疫情對癌症的治療工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可是,慢性病患者感染新冠病毒會更容易發展成重症;其中,癌症也是損傷免疫力最為常見的慢性病。

在中國染疫患者數字快速上升的當下,我們更應該廣納良策,想辦法提升身體狀況與免疫力,儘快控制疫情。

一項針對152例晚期癌症患者的研究,發現他們在練習法輪功平均一個月之後,症狀好轉,存活時間比醫生的預測延長了至少10倍。(張學慧 /大紀元)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 新冠病毒讓大腦老化10年?博士:打坐變年輕

· 肺是身體第一道防線!中醫傳授養肺6個秘訣

· 神經學家:靜坐讓50歲大腦 如25歲般年輕

責任編輯:李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