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灣區新聞

秋季機票價格將下降 但不會持續太久

【2022年09月19日訊】(記者殷瑞娜編譯報導)這是一個動蕩的旅行季節,美國人擺脫了COVID-19的束縛,飛上了天空,卻發現機票價格飆升,航班延誤也隨之而來。

今年夏天,數以百萬計的旅行者不得不應對航班延誤、取消和高票價。你可以說,航空公司和機場,還沒有為COVID-19大流行以來的第一次航空旅行大潮做好準備。現在,機票價格正在下降,旅行更加順暢。但是這種情況會持續下去嗎?價格和航班是否會變得更加可靠?

據ABC7新聞報導,航班延誤或取消會減少,但是,價格在節日期間會非常昂貴。

斯科特廉價旅遊(Scott’s Cheap Travel)公司的斯科特.凱斯(Scott Keyes)說,航班中斷在5月底和6月初達到了一個高峰。夏天開始時,情況變得相當糟糕。

總的來說,在美國,大約每四個航班中,就有一個被延誤,5月至8月期間,有5.5萬個航班被取消。

凱斯說,這明顯高於歷史平均水平,於許多人來說,這確實是一個艱難時期。

在病毒大流行過後,航空公司正努力增加航班,導致飛行員、代理人和地勤人員人手不足。不過,夏季的招聘已經幫助減少了航班延誤和取消的情況,而且,航空公司已經放棄了數以千計的航班。

凱斯說,並不是說不會有問題或中斷,不過,應該比我們在夏天看到的要少得多,而且間隔更長。

機票價格也在下降。夏天的價格飆升了37%,現在下降了40%或更多。

凱斯說,一般的經驗法則是,勞動節後的航班往往比勞動節前的航班,便宜50%左右。

例如,從舊金山到毛伊島的航班從勞動節前的548美元,降至勞動節後的266美元。

而舊金山到葡萄牙的航班則下降了大約三分之二,從1,000美元降至379美元。

凱斯說,並不是說每一張機票或每一個日期,都會比夏日里的價格至少降低一半。但可以肯定的是,平均而言,這就是你可以期待的票價下降的類型。

但這些價格不會持續。凱斯說,節日機票價格將直接回升到夏季的價格。他說,如果你等到11月才預訂冬季假日航班,那麼票價很可能不僅不會便宜,甚至不容易預訂,而且到時候會非常昂貴。

國內旅行通常在感恩節最貴,因為人們留在國內探親。海外旅行在11月下旬比較便宜。◇

Categories
科技新聞

中國市場風險上升 歐洲對華投資趨於集中化

【2022年09月15日訊】(記者陳霆綜合報導)美國經濟諮詢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的一項研究指出,歐洲在中國的投資日益集中於少數幾家大公司。這表明大部分歐洲企業越來越擔憂中國市場的長期風險。

據週三(9月14日)發布的報告(鏈結),在過去幾年裡,歐洲對華投資正變得更趨集中,無論是在投資的公司、他們來自的國家,以及他們經營的行業,都更加集中化。

研究人員認為,決策者對歐洲企業的對華依賴性,必須有更細微的看法。從投資角度來看,認為歐企(甚至是德企)普遍依賴中國市場的看法是錯誤的。

「雖然少數大公司,其中許多是德國公司,繼續向其中國業務傾注資金,但許多在中國有業務的其它公司卻停止了新投資」,報告指出,「近年來幾乎沒有新的歐洲企業選擇進入中國市場。對中企的收購也停滯不前。」

報告表示,從2018年到2021年,在中國投資最多的10家歐洲(歐盟加英國)企業,平均占歐洲對華直接投資總額的近80%。其中,德國企業更占了總投資資金的五分之二以上。

其中,有五個行業:汽車、食品加工、製藥與生物技術、化學品和消費品製造,即占了直接投資的近70%。

從國家來看,歐洲投資也變得更加集中了。四個國家,包含德國、荷蘭、英國和法國,在過去四年中平均占總投資額的87%。德國是主要的投資者,在過去四年中平均占總額的43%。

寶馬公司在慕尼黑(Munich)的總部。 (CHRISTOF STACHE/AFP via Getty Images)

然而,在這四年間,在德國企業之中,僅三大汽車製造商(指大眾、寶馬和戴姆勒)和化工集團巴斯夫,這四家公司就占歐洲對華投資總額的34%。

(譯注:戴姆勒集團在2021年底已將戴姆勒卡車分拆成一家單獨的上市公司。該集團於2022年2月已宣布將更名為「梅賽德斯-賓士集團」股份公司,在報告中的營業額包含戴姆勒卡車的部分。)

報告指出:「當柏林和其它歐洲國家的政策制定者,考慮採取措施減少對中國的經濟依賴時,他們必須審慎思考企業風險的日益集中。」

在俄烏戰爭爆發後,歐洲對俄羅斯的依賴隨之暴露,歐企與中國的關係也受到了更多關注。

研究表明,COVID-19大流行減緩了投資的步伐,中共的「清零政策」和封鎖帶來的營運挑戰,也阻止了許多外國企業在中國建立業務。

研究人員與業界人士的訪談表明,事實上,近年來幾乎沒有新的歐洲企業選擇進入中國市場,較小的歐洲企業也不願意接受在中國投資不斷增長的風險。

報告還指出,隨著中國市場日益政治化,外國公司面臨著很高的准入門檻,與本地公司相比,競爭環境不平等,以及不透明的合規環境,使新進公司望之卻步。

隨著中國經濟下滑、房地產危機爆發,以及當局對私營企業的打壓,歐洲政策制定者正努力促進經濟多元化,這也可能促使中國投資比例受限。

中共的「清零政策」阻止了許多外企在中國建立業務。圖為2022年6月10日上海陸家嘴金融中心對面的外灘。(Liu Jin/AFP)

研究人員認為,對中國市場的看法,將在未來幾年內變得更加分歧。大多數歐洲企業正減少在中國的資產,並將未來的投資轉向其他市場。

然而,少數繼續投資中國的大型企業,已開始出現一種「內部脫鉤」(internal decoupling)的現象,即在員工、供應鍊和數據流上趨於本地化、限定化。

研究者認為,這種「在中國、為中國」(in China for China)的營運模式,可能使歐洲總部與中國業務之間出現更大的鴻溝,並給企業帶來許多長期挑戰。

Categories
灣區新聞

設限醫生言論 加州AB2098法案引激辯

【2022年09月15日訊】(記者馬尚恩綜合報導)加州立法會8月底議期結束前通過的AB2098法案,在酷暑中給加州的醫生們帶來陣陣寒意。法案正在等待州長紐森在下週之前簽署或否決;反對者認為,一旦通過,其影響將不只波及醫生和患者,還將對美國的言論自由產生衝擊。

週二(9月13日),在加州醫學會(CMA)文圖拉縣分會會議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麻醉師Chris Rake博士在由「美國公民自由」(Citizen United For Freedom)組織錄製的視頻中提問:為什麼CMA的領導層要推動對那些不贊成「正統說法」(或所謂的「醫學共識」)的醫生進行迫害呢?他說,目前還不清楚如何定義「醫學共識」,但我們知道誰會定義它:加州醫療委員會(CA Medical Board),一個主要由律師和非醫務人員組成的團體。

加州華裔州眾議員羅達倫(Evan Low)在提出AB2098法案時表示:這一法案宣布,向公眾宣傳COVID-19錯誤信息和虛假信息,是執業醫師和外科醫生的不專業行為;根據這項法律,加州醫療委員會將獲得必要的工具,對違反這一規定的醫生做紀律處分。

「科學共識」能當作法律標準嗎?

AB2098法案已引起醫療界以及部分法律界人士的擔心。

美國法律雜誌《國家法律評論》(The National Law Review)網站上,刊出的公司律師Keith Paul Bishop文章寫道:他發現該法案對「錯誤信息」的定義特別令人不安。他認為,這一定義的問題在於:它把當前的「科學共識」視為不容置疑的真理。

他舉例說,1633年伽利略因為倡導太陽系日心說理論而致餘生遭受軟禁,只因與當時的「科學共識」看法不同。Bishop憂慮AB2098將產生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扼殺科學進程,因為懷疑是科學事業的基礎,科學知識是基於不斷的提問觀察和實驗的過程。

俄勒岡州從事心臟病學的助理醫師Zach Caverley刊登在美國公共政策雜誌網站city-journal上的文章說:不斷變化的「科學共識」,不適合作為鑑別對錯的法律依據。流感疫苗耗費醫療界數十年的全球合作開發,顯然對COVID-19的認識也可能隨著時間改變。

他們認為,今天受到處罰的人後來可能被證明是正確的,符合後來的科學共識。因此,將當前的「科學共識」作為判斷「錯誤或虛假信息」的依據,顯然是不符合科學精神的。

擔心失去言論自由

非營利組織「醫生知情同意」團體(Physicians for Informed Consent,PIC)在3月份給州議會議員的信函中說:這項立法是反醫生、反公眾健康、反科學、也反言論自由的。

他們認為,如果加州的醫生不能就COVID-19或疫苗接種,或任何其它有爭議的話題,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教育公眾,公眾將無法獲得醫生的誠實意見。醫生們將會擔心,提出或做出與「適用的護理標準」不同的想法或行為,就有可能失去醫療執照。

電影製片人、獲得認證的醫學博士和公衛學者Azadeh Khatibi在她的推特上表示:作為一名醫生,我的家庭逃離了專制政權,我深深相信真理和言論自由,以維護醫學的神聖性。但AB2098法案阻礙了這一點,必須被否決。

她認為加州立法會正在創建一個「真理部」,讓那些不同意他們的醫生閉嘴。◇

Categories
南加新聞

洛縣衛生局為動物檢測COVID-19 遭強烈反對

【2022年08月23日訊】(記者Katabella Roberts報導/聞慧編譯)洛杉磯公共衛生局(Los Angeles Public Health Department)因決定為動物提供免費中共病毒(COVID-19)檢測而面臨越來越多的批評,而當地動物中沒有陽性病例報告。

洛杉磯公共衛生局於8月20日宣布了該倡議,並表示已獲得加州和地區流行病學家委員會(Council of State and Territorial Epidemiologists)以及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資助,用於監測洛杉磯縣動物中的COVID-19。

該公共衛生機構說:「這個項目將幫助我們從一個健康的角度更多地了解COVID-19,這意味著我們可以更多地獲知COVID-19在人類、動物和環境關係中的影響。」

洛杉磯公共衛生局表示:「部分資金將支持當地對動物進行SARS-CoV-2檢測。我們將與洛杉磯縣的各種動物護理設施和機構合作並提供免費測試。我們的目標是測試不同種類的動物,包括野生動物(鹿、蝙蝠、浣熊)、寵物(狗、貓、倉鼠、袖珍寵物)、海洋哺乳動物(海豹)等等。」

該部門指出,如果寵物主人接觸過患有COVID-19的人或動物,或者有COVID-19的症狀,他們毛茸茸的動物可能有資格接受檢測。與人接觸過的「袖珍寵物」,如花鼠/大鼠、倉鼠、刺猬等,也能接受檢測,即使這些人近期沒有COVID-19陽性反應。

截至8月18日,在洛杉磯縣接受檢測的177隻動物中,包括狗、貓、蝙蝠、浣熊、臭鼬、老鼠和海獅,沒有一隻動物的COVID-19檢測呈陽性。

這項新計畫在社交媒體上受到嚴厲批評,一位推特用戶抱怨納稅人的資金「被輕率地使用」,另一用戶則表示,免費檢測「意味著花你的稅款」。

「他們有多少種浪費錢的方式?」一個人寫道,而另一人開玩笑說,獨角獸將是下一個接受衛生機構檢測的動物。

在其它地方,另一位自稱從事獸醫工作的推特用戶說,動物不會感染COVID-19。

根據CDC的說法,「沒有證據表明動物在向人傳播SARS-CoV-2(引起COVID-19的病毒)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儘管有個別報告稱該病毒是從受感染的哺乳動物那裡傳播給人的,但CDC指出,這種情況很罕見。

該機構建議,疑似或確診COVID-19病例的人應避免與動物接觸,包括寵物、牲畜和野生動物,並指出有記錄顯示,動物在與COVID-19患者接觸後感染了病毒。

CDC表示:「我們還不知道所有可能被感染的動物。」該機構補充說:「這種病毒有可能感染動物、發生變異,新的毒株可能會傳播回人類,然後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我們需要更多的研究和監測來追踪變異和突變,並了解SARS-CoV-2如何在人和動物之間傳播。」

根據維也納獸醫大學(University of Veterinary Medicine Vienna)與野生動物保護協會(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合作建立的動物病例COVID-19數據跟踪儀表板,自2020年2月以來,全球已經有717起「SARS-CoV-2動物事件」。◇

Categories
社會廣角

研究:輕微感染COVID也會持久影響大腦

【2022年01月11日訊】(記者李言綜合報導)根據週一(1月10日)發布的一項新的預印本研究,即使是輕微感染COVID-19(中共病毒引發的疾病)也會在大腦中造成「深遠的」細胞效應,對記憶和執行功能產生長期影響。

參與這項研究的斯坦福大學、耶魯大學和紐約西奈山的作者們發現,感染COVID(中共病毒)的人經常會遭受類似於那些接受過癌症治療的人的神經系統所受到的影響,即癌症治療相關認知障礙(CRCI)或「化療腦」(chemo brain)。

該研究尚未經過同行評審。

「這裡的研究結果說明,(接受)癌症治療後和感染SARS-CoV-2(中共病毒)後的神經病理生理學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作者寫道,該研究還「闡明了導致持久神經症狀的細胞缺陷——甚至輕微感染SARS-CoV-2後都可能如此」。

COVID-19影響大腦

研究人員以受感染的小白鼠為參照,發現它們在感染後一週內,大腦海馬體(Hippocampus)新產生的神經元「明顯減少」,並確定這種情況至少持續了七週。

研究人員表示,大腦海馬體神經元生成「被認為支持健康的記憶功能」。

海馬體又名海馬迴、海馬區、大腦海馬區,是幫助處理長期學習與記憶聲光、味覺和定向等事件的大腦區域。

研究人員檢查了2020年初感染COVID死亡病例的大腦組織,發現其大腦中的炎症標誌物「激增」,即使是那些只有輕微症狀或甚至沒有症狀的人也是一樣。

此外,他們將感染COVID久治不愈的人分成兩組進行研究,一組為認知受到影響的,另一組為認知沒有受到影響的人。他們大多只是輕微感染,沒有住院。

作者報告說,結果發現認知受到影響的人血漿中與炎症有關的蛋白質水平升高。

COVID-19導致腦霧仍有待研究

「綜合來看,這裡的研究結果強調了即使是輕微的呼吸道SARS-CoV-2感染(也會)在大腦中引起深遠的多細胞失調。」研究人員在討論中總結道。

該研究中大部分數據來自於大流行早期,科學家們說,尚不清楚後來出現的變體,例如Omicron會對感染者產生何種長期影響。

他們指出:「由較新的SARS-CoV-2變體(如Omicron變體),或由於疫苗受種者的突破性感染引起的COVID-19後認知障礙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仍有待確定。」

這項研究為所謂的「COVID腦霧」的說法提供了更多證據,科學家們仍在努力全面了解這些證據,特別是這些症狀可能在那些已經康復的人身上持續多久的問題。

《神經病學臨床實踐》(Neurology Clinical Practice)和《傳染病雜誌》(Journal of Infection)等專業刊物此前均有相關報告顯示,COVID-19患者擺脫典型的染疫症狀(如發燒、咳嗽或呼吸急促)後,經歷經久不退的精神模糊——記憶力減退、表達時難以找到詞語、注意力難以集中以及簡單的任務也能令其不堪重負等。

責任編輯:林妍#

Categories
社會廣角

研究:普通感冒產生的T細胞可防COVID-19

【2022年01月11日訊】(記者李言綜合報導)倫敦帝國學院週一(1月10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感染普通感冒冠狀病毒後人體所獲得的高水平T細胞可以提供針對COVID-19(中共病毒引發的疾病)的保護作用,這有望為第二代疫苗研發提供參考。

感染COVID-19後所獲得的免疫作用較為複雜。一方面有證據表明,接種疫苗六個月後抗體水平會減弱,另一方面,T細胞也被認為在提供保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聽新聞:

(聽更多請至「聽紀元」平台)

該研究於2020年9月開始,考察了52名感染COVID-19不久的病例家庭接觸者之前因普通感冒而產生的交叉反應性T細胞水平,以了解他們是否會染疫。

研究發現,沒有發生感染的26人的T細胞水平明顯高於被感染的人。

T細胞(T cell)是一種淋巴細胞,在免疫反應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T是胸腺(thymus)的英文縮寫,它產生於骨髓。之後在胸腺內進行「新兵訓練」,成熟後分化為不同亞型的效應T細胞,並移居於周圍淋巴組織中開始工作。

研究作者瑞亞‧昆杜(Rhia Kundu)博士說:「我們發現,身體在感染其它人類冠狀病毒(如普通感冒)時產生的高水平預先存在的T細胞,可以保護人們免受COVID-19感染。」

這項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的作者說,被T細胞鎖定的SARS-CoV-2(中共病毒)的內部蛋白質可以為疫苗製造商提供一個替代標靶。

目前的COVID-19疫苗針對的是刺突蛋白,它經常變異,從而產生了可逃避現有疫苗的Omicron等各種變種。

該研究共同作者阿吉特‧拉瓦尼(Ajit Lalvani)教授說:「相比之下,我們發現保護性T細胞所針對的內部蛋白質變異要少得多。」

這種內部蛋白質在包括Omicron在內的各種SARS-CoV-2變體之間「具有高度保護性」。

「因此,包括這些保護性的內部蛋白質的新疫苗將誘發廣泛的保護性T細胞反應,應該能保護人們免受當前和未來的SARS-CoV-2變體傷害。」教授進一步解釋說。

帝國學院在研究中未提及T細胞的保護作用會持續多久。

責任編輯:林妍#◇

Categories
社會廣角

研究:感染COVID即使輕症也會損害認知力

【2022年01月29日訊】(記者李少維編譯報導)新研究發現,感染了COVID-19(中共病毒)即使只有輕微的症狀,也會損害腦細胞,導致認知力下降

這份研究1月10日發表於論文預印網bioRxiv,還未經過同行審議,但是它發現的問題對這場瘟疫過去後將帶來怎樣的後遺症提出了新的顧慮。

主要研究者之一斯坦福大學神經學教授米歇爾‧蒙傑(Michelle Monje)告訴《福布斯》雜誌(Forbes):「這場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我就在想這種疾病恐怕會損傷神經。後來一些報告顯示,像紐約這些地方一些染疫者到了2020年夏天認知力還沒有恢復。我想應該對這個問題展開研究。」

研究人員用早期沒有變異的毒株感染小鼠,並控制只有小鼠的肺部受到感染,保證病毒沒有侵入小鼠的腦部,以此探查病毒對腦部可能造成的影響。

雖然這些小鼠看起來沒有什麼症狀,但是研究人員發現小鼠血液和中樞神經系統裡面的兩種促炎蛋白——趨化因子(chemokine)和細胞因子(cytokine)水平明顯增高。更令人震驚的是,在七週後這項研究結束的時候,這些蛋白的水平仍然偏高、沒有恢復它們應有的正常水平。

合作研究員耶魯醫學院的免疫生物學教授岩崎明子(Akiko Iwasaki)說,其中一種名為CCL11的蛋白和認知力相關。研究人員檢查了存在中共病毒長期後遺症患者身上的組織樣本,發現存在認知問題的患者身上CCL11水平明顯偏高,而不存在認知問題的患者身上的CCL11水平則處於正常範圍。

進一步分析發現,這些促炎蛋白引發一系列免疫反應,導致腦組織內的小膠質細胞(microglia)發炎。不僅如此,他們發現實驗小鼠大腦內其它類型細胞的數量也有所減少,比如會產生髓磷脂(myelin)的腦細胞。髓磷脂是覆蓋在神經外面的隔離層,保護信號傳輸連續順暢。

蒙傑說,小膠質細胞是大腦抵御炎症的第一道防線,但是也具有很多其它重要的功能,比如「維持神經細胞正確連接」。可是小膠質細胞一旦發炎,它們會起到各種不好的作用,比如使得細胞因子損害其它腦細胞,或是刺激其它腦細胞產生毒性,損害或殺死負責產生髓磷脂的細胞。

研究人員接著檢驗了死於COVID感染併發症死者的腦組織樣品,發現其小膠質細胞呈現和受感染小鼠腦部一樣的情況。

蒙傑表示,當科學家最近發現染疫後留下的長期後遺症的時候,他們立即發現,某些症狀和癌症患者相似。但是他們認為這些症狀是可逆的,只是要等待研究查明它們具體的機制,才能有針對性地幫助人們從後遺症中恢復。

目前,由於這種受損程度還沒有一個確切地定義,而且疫情還未結束,醫療界對那些在經歷長期後遺症的患者疏於關注,所以到底有多少曾經的染疫者出現了認知力下降的問題,這還難以估計。

那麼出現後遺症的患者中認知力受損的現象普遍嗎?支持COVID後遺症患者的非盈利機構Survivor Corps創始人戴安娜‧茲克林‧貝倫特(Diana Zicklin Berrent)告訴《福布斯》:「非常普遍。一些人受感染的時候症狀非常輕,卻在恢復後反倒感覺認知力受損嚴重。我們客戶中有很多人,染疫期間症狀非常輕微,可是到現在都一年了,還無法回去工作。」◇

責任編輯:葉紫微

Categories
社會廣角

推特永久關閉美國會議員格林的個人帳號

【2022年01月04日訊】(英文大紀元記者Jack Phillips報導/高杉編譯)週日(1月2日),推特(Twitter)永久中止了喬治亞州共和黨眾議員瑪喬麗‧泰勒‧格林(Marjorie Taylor Greene)的個人帳戶,稱她發布了與COVID-19(中共病毒疫情有關的虛假信息。

一位推特的發言人在一份給媒體的聲明中表示:「我們永久停止了瑪喬麗‧泰勒‧格林的帳戶,因為她多次違反了我們的COVID-19(中共病毒疫情虛假信息政策。我們已經明確表示,根據相關規定,我們將永久停止那些多次違反了該政策的帳戶。」

該聲明是推特公司在最近封殺其它幾個帳戶之後,對外發布的一條相同的樣板信息。

截至發稿時,推特公司和格林辦公室的代表都沒有回應《大紀元時報》(The Epoch Times)記者的置評請求。目前尚未確認,格林發布哪些帖子導致推特公司做出該決定,推特也沒有詳細說明格林發布的所謂「錯誤信息」是什麼。

格林議員的推特主頁上現在僅標示著:「帳戶被中止。推特中止了違反推特規則的帳戶。」

格林的眾議院帳號仍然在線。

格林在社交媒體平台Gettr上對推特中止其帳戶的做法做出了回應。Gettr是前總統唐納德‧川普(特朗普)的前顧問傑森‧米勒(Jason Miller)創建的社交媒體平台。

格林在該平台上寫道:「當瑪克辛‧沃特斯(Maxine Waters)可以走上街頭,在推特上威脅將使用暴力時;當卡馬拉(Kamala)和伊爾漢(Ilhan)可以在推特上幫助暴徒擺脫困境時;當伊斯蘭革命衛隊(Islamic Revolutionary Guard Corps)恐怖團伙首席發言人可以在推特上發布悼念索萊馬尼(Soleimani)的帖子時,我卻因發布VAERS的統計數據而被中止帳號。推特是美國的敵人,它無法接受事實。」「沒關係,我會告訴美國,我們不需要他們,是時候打敗我們的敵人了。」

格林議員指的VAERS系統,也被稱為「疫苗不良事件報告系統」。人們在該系統上報告接種COVID-19(中共病毒)疫苗後出現不良反應等事件。

在此次格林推特帳戶被封殺的一年前,2021年1月6日,國會山遭闖入事件發生後,川普的推特帳戶被中止。

格林在帳號被封殺後發表了一份附加聲明。

她寫道:「社交媒體平台無法阻止真相被廣泛傳播。科技巨頭無法阻止事實真相。共產主義的民主黨人無法阻止真相。我站在真理和人民一邊。我們會挺過去的!」

格林的帳號被封殺表明,推特對那些發布有關COVID-19(中共病毒)或疫苗信息的用戶,採取了更強硬的立場。而這些信息都同官方的說法不同。

最近,著名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技術貢獻者羅伯特‧馬龍博士(Dr. Robert Malone)告訴《大紀元時報》,推特公司也中止了他的帳戶。他的帳戶有超過50萬的關注者。馬龍已經成為一個著名的對強制兒童接種疫苗的做法持懷疑態度者的代表。

馬龍在Substack上寫道:「今天的確發生了這樣的事情。超過50萬的關注者一眨眼就消失了。這意味著,我一定是說對了。但這也意味著,我們在阻止他們強制兒童接種這些疫苗、並阻止我們政府以及醫療工業綜合體和製藥行業的腐敗的戰鬥中,失去了一個關鍵的組成部分。」

責任編輯:葉紫微#