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健康與養生

很多人都有1個吃飯習慣 易患心臟病、增糖尿病152%

吃太快是許多人的通病,原因多與忙碌的生活脫不了關係。一名忙於送貨的司機,甚至能在停兩個紅燈的時間裡,就吃完一個便當。但是,吃飯速度過快已證實會增加糖尿病心臟病風險,還可能會帶來跟飲食習慣看似無關的症狀,讓人四處求醫仍無法好轉。

吃太快易患心臟病糖尿病 這類人容易飯後胸悶痛

每次用餐時,你是否留意自己咀嚼了幾次?還是隨便咬幾下就把食物吞進去?當心,這看似小問題,卻會慢慢奪走身體健康,造成危險的慢性病。

我們在吃東西時,接收了食物的胃壁會慢慢延伸、把胃撑大。這種伸展促進了胃向大腦發送飽足感的信號——這個過程大約需要20分鐘。

如果吃得很快,食物被快速送進胃裡,大腦還來不及收到吃飽的通知,你沒覺得飽,就會持續吃下更多的食物。

這不僅會造成人們吃進過多的食物,還可能導致攝取過多的糖、油脂,引起更大的血糖波動,長期下來會造成胰島素抵抗。

許多研究已證實,吃太快容易造成:肥胖、高血脂、代謝症候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1][2]

一項薈萃分析發現,吃太快與體重超重呈正相關。與慢食者相比,吃得快的人發胖的可能性大約是前者的兩倍,且身體質量指數(BMI)的平均差異為1.78公斤。[3]

2019年一項研究指出,在792名55至80歲的心血管疾病高風險群的男性和女性中,吃飯速度與高三酸甘油酯血症的患病率呈正相關。與吃較慢的參與者相比,吃飯快的人患高三酸甘油酯血症的可能性高出59%。[4]

高三酸甘油酯血症屬於高血脂症的一種,高血脂症除了會導致心臟疾病,也與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息息相關。

心臟內科醫生、宇平診所院長劉中平表示,吃太快不僅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很多人還會在飯後出現心臟胸悶、胸痛的情況。

他解釋,剛吃飽時,血液大量輸送到腸胃,心臟會相對缺血。心臟不好的人,如狹心症、冠心症患者若吃太快,會增加心臟負荷,使吃飽後的心絞痛發生機率上升。

有些人吃太快、吃太飽後胸悶,可能不是心臟問題,而是胃酸逆流。因為食道正好在心臟正後方,所以胃酸逆流帶來的不舒服,跟心臟的不適是很類似的。

胸痛症狀可能心臟問題,也可能是其它疾病的徵兆。(Shutterstock)
心臟不好的人若吃太快,會增加心臟負荷,容易在飯後發生心絞痛。(Shutterstock)

另外,2019 年一項來自日本的大型研究指出,吃太快是日本人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險因素。[5] 另有研究表明,與吃得慢的人相比,吃飯速度快的人患第二型糖尿病的可能性高152%。[6]

劉中平強調,他在門診裡發現有些患者的血糖居高不下,或是瘦不下來,一些患者會說「我沒有吃很多啊?都吃很少」。但一問之下都發現,這些人是吃太快了。

用餐過快影響自律神經、內分泌 吃很少也會胖

在中醫看來,吃太快的人不僅容易變胖、糖尿病,自律神經和內分泌也會連帶受影響,並容易形成易胖體質。

中醫有五行學說的理論,將木、火、土、金、水這5種自然界屬性,推演至五臟六腑的生理、病理關係。

「木」有向上、向四旁舒展的特性,木對應肝和膽,以及自律神經。自律神經能維持臟腑的正常功能,例如血液循環、消化、代謝、內分泌的疏泄作用。

「土」能孕育萬物,脾胃就屬於土。人體靠脾胃的消化吸收得到營養,反過來滋養「木」和五行涉及的其它臟腑。

中醫講「土壅木鬱」。馥芊中醫診所院長李嘉菱解釋,長期吃太快、吃太多時,使脾胃承受太多的食物和水,會造成土壅,壅是累積的意思。土壅會造成木鬱,影響到自律神經,連帶使消化、代謝和內分泌都受到牽連。

例如,膽汁可幫助油脂分解、代謝,吃太快會影響自律神經去疏洩膽汁,使膽經阻塞。膽汁分泌不足會不利於油脂代謝而造成肥胖。

當營養在體內無法被利用或代謝掉時,脂肪會累積在體內變成「痰」,累積的液體則為「濕」,形成「痰濕體質」。在中醫的觀點裡,肥胖、代謝症候群都跟痰濕體質有關。

痰濕體質會造成一個問題:吃很快的人,即使吃不多,一樣會變胖。李嘉菱笑著說,「這個概念如果跟西醫講,一定會覺得她亂說,質疑熱量吃那麼少,怎麼會肥胖?」但她確實觀察到患者中有這樣的情況,正是因為代謝和消化問題會產生痰濕體質。

失眠、酸痛檢查不出病因?可能是吃太快了

擅於腹症、對治療腸胃疑難雜症有獨到心得的李嘉菱還發現,一些看似跟腸胃無關的疾病和症狀,其實跟吃太快有關。

失眠吃太快使自律神經失調,有些患者因此睡不著、失眠,並伴隨膽經不舒服的問題。這類患者只要幫他們改善消化問題、疏通膽經,就能解決睡眠困擾,不用再加安神的中藥。

大腿外側酸痛:有些患者大腿外側容易酸痛,找不出原因。她把脈發現,患者膽經阻塞。她問患者有沒有吃很快,結果得到肯定的答案——只花10~15分吃完一餐。結果,身體並沒有出現內分泌失調,而是以酸痛作為表現。

人體有十二條經絡,膽經這一條經絡,正是經過大腿外側。中醫講不通則痛,膽經阻塞,所以造成了患者大腿外側的疼痛。

膽經起於眼睛外側的瞳子髎穴,到第4腳趾末節外側的足竅陰穴為終點。(大紀元製圖)
吃太快容易引起膽經阻塞。(大紀元製圖)

口苦、口甜:吃太快使膽經阻塞或痰濕累積,還可能造成嘴巴味道改變,出現口苦或口甜的症狀。也就是沒有吃東西,嘴巴仍覺得苦苦的或甜甜的。口苦是膽經阻塞所造成,口甜則是痰濕的痰的表現。

一直打嗝:吃太快容易造成打嗝、腹脹,正常情況是很快就會停止了。但是,有一名患者持續打嗝數個月,到醫院檢查都沒發現問題,最後前來求助李嘉菱。她敲患者的肚子,發現他並沒有脹氣,把脈時才知是膽經阻塞。

原來這名患者也是平時都吃很快。因此,她開疏通膽經的處方,並針灸膽經的穴道,患者的打嗝就好了。

吃慢一點!有助變瘦、減腰圍

過快的用餐速度會帶來許多毛病,而改善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吃慢一點。

有一些方法有助於減慢吃飯速度:

● 不要一邊看手機電視,一邊吃東西。這會讓人忘了咀嚼、忘記吃進多少份量,甚至忘了食物的味道——食物有進到肚子裡就好。

● 不要等到很餓的時候才用餐,造成吃太大口、吃太快。

● 每一口至少咀嚼10次以上,最好是嚼15次再吞下去。

● 餐點中加一些高纖的蔬果。因為高纖維的食物無法很快吞嚥,可強迫人們多咀嚼。

● 用餐時,可以吃個2口,再喝一口湯,能減慢用餐速度。

● 一餐空出20~30分的時間,讓自己能好好享受餐點。

當人們習慣吃很快,要改掉這個不好的飲食行為雖然有點難,但不妨想想它帶來的立即好處吧:

日本九州大學發布一項研究:吃慢一點能抑制發胖。該研究指出,比吃快的人相比,慢食者更不可能變胖,吃得慢還能降低BMI質和腰圍。[7]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 高血脂有3症狀!這些食物清膽固醇 讓血液變乾淨

· 中醫推薦「養脾胃三寶」擺脫疲勞、胃病又降壓

· 一年瘦三十公斤 醫師吃白米飯減肥的六個理由

責任編輯:李清風◇

Categories
健康與養生

家有合歡花 失眠不再怕

【大紀元2022年03月04日訊】睡眠在我們的一生中占了相當大的比重。如果按每天六小時睡眠的話,那麼四分之一人生都在睡覺,如果是八小時睡眠,那麼三分之一人生都在睡覺。

現在科技發展了,出現了很多營養替代品,比如不能吃肉,喝蛋白粉可以補充蛋白質;糖尿病人無法吃糖,就用甜味劑代替。運動也是如此,如果有人膝關節有問題,不能跑步,那麼可以游泳,或者做墊上運動。

唯有睡眠,是不可替代的。

睡眠
睡眠,無可替代。(Fotolia)

人在一生中多多少少、早早晚晚都會遇到失眠的問題,比如考試前、面試前,或者有集中精力思考的事情,或者心煩意亂,甚至於碰上高興事,也會睡不著。不過,這些情況都屬於正常的變化,人會自動調節,事情過去了,睡眠也就恢復了。

可是有些人,失眠長達幾年甚至十幾年。也有人說,最近,有一點點事,就睡不著覺,這點事真的很小,可怎麼會對我影響如此之大?實際上這是人體給我們發出的信號,身體失衡,需要調整過來。現在只是處於亞健康狀態,如果聽之任之,繼續發展下去,那可能就會出現病態。

失眠
失眠。(Fotolia)

失眠病例

早年有一個病人,給我印象很深,那是我剛剛工作的時候。這個病人每兩週來科裡取一次安眠藥,所以科裡的大夫都認識他。他當時失眠的原因是正在跟妻子離婚。

他每次來,大夫都勸他吃中藥進行系統的調理,但他有個很強的觀念:我一切身體的不舒服都是因為睡眠不好,只要睡得好,就會吃得好,從而精力充足,不易疲累。所以他尋求一個快速入眠的方法。

他的安眠藥從小劑量到高劑量,從一種、兩種,到三種,最後發展下去,只要看到中成藥說明書上寫治療失眠,他就拿來吃,也不管是否對症。

幾年以後,他得了糖尿病。又過了幾年,他中風偏癱。再後來,就不知道了。

失眠僅靠安眠藥不能解決問題。(Fotolia)

這個就是比較典型的例子。從失眠開始,沒有及時調理身體,甚至服藥混亂,導致惡化。所以無論養生也好,治療也好,都要根據個體的情況,都要對症下藥。

合歡花

介紹一味中藥,藥性非常平和,各個失眠證型均可應用,而且藥味甘甜,適合做成藥膳,作為平時保養之用。這就是合歡花

合歡,又叫夜合、烏絨,花美,形似絨球,清香襲人。《中國藥學大辭典》記載:「合歡樹植之庭院,使你解忿而歡樂,故有之稱。」 就是說合歡可以解憂,使人愉悅。

合歡花,Mimosoideae
合歡花。(Shutterstock)

合歡葉奇,日落而合,日出而開,如同人的眼睛,白天睜開,夜晚閉上,非常符合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特點。因此當它用於治療失眠、神經衰弱也就理所當然了。

合歡樹,Persian silk tree
合歡樹。(Shutterstock)

古書中記載,合歡安五臟,和心志,悅顏色,有較好的強身、鎮靜、解郁、安神、美容的作用。所以許多安神藥中均有合歡成分,它的助眠功效很是不錯。

合歡花,該如何服用呢?

【合歡花茶】

合歡花15克,開水沖泡,代茶飲用。

功效:解郁安神

【合歡花粥】

材料:合歡花、粳米、食鹽

做法:將合歡花和粳米洗淨,加鹽和水熬成粥。建議每晚睡前一個小時趁熱服用,以提高睡眠質量。

【合歡花豬肚瘦肉湯】

材料:合歡花、豬肚、瘦肉、食鹽

做法:合歡花洗淨後放入清水中浸泡,再置於鍋中熬煮。煮開十分種後,將豬肚豬肉切片,放入合歡花鍋。煮至肉熟,撒上少許食鹽調味。

如果沒有合歡花,用合歡皮亦可。

責任編輯:齊守善◇

 

Categories
健康與養生

4方法按按手指 和疼痛、失眠說再見

你頭痛得很厲害,又正在急於完成你的工作;或是失眠犯了,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怎麼辦?4個反射療法幫你改善疼痛失眠

反射療法(Reflexology)——當提到這個詞時,很多人通常會想到足部按摩。實際上,反射療法是一種對位於手部、耳朵和腳上的特定「反射點」(reflex points)施加壓力的一種替代醫學療法——這些反射點對應著身體的不同器官。它也被稱為區域療法(zone therapy),近年來,這種替代療法因其減輕疼痛的效果,越來越受歡迎。

據美國反射療法學會(The American Academy of Reflexology),接受過反射療法治療的人表示對健康有改善。其中的益處包括排毒、改善循環、減輕壓力以及緩解過敏症狀。

下面是可緩解身體常見不適或疼痛的手部反射療法。如果你不喜歡長期吃止痛藥、安眠藥,或者一時無法拿到藥,這些方法可能會對你很有幫助。

1. 頭痛反射療法

頭痛發作時,我們無法專注於任何事情。

若要緩解頭痛,可以按摩拇指和食指的尖端。這裡的神經通向頭部和太陽穴區域。另一種方法是按摩拇指和食指之間的區域。這可以緩解一般的頭痛。

緩解頭痛的反射療法。(NTD提供)
按摩拇指和食指的尖端,以及拇指和食指之間的區域。(NTDTV)

2. 肩頸背痛的反射療法

長時間坐在電腦前可能會導致頸部疼痛,尤其是當你的坐姿不正確時。

為了減輕頸部和脊椎的壓力,從拇指上方開始按摩直到手腕中部(圖中紅色區域所示),這個區域對應著脊椎反射。如果患有背部疼痛,按摩這裡可能會有痛感。對有痛感區域,請以相同的壓力按摩更長的時間。在兩隻手的這個區域都重複按摩幾次。

從拇指上方按摩到手腕中部,減輕頸部和脊椎的壓力。(NTD)

3. 感冒的反射療法

流鼻涕或感覺自己生病了?可嘗試從根部到指尖按摩每根手指,來緩解頭部和鼻竇的不適。在每根手指都按摩幾次。

按摩手指。(NTD)

4. 失眠的反射療法

整夜都在輾轉反側?嘗試按摩位於拇指中間的腦垂體反射區(pituitary gland reflex),即拇指指紋區域。按住拇指中心並保持 30 秒到 1 分鐘。每天在兩個拇指上做幾次。

按摩位於拇指中間的腦垂體反射區。(NTD)

請注意:當出現嚴重的不適或疼痛,最好去看醫生。

原文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英文報導請見:4 Powerful Almost-Instant Reflexology Tips to Say Good-Bye to Bodily Pain and Insomnia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 一隻吹風機保養全身!這樣吹增強免疫力 改善慢性病

· 戒掉咖啡後 你的身體會發生9個驚人變化

·按按腳底保養全身!這樣做排毒、護眼又改善過敏 

責任編輯:李清風◇

Categories
健康與養生

失眠是頸椎不好?3招調頸椎 不用藥也能好好睡

你有失眠的困擾嗎?其實,失眠分為幾種狀況,包括入睡困難、無法熟睡或清晨太早醒來。長期失眠容易導致疲倦、煩躁、易怒、精神無法集中、記憶力減退等症狀。

除了尋求藥物治療以外,有沒有其它方法能幫助入睡呢?心醫堂中醫診所院長吳國斌指出,失眠多是心神不定與頸椎問題所引起,並進一步分享能夠幫助一夜好眠的實用技巧。以下是吳國斌的採訪精華:

治療失眠第一步 睡前不用3C、不激烈運動、不喝酒 

想要一夜好眠,首先要避免容易導致睡眠品質不佳的習慣。比如:睡覺前1小時停止使用手機、平板、電腦之類的3C產品,讓身體能夠慢慢的沉靜下來。

在3C產品強烈的光線刺激下,人體的交感神經會活化起來,而且電子產品的藍光會抑制褪黑激素分泌,這兩者都會使人的精神變亢奮、睡意會變少。

睡前1小時應停止使用手機、平板、電腦之類的3C產品。(健康1+1/大紀元)
睡前1小時應停止使用手機、平板、電腦之類的3C產品。(健康1+1/大紀元)

交感神經是自律神經的一部分,它的活化會使心跳加速、呼吸加快、增加肌肉張力,使人能應付緊急情況。而褪黑激素能掌管睡眠節律,是產生睡意的關鍵因素。它的產量受光線影響,晚上分泌較多,在體內累積一定的量之後就能幫助睡眠。如果生活規律的話,褪黑激素會固定在入睡前1~2小時分泌,醒來前1小時停止。

褪黑激素能掌管睡眠節律,是產生睡意的關鍵因素。(健康1+1/大紀元)
褪黑激素能掌管睡眠節律,是產生睡意的關鍵因素。(健康1+1/大紀元)

此外,應該避免在晚上運動,否則會讓交感神經太興奮,容易睡不好。

常有患者跟我說,因為白天沒有時間運動,所以他們都在下班後運動,這樣對身體比較好,然而事實可能與你想的正好相反。比如,我有兩個年輕患者,連續一個月晚上到健身房重訓。後來當我問起他們的睡眠情況,他們覺得做激烈運動後,晚上反而睡不好,隔天起床更累,一個月以來覺得身體更虛了。

古人講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在太陽下活動是養陽氣,晚上休息養陰氣,好好休息才能儲存能量。

另外,有的人會喝酒助眠。其實我不太建議這麼做。雖然酒精能讓人感到昏沉,卻會導致不易進入深層睡眠,容易睡到一半就清醒,降低睡眠品質。

改善睡眠的飲食法 調整用餐規律很關鍵

許多患者都有這樣的疑惑:吃什麼食物能幫助睡眠呢?簡單來講,可以攝取納豆、大豆類的食品。然而,每個人體質不同,有些人可能不適合我們所建議的食材。

其實,調整用餐的規律比吃什麼更重要。比如,固定早晚餐的用餐時間,可以讓肝臟與小腸的代謝節律、體溫變化節律變得更好,這樣就比較容易睡著,也容易進入深層睡眠。

更進一步來說,睡眠前3個小時要用餐完畢,太晚用餐等於吃宵夜。此外,應避免吃下大量高油食物,這樣容易消化不良、發胖,也會導致睡不好。

改善睡眠的3種飲食法。(健康1+1/大紀元)
改善睡眠的3種飲食法。(健康1+1/大紀元)

3個生活小訣竅 增進睡眠品質

還有一些生活中的小技巧,能夠增進睡眠品質。

1. 曬太陽

早起後曬太陽,在窗邊曬也有效,或是邊吃早餐,邊曬太陽約30分鐘。也可以選擇每週3天,沐浴下午的陽光1小時。

透過在白天曬太陽,身體的節律就能自然而然地調整,包括體內褪黑激素的分泌規律。

曬太陽有助於調整人體的生物節律。(健康1+1/大紀元)
曬太陽有助於調整人體的生物節律。(健康1+1/大紀元)

2. 泡澡

泡40°C的熱水澡,在睡前30分鐘泡完。如果想泡熱一點的話,可以泡42°C的熱水,並提前在睡前1小時泡完,因為體溫下降需要多一點時間。

根據研究,內臟的溫度與手腳溫度相差較小的時候,人比較容易熟睡,而透過泡澡可以降低兩者的溫度差。

泡澡可以降低內臟與手腳的溫度差,並幫助熟睡。(健康1+1/大紀元)
泡澡可以降低內臟與手腳的溫度差,並幫助熟睡。(健康1+1/大紀元)

平時人體內臟的溫度一定比手腳高。泡澡可以讓全身體溫瞬間提高,但是內臟的溫度在泡完後會很快下降,最後反而比泡澡之前還要低一點,而手腳則比泡澡前還要溫暖。因此,兩者之間的溫差就減少了。

3. 泡腳

睡前50分鐘準備泡腳,並在睡前30分鐘泡完,大約泡20分鐘。

睡不著的時候,很多人常常感到腦袋發脹,好像機器過熱一樣。而提高腳部溫度,可以把堵在頭部的氣往下引。

有一個患者聽了我的建議在睡前泡腳,他跟我分享泡完之後確實覺得比較好睡,而且腦袋也跟著放鬆了。

先睡心再睡眼 精神和肉體都要放鬆

我發現在臨床上,有睡眠障礙的人,大部分是因為有太多煩惱。比如,有些人很擔心目前的疫情,情緒上會感到煩躁、焦慮、恐慌。

其實,關於睡眠的次序,古人認為應該「先睡心,再睡眼」。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心理上不安定,造成人容易想東想西,這種狀態下即使閉上眼睛也睡不著。所以,除了調整生活習慣、曬太陽與泡澡等外在方法外,還有一些內在心法能夠安定心神、幫助入睡。

首先,我們可以透過放鬆肉體,來達到精神上的平靜:先躺在床上,然後調整呼吸,接著從頭、肩膀、手肘、手腕、手指、大腿、膝蓋、腳踝,依次想像這些地方開始放鬆。正常情況下,當人在睡覺時,肌肉和骨骼是處於放鬆的狀態。所以透過這樣的舒緩方式,就能夠讓全身放鬆下來,交感神經不亢奮,心情也會跟著沉靜下來。

我們也可以直接從精神上著手。比如,古人的心法是想像自己的意識如同在火爐燃燒的火種,爐子的周圍很黑而火光很微弱,處於要熄不熄的狀態,好像要慢慢地消失。透過這樣的想像,心神就會慢慢跟著安定下來。

此外,我還建議真的睡不著時可以打坐,這樣可以同時達到肉體與心神的放鬆效果。要坐多長時間呢?每個人不一定,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而定。

別再錯怪枕頭 3招調理頸椎助好眠

有的人睡不著時,會感到整個氣都脹在頭、肩膀等部位,造成頭脹、肩頸肌肉緊繃,有些人還會手麻,甚至耳鳴,這些都會造成睡眠品質不佳。很多人以為這與枕頭的品質有關,因此換了很多枕頭。

我以前去演講的時候,有聽眾告訴我,他因為睡眠品質不佳而換了30個枕頭以上,卻仍然睡不好。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這些人的問題並非出在枕頭,而是他們的頸椎錯位、卡住了,導致氣血無法流通,進而引起頭與肩膀的許多症狀。這類型的患者,往往在經過推拿、按摩或是頸椎調理,放鬆脖子和肩膀之後,當天晚上就會非常好睡。

例如,一個患者有很嚴重的耳鳴,導致持續失眠兩三年,期間他尋求了許多中西醫的幫忙,但療效不佳。有次,他看到我介紹頸椎保健方法的視頻,就跟著一起做,過程中突然聽到頸椎發出「喀」一聲,好像有東西打開了的感覺。緊接著,他發現耳鳴瞬間減少了七八成,睡眠品質也因此增加了。

那麼,如何自我調理頸椎?以下示範幾個動作:

1. 按摩風池穴、安眠穴

風池穴與安眠穴的位置。(健康1+1/大紀元)
風池穴與安眠穴的位置。(健康1+1/大紀元)

風池穴:位於後頸部,頭骨下方。先摸到耳垂,沿著耳垂同高度的水平線向內摸,越過一塊骨頭後,會在貼近頭骨觸摸到凹陷,按下去有痠脹感即是。

風池穴是膽經的穴道,它的位置剛好對應到頸椎裡的椎動脈,以及副交感神經(有放鬆身體和大腦的功能)。用力按摩這裡,你會發現眼睛變亮起來。

安眠穴:在風池穴再往外一點的位置。睡眠不好的人這裡會特別緊繃,所以我們可以按摩這邊,有助於把氣血降下來。

2. 揉捏頸部肌肉

手掌跨過後頸部,用四隻手指揉捏頸部肌肉。(健康1+1/大紀元)
手掌跨過後頸部,用四隻手指揉捏頸部肌肉。(健康1+1/大紀元)

手掌跨過後頸部,用四隻手指揉捏頸部肌肉,換手亦可。將這裡放鬆,頭脹痛的現象就會緩解許多。

3. 「米」字操

頸椎調理動作:用頭寫一個「米」字。(健康1+1/大紀元)
頸椎調理動作:用頭寫一個「米」字。(健康1+1/大紀元)

除了肌肉的放鬆,頸椎也要調整。動作很簡單,就是用頭部寫一個「米」字,每個步驟各做5次。

1. 頭往斜上45°擺,伸展到極限,然後回到中間,再往另一邊斜上45°擺(左右次序依個人習慣),一樣伸展到極限。

2. 頭左轉到極限,再右轉到極限。

3. 向上抬頭、向下低頭

4. 斜下45°轉到極限,左右各5次。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 為什麼有人會在凌晨3點乍醒?

· 失眠竟是大腦退化前兆?飲食2招改善

· 4方法按按手指 和疼痛、失眠說再見

責任編輯:劉炎心◇

Categories
健康與養生

【健康1+1】哈佛證實人體經絡 失眠心悸靠它改善

哈佛證明人體經絡失眠、心悸靠它改善!

按神奇助眠穴,只要3分鐘,不靠藥物就能輕鬆一夜好眠!

【直播時間】

美東時間6月15日(週三)早上9點

中港台時間6月15日(週三)晚上9點

【今日專家】

加拿大公立學院中醫教授 Jonathan Liu

每週二~週六鎖定直播:防疫身心靈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責任編輯:李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