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科技新聞

NASA:毅力號在火星上發現豐富有機物

【2022年09月17日訊】(記者李言綜合報導)正在火星上尋找遠古生命跡象的「毅力號」(Perseverance)已經進入其第二次科學研究活動階段。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科學家稱,該探測器已經在傑澤羅火山口(Jezero Crater)古老的河流三角洲遺址收集到一些最重要的樣本,富含有機物。

傑澤羅火山口寬28英里(45公里),擁有一個古老的扇形三角洲地貌。它大約在35億年前形成於火星河流和湖泊交匯處。「毅力號」目前正在探測三角洲的沉積岩,這些沉積岩是由各種大小的顆粒在曾經有水的環境中沉澱而成。

在其第一次科學活動中,探測器探索了火山口的底部,發現了火成岩,它是由岩漿或地表火山活動在地下深處形成的。

在過去五個月對三角洲的第二次研究活動中,「毅力號」發現了豐富的沉積岩層,為火星古代氣候和環境提供了更多相關說法。

自7月7日以來,「毅力號」從古老三角洲區域收集到一些富含有機物質的樣本,表明傑澤羅火山口在35億年前有潛在的宜居環境。

位於帕薩迪納的加州理工學院毅力項目科學家肯‧法利(Ken Farley)說:「三角洲有各種各樣的沉積岩,與火山口底部發現的火成岩(由岩漿結晶形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我們在三角洲上勘測的岩石具有我們在任務中發現的濃度最高的有機物質」,法利說。

科學家:尋找潛在生命的線索越來越強

「毅力號」於18個月前開始在這顆紅色星球上的任務。它正在收集可能保存了明顯生物特徵的岩石樣本。目前,該探測器已經得到12個這種樣本。

最近,「毅力號」採集到一塊名為「野貓嶺」(Wildcat Ridge)的岩石。這塊岩石很可能是在數十億年前的一個鹽水湖蒸發時在泥沙沉澱過程中形成的。探測器刮開岩石表面,通過「利用拉曼光譜和生物熒光掃描宜居環境、尋找有機物和化學物質儀」(SHERLOC)對其進行分析。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毅力號」探測器正在對名為「野貓嶺」(Wildcat Ridge)的岩石進行研磨採樣。(NASA/JPL-Caltech/ASU/MSSS)

位於帕薩迪納的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SHERLOC科學家蘇南達‧夏爾馬(Sunanda Sharma)說,這種切割岩石的激光器可以發現化學物質、礦物質和有機物。

該儀器分析顯示,「野貓嶺」中的有機礦物很可能是芳香族,或穩定的碳和氫分子,它們與硫酸鹽相聯繫。硫酸鹽礦物通常被發現夾在沉積岩層中,保存著它們形成時的水環境信息。

有機分子在火星上倍受關注,因為它們代表了生命的組成部分,如碳、氫和氧,以及氮、磷和硫。並非所有的有機分子都形成於生命,因為化學過程也可以形成有機分子。

「雖然僅僅探測到這一類有機物並不意味著生命明確存在,但這組觀察結果確實開始像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一些東西。」夏爾馬說,「簡單地說,如果這是一個尋找另一個星球上潛在生命跡象的尋寶活動,有機物就是一條線索。而且,隨著我們在三角洲活動中的進展,我們得到了越來越強的線索。」

「毅力號」兩個重要發現

事實上,這並非NASA探測器首次在火星上發現有機物。2013年,「好奇號」(Curiosity)探測器在岩粉樣本中發現了有機物的證據,而「毅力號」之前也在傑澤羅火山口檢測到了有機物。

但是與之前的發現不同,這一次,「毅力號」在一個可能曾經存在過生命的區域發現了豐富的有機物。

法利說:「在遙遠的過去,現在構成『野貓嶺』樣本的沙子、泥土和鹽分是在生命有可能繁衍的條件下沉積的。」

「然而,儘管我們在『毅力號』上的儀器很有能力,但關於『野貓嶺』樣本中包含什麼的進一步結論,不得不等到它被送回地球進行深入研究(之後得出)。」

最終,這些密封樣本將在2030年代通過「火星樣本返回」任務被帶回地球。

除了「野貓嶺」,「毅力號」此次還採集到一塊名為「斯金納嶺」(Skinner Ridge)的砂岩樣本。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火星樣本返回」科學家大衛‧舒斯特(David Shuster)說:「可以說這是我們在這次任務中要收集的兩個最重要的樣本。」

一旦這些樣本回到地球上的實驗室裡,它們有望提供火星潛在宜居環境相關說法,如化學、溫度以及這些材料在湖泊中沉積的時間。

「毅力號」火星任務的一個關鍵目標是天體生物學,包括採集可能藏匿古代微生物生命跡象的樣本。通過探測該星球地質和過去的氣候特徵,「毅力號」將為人類探索這一紅色星球鋪平道路。

Categories
科技新聞

NASA火星日食視頻向我們揭示了什麼

【2022年09月01日訊】(記者林達編譯報導)人類不時會被提醒,我們的地球在許多方面非同尋常。而現在一個最新的提醒就來自隔壁的鄰居——火星。

與地球類似,火星也會經歷其衛星在表面投下陰影的時刻。但是,由美國宇航局火星探測器機遇號(Opportunity)、好奇號(Curiosity)和近期的毅力號(Perseverance)拍攝到的火星上的「日食」景象與地球上的卻大不相同。

火星的兩顆衛星:火衛一(Phobos,古希臘語的「恐懼」)和火衛二(Deimos, 意為「害怕」)分別以每7.65小時和30.35小時繞火星一圈,與月球繞行地球的27天相比,這不過是一眨眼的功夫。火星的這兩個衛星也比月球小得多,而且形狀不規則,遠不如我們夜空中圓圓的月球好看。

從技術上講,這並不像我們地球上的日食——把來自太陽的光完全遮蓋,而是猶抱琵琶半遮面似地漏出些許光線。

科學家們還觀察到火星日食帶來的一個奇怪效應。火星洞察號著陸器(Mars InSight Lander)是一個旨在測量地震活動的觀測台,在火星日食過程中發現它會略微傾斜。科學家們將這種傾斜歸因於火星表面短暫的變形,而這種變形來自於在日食過程中太陽輻射減少所導致的火星表面非常輕微的冷卻效應。

在兩顆衛星中,火衛一的輪廓較大,能阻擋多達40%的太陽光。火衛二離得較遠,體型更小,遮住的光也少了很多。相較之下,在地球上的日全食期間,月球會完美地覆蓋太陽。這突顯出我們的地球是多麼的特別。

這是由於一個非常有趣的巧合。月球的大小約是太陽的四百分之一,它離地球的距離也比太陽近400倍。這意味著太陽和月亮的大小從地球上看來大致相同。

說大致相同,就是說還有一點不同,因為地球圍繞太陽的軌道和月球圍繞地球的軌道都不是完美的圓形。因此,它們可能會稍大或稍小,具體取決於其在軌道上的位置。這就是為什麼會有日環食的原因,因為當月球不能完全覆蓋太陽時,會在月球的圓盤周圍留下一圈光環。

更有趣的是,人類的出現似乎恰逢其時,讓我們剛好能看到並驚嘆於如此完美的日食。月球在形成初期離地球更近,目前正以每年約3.82釐米的速度遠離地球,也就是看起來越來越小。如果再過6億年左右的時間,日全食將不會再出現。

從地球上觀察日食可以教會我們關於太陽的一些很酷的事情,還能讓人類在一百多年前以實驗成功驗證了廣義相對論。

在火星上,科學家們也可以將火衛一的運動與其對火星的引力效應聯繫起來,並利用這些信息來了解火星神秘的內部結構。科學家還可以預測火衛一的最終命運,因為火衛一距離火星越來越近,有一天會變得如此接近,以至於火星的引力會把它撕成碎片。科學家們認為,在那之後火星將短暫地擁有一個由火衛一碎片構成的類似土星環那樣的環帶。◇#

Categories
地球旅館

【地球旅館】火星人存在的證據?「他們」1千年前已來到地球!NASA又說謊了?!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3月08日訊】最近美國NASA火星探測器「毅力號」成功登陸火星,再次引起了人們對火星的重視。NASA還發布了「毅力號」傳回來的新照片,包括毅力號順著電纜緩緩降落火星表面的畫面。與此同時,中國和阿聯酋的火星探測器早在去年也已經發射,預計今年就會登陸火星。那到底火星有什麼特別的地方能讓人們一直想首選這顆行星呢?這裡面究竟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祕密呢?

提到火星,大家最想知道的就是,到底有沒有火星人?火星文明存不存在?俄羅斯就有個男孩,名叫波利斯卡,他自稱他前世是火星人。而這世轉生來地球。他因為對地球接下來幾年的變化做出了預言而爆紅。根據火星男孩波利斯卡的說法,以前的火星有人居住,在一場毀滅性災難之後,火星大氣層消失殆盡,火星居民不得不生活在地下城裡直到今天。

(責任編輯:李紅)

Categories
馬克時空

【馬克時空】韋伯望遠鏡成功升空 中美展開火星探索競賽

【大紀元2022年01月08日訊】2021年,有多個火星探測器抵達火星,包括美國的毅力號、阿聯酋的希望號探測器和中共的天問一號,這些火星探測器都是在2020年7月發射,經過半年多的星際飛行,在2021年2月抵達火星。有史以來最大、最昂貴的太空天文台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在2021年12月25日聖誕節當天發射升空,這個耗資上百億美元的項目,終於踏上了征程。

視頻內容還有:

• 中美火星探索競賽

• 悲願達成 韋伯望遠鏡順利升空

• NASA持續探索小行星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YouTube視頻:https://youtu.be/2-AcLjB-uxI

【馬克時空】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馬克時空

【馬克時空】Odysee頻道:https://odysee.com/@馬克時空MarkSpace

【馬克時空】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馬克時空-Mark-Space

【馬克時空】Telegram群組:https://t.me/markspacechannel

【馬克時空】節目組製作

責任編輯:陳柏州

Categories
社會廣角

【馬克時空】韋伯望遠鏡成功升空 中美展開火星探索競賽

【2022年01月08日訊】2021年,有多個火星探測器抵達火星,包括美國的毅力號、阿聯酋的希望號探測器和中共的天問一號,這些火星探測器都是在2020年7月發射,經過半年多的星際飛行,在2021年2月抵達火星。有史以來最大、最昂貴的太空天文台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在2021年12月25日聖誕節當天發射升空,這個耗資上百億美元的項目,終於踏上了征程。

視頻內容還有:

• 中美火星探索競賽

• 悲願達成 韋伯望遠鏡順利升空

• NASA持續探索小行星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YouTube視頻:https://youtu.be/2-AcLjB-uxI

【馬克時空】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馬克時空

【馬克時空】Odysee頻道:https://odysee.com/@馬克時空MarkSpace

【馬克時空】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馬克時空-Mark-Space

【馬克時空】Telegram群組:https://t.me/markspacechannel

【馬克時空】節目組製作

責任編輯:陳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