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科技新聞

宇宙奇觀 NASA再釋「創生之柱」絕美畫面

【2022年10月20日訊】(記者張雨霏編譯報導)美國太空總署(NASA)週三(10月19日)表示,韋伯太空望遠鏡捕捉到宇宙中最為人讚歎的驚世美景「創生之柱」(Pillars of Creation)的最新影像,這是由星際氣體和塵埃組成的三道巨型柱狀體,裡面布滿正在形成的年輕恆星。

「創生之柱」坐落在距離地球約6,500光年的巨蛇座鷹星雲(Eagle Nebula)內,此前曾由哈勃太空望遠鏡於1995年率先進行觀察,並拍下太空觀察家視為「經典」的照片。新的恆星就在這些神祕的宇宙塵埃和氣體雲柱內醞釀,正是該區域贏得「創生之柱」名稱的原因。

哈勃太空望遠鏡於1995年拍攝的「創生之柱」影像。(維基公有領域)

哈勃於2014年再度拍到更清晰、更全面、色彩更豐富的「創生之柱」景象,但韋伯的近紅外相機(NIRCam)更加精良,可以捕捉到人眼看不到的近紅外線波長,通過柱體塵埃的光散射效應來觀測新生恆星誕生的唯美過程。

哈勃太空望遠鏡於2014年拍攝的更高分辨率的「創生之柱」影像。(維基公有領域)

這幅「創生之柱」新圖像呈現出大量此前無法觀測到的恆星,觀測到的星際氣體、塵埃及其它天體的細節也更為豐富。

NASA在新聞稿中表示,新畫面將有助於研究人員更精準地確定新生恆星數量和該區域的氣體和塵埃量,以便改進他們的恆星形成模型,同時更好地了解恆星的形成過程。

NASA韋伯太空望遠鏡捕捉的「創生之柱」的最新影像。(NASA, ESA, CSA, STScI)

歐洲太空總署(ESA)資深顧問麥考林(Mark McCaughrean)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從1990年代中期以來,我一直在研究鷹星雲,試著想從哈勃望遠鏡拍攝的影像中一探究竟,尋找當中的年輕恆星。但我也知道,只要韋伯拍下照片,畫面想必非常令人驚歎,結果的確如此。」

今年年初才開始服役的韋伯是有史以來最強大的太空望遠鏡,已傳回大量前所未有的新數據。韋伯太空望遠鏡耗資100億美元打造,主要目標之一是研究恆星的生命周期,另一個主要研究重點是系外行星,即太陽系之外的行星。

Categories
社會廣角

宇宙奇觀 NASA再釋「創生之柱」絕美畫面

【2022年10月20日訊】(記者張雨霏編譯報導)美國太空總署(NASA)週三(10月19日)表示,韋伯太空望遠鏡捕捉到宇宙中最為人讚歎的驚世美景「創生之柱」(Pillars of Creation)的最新影像,這是由星際氣體和塵埃組成的三道巨型柱狀體,裡面布滿正在形成的年輕恆星

創生之柱」坐落在距離地球約6,500光年的巨蛇座鷹星雲(Eagle Nebula)內,此前曾由哈勃太空望遠鏡於1995年率先進行觀察,並拍下太空觀察家視為「經典」的照片。新的恆星就在這些神祕的宇宙塵埃和氣體雲柱內醞釀,正是該區域贏得「創生之柱」名稱的原因。

哈勃太空望遠鏡於1995年拍攝的「創生之柱」影像。(維基公有領域)

哈勃於2014年再度拍到更清晰、更全面、色彩更豐富的「創生之柱」景象,但韋伯的近紅外相機(NIRCam)更加精良,可以捕捉到人眼看不到的近紅外線波長,通過柱體塵埃的光散射效應來觀測新生恆星誕生的唯美過程。

哈勃太空望遠鏡於2014年拍攝的更高分辨率的「創生之柱」影像。(維基公有領域)

這幅「創生之柱」新圖像呈現出大量此前無法觀測到的恆星,觀測到的星際氣體、塵埃及其它天體的細節也更為豐富。

NASA在新聞稿中表示,新畫面將有助於研究人員更精準地確定新生恆星數量和該區域的氣體和塵埃量,以便改進他們的恆星形成模型,同時更好地了解恆星的形成過程。

NASA韋伯太空望遠鏡捕捉的「創生之柱」的最新影像。(NASA, ESA, CSA, STScI)

歐洲太空總署(ESA)資深顧問麥考林(Mark McCaughrean)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從1990年代中期以來,我一直在研究鷹星雲,試著想從哈勃望遠鏡拍攝的影像中一探究竟,尋找當中的年輕恆星。但我也知道,只要韋伯拍下照片,畫面想必非常令人驚歎,結果的確如此。」

今年年初才開始服役的韋伯是有史以來最強大的太空望遠鏡,已傳回大量前所未有的新數據。韋伯太空望遠鏡耗資100億美元打造,主要目標之一是研究恆星的生命周期,另一個主要研究重點是系外行星,即太陽系之外的行星。

Categories
科技新聞

太空圖片壯觀絢麗 背後工作鮮為人知

【2022年10月13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易凡編譯報導)今年7月,美國太空總署公布了首批由韋伯太空望遠鏡拍攝的美麗深空圖片,圖片所顯現出的宇宙博大、神奇,令人震撼。韋伯太空望遠鏡所使用的是肉眼看不到的紅外光譜探測,那麼這些圖片是如何生成的呢?

美國科技新聞網站The Verge於10月11日發表文章,以最為著名的一張圖片為例,披露了其背後科研人員所做的一些鮮為人知的工作。

這張圖片就是韋伯太空望遠鏡拍攝的「船底座星雲」(Carina Nebula)的圖片,從中可以看到恆星的誕生。其壯觀景象被美國太空總署形象地稱為「宇宙懸崖」(cosmic cliffs)。

船底座星雲距離地球大約7500光年,是太空中巨大的瀰漫星雲之一。它的質量至少是太陽的50倍到100倍。

報導說,在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最早公布的一批照片中,船底座星雲的驚人外觀,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美國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STSI)的一名科學視覺開發人員帕甘(Alyssa Pagan)。她的工作便是將韋伯望遠鏡所捕捉到的數據轉化為可視、漂亮的圖像。

帕甘稱她這項工作是幾個因素的「結合」——數據、幾十年科研建立的美學原則以及主觀品味。出於許多原因,尤其是望遠鏡與被觀測天體之間巨大距離,這種結合是必要的。為了觀測的更遠,韋伯望遠鏡使用的是人肉眼看不到紅外光譜。因此科研人員必須選擇,如何將這些數據轉換成可視圖像。通過了解這些選擇,觀眾可以解讀出比美麗圖像本身更多的信息。

顏色是帕甘經常遇到的問題。韋伯望遠鏡收集到經多次曝光的窄帶數據,意味著其所探測天體的波長範圍非常小,在紅外光譜內與氫、硫和氧等特定元素的存在相關。帕甘會根據色彩排序的原則對它們進行上色,如波長較短的元素(如氧),就用短波長的藍色,以此類推。然後將這些顏色疊加形成圖像的基礎。

由於氫和硫的波長都與紅色色系有關,氫通常被賦予偏黃的濾光片,以便在最終的畫面呈現出更清晰的細節。這就是「哈勃調色板」的由來,早期的哈勃望遠鏡就是這麼做的。

這些圖像有時被稱為「假」顏色。但是帕甘強調,這些顏色都是真實數據的代表。有了正確的了解,科學家和外行都可以像地圖一樣看懂它們。例如,在船底座星雲的圖像中,下方的紅色部分主要由氫和硫組成,而上方的藍色部分主要由氧組成。

帕甘說,塗上這些基本顏色之後,剩下的才是「品味問題」。她可能會順著光譜或逆著光譜移動整個調色板,使藍色看起來偏紫一點兒,反之亦然。這樣一來,對比度可能會增強。此外,還要清除望遠鏡產生的散射光等。因此不同的處理者可能會得到不同的圖像。「我特別喜歡讓事物變得更加空靈和神奇,」帕甘說,「我的方法有點異想天開——因為這是太空!」

哈勃團隊也是這麼做的。視覺文化學者凱斯勒博士(Dr. Elizabeth Kessler)所著的《描繪宇宙》(Picturing the Cosmos)一書,調查了哈勃團隊的視覺開發人員,如何讓人們更容易理解宇宙的浩瀚。書中講述了如何用圖像喚起崇高的感覺,這是一種對人類無法理解事物的敬畏感,其部分方法就是將圖像與我們已經熟悉的圖像聯繫起來。

值得注意的是,太空中沒有「上」的概念,雖然從地面拍攝的圖像通常是頂部為北方,但是這對太空望遠鏡來說沒有任何意義。凱斯勒指出,圖像可以翻轉過來呈現,把塵埃雲放在下方,但是沒有這樣做,因為它是「宇宙的懸崖」,要反應一些人們熟悉的東西,而不是奇奇怪怪的或者是可能令人反感的東西。

帕甘說:「畫面的方向在一開始就決定了,因為這樣感覺最自然。」「它需要接地。這樣感覺它是一座山。」

帕甘的目的就是讓這些宇宙圖像使普通人更「容易理解」,同時還保持它的神奇感。凱斯勒說,類似的圖像處理工作「真的很有幫助。我們所看到的規模極其巨大,超出了人類的理解範圍。在我們的體驗中,最接近的就是這些高聳在我們頭頂的山脈。」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價值約100億美元,由美國航太巨頭諾斯羅普·格魯曼(Northrop Grumman)公司建造。作為美國太空總署、歐洲太空總署和加拿大航太局的合作項目,該望遠鏡於2021年聖誕節發射,並在一個月後到達距離地球近150萬公里的太陽軌道上。

Categories
科技新聞

韋伯望遠鏡拍到神祕光環 令天文學家困惑不解

【2022年09月12日訊】(記者林達編譯報導)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最近發現一個謎團:它拍攝到一顆明亮恆星射出的光環呈現『似圓又方』的形狀,而非常見的圓形。

自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發射之後的8個月來,為探索宇宙早期形成的奧秘,它發回了一系列照片,其中有的是關於宇宙令人興奮的神祕結構,有的是極古老星系和垂死恆星。JWST的觀測能力是哈勃望遠鏡的100倍,它捕捉到的圖像有時甚至超出了人類目前對宇宙的理解。

最新的照片是關於WR140恆星光環的。正如圖像處理專家茱蒂‧施密特(Judy Schmidt)8月29日在推特上轉發這些圖像時所指出的,這些光環從恆星明亮的白色中心呈扇形散開一個螺旋形的環和幾條射線。這些環不是完美的圓形,看起來更像是有圓角的正方形,連天文學家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我認為這只是大自然在做一些簡單的事情,但當我們只從一個角度看待它時,起初似乎不可能理解這是一種自然現象,」施密特告訴Space.com,該網站報導了這件奇怪的事情。「為什麼它的形狀是這樣的?怎麼這麼有規律?」

根據韋伯望遠鏡科學工作組的跨學科科學家馬克‧麥考林(Mark McCaughrean)的說法,這些光環「太奇怪了」。

他在推特上寫道:「在這張圖像中,由於來自明亮恆星WR140的光學衍射,六條尖尖的藍色結構是光學折射所造成的,」「但紅色、彎曲而又四四方方、層層疊疊的結構卻是實實在在地存在於太空中。」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OIRLab的助理天文學家劉瑞安(Ryan Lau,音譯),領導了收集JWST圖像原始數據的項目,他說「那些嵌套的『似圓又方』(squircular)的環是真實的」,並補充說,他和同事有一篇正待發表的論文會談及這個問題,可能會提供關於這個奇怪星環現象的更多理解。

除了光環令人費解外,WR140實際上不是一顆,而是一對恆星:其中一顆是沃爾夫-拉葉星(Wolf–Rayet),這是一顆古老的、快速消耗的恆星;另一顆是O型恆星,它們體量大、明亮但短壽。當這對恆星繞行彼此時,每7.94年彼此靠近時會產生宇宙塵埃。這些塵埃被拋到附近的空間從而形成圖中看到的環狀結構,JWST的紅外功能可以捕捉到它們。

這只是JWST為我們獻上的眾多發現中的最新一項;雖然這些奇形怪狀的光環可能不是外星人,但也許下一個就會是了。◇#

Categories
馬克時空

【馬克時空】韋伯望遠鏡成功升空 中美展開火星探索競賽

【大紀元2022年01月08日訊】2021年,有多個火星探測器抵達火星,包括美國的毅力號、阿聯酋的希望號探測器和中共的天問一號,這些火星探測器都是在2020年7月發射,經過半年多的星際飛行,在2021年2月抵達火星。有史以來最大、最昂貴的太空天文台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在2021年12月25日聖誕節當天發射升空,這個耗資上百億美元的項目,終於踏上了征程。

視頻內容還有:

• 中美火星探索競賽

• 悲願達成 韋伯望遠鏡順利升空

• NASA持續探索小行星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YouTube視頻:https://youtu.be/2-AcLjB-uxI

【馬克時空】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馬克時空

【馬克時空】Odysee頻道:https://odysee.com/@馬克時空MarkSpace

【馬克時空】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馬克時空-Mark-Space

【馬克時空】Telegram群組:https://t.me/markspacechannel

【馬克時空】節目組製作

責任編輯:陳柏州

Categories
社會廣角

【馬克時空】韋伯望遠鏡成功升空 中美展開火星探索競賽

【2022年01月08日訊】2021年,有多個火星探測器抵達火星,包括美國的毅力號、阿聯酋的希望號探測器和中共的天問一號,這些火星探測器都是在2020年7月發射,經過半年多的星際飛行,在2021年2月抵達火星。有史以來最大、最昂貴的太空天文台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在2021年12月25日聖誕節當天發射升空,這個耗資上百億美元的項目,終於踏上了征程。

視頻內容還有:

• 中美火星探索競賽

• 悲願達成 韋伯望遠鏡順利升空

• NASA持續探索小行星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YouTube視頻:https://youtu.be/2-AcLjB-uxI

【馬克時空】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馬克時空

【馬克時空】Odysee頻道:https://odysee.com/@馬克時空MarkSpace

【馬克時空】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馬克時空-Mark-Space

【馬克時空】Telegram群組:https://t.me/markspacechannel

【馬克時空】節目組製作

責任編輯:陳柏州

Categories
社會廣角

了不起的里程碑:韋伯望遠鏡睜開「黃金之眼」

【2022年01月11日訊】(記者笛睿編譯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價值逾百億美元的新一代望遠鏡——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成功打開了其直徑6.5米的主鏡。

至此,韋伯望遠鏡升空後一系列難度最大的操作已經全部完成。NASA首席科學官托馬斯‧祖布臣(Thomas Zurbuchen)說:「我對此很感慨,這是多麼了不起的一個里程碑啊!我們看到太空中展開了一個漂亮的圖案。」

韋伯望遠鏡的主鏡由鈹製成的18個小鏡面拼湊而成。這是一種輕便、堅固又耐低溫的金屬。為了能夠很好地反射紅外線,鏡面外層鍍上很薄的黃金,因此整個鏡面看起來是金色,所以科學家把它稱為「黃金之眼」。每個小鏡面是六角形,雖然把它們叫做小鏡面,其實每個都有一張咖啡桌那麼大。

科學家想通過這個望遠鏡觀測來自宇宙誕生初期的光線,或者說看到距離我們上百億光年之外的宇宙區域,所以這個望遠鏡必須能探測到非常微弱的光線。這需要一個非常大的鏡面,並要把望遠鏡置於漆黑的、遠離地球、沒有干擾的太空環境下。

科學家選擇通過探測紅外線波段的光波來探索遙遠的深空。紅外線的波長比可見光紅光的波長更長一些。這個波段的光波有利於觀測物體散熱的情況,而且因為這個波段光波的波長較長,從遙遠宇宙抵達太陽系的路途中,被星際塵埃散射而偏轉的幾率較小。

然而,這要求望遠鏡鏡面的溫度非常低。所以,科學家給韋伯望遠鏡設計了一個有網球場那麼大的遮陽板,阻止陽光對鏡面溫度造成影響。由於沒有任何一個火箭可以有這麼大的整流罩(Fairing),能夠在發射階段罩住這麼大的遮陽板,所以科學家只好把遮陽板、鏡面都設計成事先是折疊的狀態,等望遠鏡上路後再逐步展開。當然遮陽板必須在展開鏡面之前配置完畢。

這樣的設計是人類航天史上的第一次嘗試。韋伯望遠鏡從開始設計到如今啓用一共花了二十年的時間,其中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設計遮陽板和鏡面怎樣展開,不斷地測試,並保證它們在太空中能夠準確無誤地配置成功。

從聖誕節發射以來,韋伯望遠鏡需要準確地完成344個配置操作,任何一個關節卡住都會造成整個項目的失敗。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航空專家都認為,韋伯望遠鏡升空後失敗的幾率很大。

幸運的是,韋伯望遠鏡目前為止每個高風險的操作都順利完成了。現在,遮陽板上朝向太陽的一面溫度高達55攝氏度,和撒哈拉沙漠白天的最高溫度差不多。而遮陽板的背面,溫度已經冷卻到零下199攝氏度。在這樣的溫度下,氮氣都會變成液態。而且,這個溫度還在繼續下降。

接下來,工作人員必須細心地調整每一面小鏡面的位置,讓所有的鏡面完美配合形成整體,才能像一面鏡子一樣工作,聚焦宇宙深處的星體、星系和神祕的外星世界。

韋伯望遠鏡現在距離地球已經有一百多萬公里,還要飛行兩週才能抵達距離地球160萬公里的既定軌道(L2拉格朗日點)。如果一切順利,今年夏季韋伯望遠鏡就能夠開始它的觀測工作。天文學家預計可以觀測到宇宙大爆炸誕生後不到1億年時期的數據。◇

責任編輯: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